任雅琳
(平頂山外國語學校 河南平頂山 467200)
舞蹈教學中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培養
任雅琳
(平頂山外國語學校 河南平頂山 467200)
舞蹈這門課程較為關鍵,能夠增強學生個人的綜合素養,引導其均衡發展。各級學校需注重培養學生個人的舞蹈表現力,關注舞蹈教學中的重點環節和要素。運用各種創新的手段和有效策略來全面地提升每一位學生的舞蹈表現力,以培養出更多的專業舞蹈人才,這也是推動我國舞蹈教學進程和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迫切需求。本文結合舞蹈教學的基本概況,對如何培養學生自身的舞蹈表現力進行論述。
舞蹈教學 學生 舞蹈表現力 培養
舞蹈表現力,通常是指舞者的軀體動作和面部神態等要素結合而表現出的某種思想或文化的感染力,往往要求舞者達到外在動作和內心情感的完美融合。舞蹈有較強的感染力,包含豐富的意境、音樂節奏以及情感品位等要素。可見,舞蹈不是一種純粹的身體機械動作,而是一種能展示人類感情、表露思想的運動組合。舞蹈教師需將對舞蹈表現力進行針對性培養,提升學生在在表演活動中的感染力,改進舞蹈品質,壯大舞蹈事業。[1]
1.彌補教學不足的重要方式
在國內,真正開始實施舞蹈教學的時間還不長,成長成熟速度比較慢。現有的教學水平,還無法和社會對該行業人才提出的需求相匹配。上述問題有不同類型的影響因素,其中對舞蹈鑒賞能力和表現力的培養不足是關鍵所在。而教學過程中,部分授課老師只是刻板地讓學生把握舞蹈動作練習方法,而疏忽了對學生舞蹈表現能力的培養,這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思想模式,加強舞蹈教學中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培養與認知,成為彌補舞蹈教學中各種缺陷和不足的重要內容。[2]
2.符合舞蹈教學的基本要求
肢體動作是舞蹈演出的首要形式,舞蹈教學不但要把握人肢體的基礎動作,還要對舞蹈的情感內涵和藝術特點做深入認知。重視學生舞臺表現力的培育,把肢體語言和情感表現進行有機融合。在舞者完美的表演技能下,傳遞給觀眾舞蹈的真實情感和藝術氣息,綜合提升舞蹈的藝術感染力和舞臺魅力。可見,舞蹈表現力的培育是舞蹈教學的基本需求。[3]
3.有利于提高舞蹈表演水平
優秀舞者必定儲備了足夠的舞蹈知識,掌握了嫻熟的動作技巧。同時,需在舞臺上有不錯的表現能力。演出活動中,舞者利用自身的肢體動作,可以把作品、內心情感進行結合,將作品本身的內涵傳遞給觀眾。若舞者沒有足夠的表現力,很難做到該點。舞蹈教學需將舞臺表現力作為培育要點,從跟不上提升舞者自身的表演水平。
舞蹈教學活動中,有下列現象較為常見:對舞蹈作品進行表演時,很多學生表現出較高的舞蹈技巧和技術特點,但在演出反饋中,總是會得到藝術思想還不夠深入、完美的答案。譬如在諸多民族舞蹈的演出中,雖然在服裝搭配和舞蹈動作表演上都非常成熟,但仍不能體現出較強的民族藝術特色。究其根原:學生本身沒有足夠的舞蹈表現力。舞蹈表現力,又受到下列兩方面因素的約束。
1.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賦,如良好的節律掌控力,卓越的形體條件,較好的情感認知以及表現能力。天賦主要來源于基因遺傳,它是人類在某個領域達到一定高度的基本條件和動力源泉。天資較大的學生,大多擁有非常卓越的舞蹈表現力。
2.后天因素
后天因素指的是學員所處的生存環境。其一是家庭環境的影響。那些藝術氛圍比較濃郁的家庭里,孩子大多擁有非常不錯的舞蹈表現力。其二就是學習環境影響。教學水平以及校園環境同樣也會干擾學生個人的舞蹈表現力。擁有和諧、健康的校園學習環境,同時教師利用其常年的教學經驗以及教學方法進行指導,這對學生后臺舞蹈表現力的培養與提升有顯著促進作用。
1.扎實基礎,規范動作
夯實舞蹈基本功、規范舞蹈動作十分關鍵,這是一切舞蹈進行培育、提高的前提與基礎。學校舞蹈老師要十分注重對學生舞蹈基本功的練習,扎實基礎,在平時的教學中需針對性引領學生重復訓練各項舞蹈的基本動作。需對舞蹈動作作出科學地示范,扭轉他們的不到位或是不到位的動作,讓學生了解舞蹈行業的基本知識,為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打下堅實的基礎。舞蹈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設計對關節以及韌帶有訓練作用的項目,輔之以發散學生的邏輯思維,使動作做到規范、準確。
2.培養學生良好的想象力
教師舞蹈教學中,應立足于舞蹈技術訓練的基礎,使學生把握住更多的舞蹈形式及風格,使其充分認識到肢體律動與情感表現的搭配關系,促進學生舞蹈動作中情感的表現能力。學生在深入領會舞蹈作品前提下,結合自身的表現技巧和個人理解,能夠增強在舞臺上的表現張力。通過優秀的舞臺表演張力,把藝術美感融入了作品之中,完成了學生對審美能力的增強。所以,培養出學生良好的想象能力也能促進舞蹈表現力的提升。
3.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表現力
首先要做好音樂教學。舞蹈專業技巧教授中,在保證課堂語言的靈動、準確,舞蹈動規范化的同時,需提高技巧本身的感染性,增進藝術自身的形象性。形象性是舞蹈學習的關鍵要求,只有生動的、具體的、鮮活的形象才能使人得到更好的審美感知。沒有藝術的形象,則不會收獲美的感受。一個形象想要激發人們的較大美感,還必須具備足夠的感染性。那些藝術性、感染性均比較充足的舞蹈形象,才能激起觀眾內心的情感觸動,給人以美的感受。
舞蹈的本質是一門藝術,其次才是一門技術。既往學校的舞蹈教學中,學生缺乏較好的舞蹈表現力,這些均需引起更多的關注。如果僅重視技藝的提高,而無視對舞蹈實質的體會和領悟,培育出來的學生頂多算是擁有精湛舞蹈技巧的匠人,而不能真正滿足新時代對舞蹈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文分析了學生舞蹈表現力培養的相關內容,提出了相對應的培養策略,旨在對廣大的教育工作者能有所借鑒,也希望更多的舞蹈老師能認識到上述問題的重要性。
[1]董晶晶.學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舞蹈表現力的提高分析[J].2016.
[2]馬曉磊.在舞蹈教學中關于學生藝術表演力的培養的分析[J].2015.
[3]聶軍.體育舞蹈教學中音樂的作用及其選擇[J].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