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妙瀅
( 廣東廣州 510230)
“任務驅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
丁妙瀅
( 廣東廣州 510230)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集知識與技術于一體,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基礎性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創(chuàng)造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很難達到《指導綱要(試行)》所要求的“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標準,因此,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至關重要。“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優(yōu)勢經(jīng)過在教學過程中的實踐已經(jīng)得到證明。本文對“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教學工作的應用進行了總結,為更廣泛的應用提供一定的參考。
任務驅動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 運用
隨著現(xiàn)代化教學的發(fā)展,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在教學方法上有了很大的改變。任務驅動教學法以一種更合理,更科學的教學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符合時代發(fā)展性特點,其方法避免了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較為乏味的方式,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任務的設計,幫助學生更為順利的獲取信息技術知識。[1]
“任務驅動”教學就是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預先設計好的任務之中,學生通過對任務的分析、討論,明確它大體涉及哪些知識,并找出哪些是舊知識,哪些是新知識,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方式,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任務驅動”教學強調的是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2]
1.符合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
初中信息技術學科具有很強的實驗性。“任務驅動”一方面可以完成任務的方法步驟,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如何才能做的更好;另一方面激起學生對任務的實踐驗證,通過學生的親自操作探究,從而加深印象,減少遺忘。
2.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
首先,教師應該合理的設計教學任務,把本節(jié)課新的知識點盡量設計進去;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正確的引導學生去分析任務,使學生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解決來明確學習的重點。
3.符合學生自身的特點
初中生對任何事物都有一種探究的心理,而任務教學法正好可以滿足這種需求。如學生們在上機操作時,為了完成某一任務而查看幫助或實驗各種菜單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其本身的成就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最好動力。
1.設置任務的目標性
設計的任務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既含有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又涵蓋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能力。設計“任務”時的目標可分為認知目標和操作目標,認知目標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的學習水平。了解主要指學生能夠記住已學過的知識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學生對已經(jīng)學習過的知識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語言或動作進行表述、判斷和直接運用;掌握指學生能用所學過的知識和操作方法去解決新情況下的簡單問題。操作目標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學會、學會、熟練三個層次的學習水平。初步學會指學生能進行基本的上機操作;學會指學生能進行連續(xù)的、差錯較少上機操作;比較熟練指學生能進行效率較高的、習慣性的、有錯誤能立即自我糾正的操作。例如:在教學《程序設計初步》時,“VB軟件的打開、關閉與保存”、“顯示隱藏背景程序制作”、“對象添加與屬性修改”、“比較兩數(shù)大小程序制作”等就包含了不同認知目標。
2.布置并且指導學生對學習任務進行分析,實現(xiàn)學習效率的提高
進行任務驅動教學的課堂上,第一,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令學生感興趣、真實的學習情景,并將本課程的學習任務布置下去,來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與熱情。第二,在整體的學習任務布置好之后,教師應該將學習任務分成各個小的任務加以分析,把任務里面的知識點、重點都整理好,再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和分析。通過學習任務的仔細分析與實施,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能夠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不但活躍了課堂的氛圍,還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1)創(chuàng)建教學情景,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可以在布置學習任務之后,根據(jù)相關的學習內容設計一些情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感受更加地形象、具體、直觀,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對學習任務的完成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和以往的教學方式來比較,情景式的教學方式具有更強的直觀性,教師能夠采取播放圖片、聲音或是視頻的方式來對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進行講解。采用這樣靈活的方式,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還能夠使學生的思維進行拓展,讓學生在鞏固了學過知識的基礎上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識。
(2)確定教學的任務
教師在創(chuàng)建情境的基礎上需要提出有關問題,來確定課堂教學的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具有目的性和任務性。在學生的努力與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不但能夠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還可以將已經(jīng)學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完全地掌握。任務型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具有學習的目標與動力。所以,能夠激發(fā)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積極地參加到教學活動中,提高教學的效果。
3.合作探究來完成學習任務是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關鍵
(1)學生進行自主性探究來完成學習任務
對一些非常簡單的學習任務能夠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來完成,可以發(fā)揮出學生在學習方面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學生在完成這樣的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分析要解決的問題,采取查找、閱讀信息的方式來探究解決,再通過實際的操作方式來檢驗其可行性。這樣的學習過程能夠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體會到了失敗和成功,并且總結了經(jīng)驗,正視自身存在的優(yōu)勢與缺點,學會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
(2)學生通過相互合作來完成學習任務
進行分工性的協(xié)作。在一個綜合性非常強的任務時,學生可以采取小組間合作的方式,把任務進行分解,并且分配給各個小組的成員,然后經(jīng)過互相討論、溝通以及合作使任務順利地完成。
一起進步。對一些復雜程度高的任務,學習基礎好的、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很輕易地就完成了相關的學習任務,在進行小組合作的時候幫助小組中學習基礎薄弱、能力較弱的同學,并一起解決問題。
(3)小組通過合作學習,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屬于自主探究的方法,就是學生在任務驅動的推動下,采用教材、資料以及網(wǎng)絡信息等方式進行自主性的探究學習。教室可以將學生們分成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式的學習。
(4)采用學習任務評價的方式使任務驅動的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教師在學習任務完成后,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學習過程與學習成果進行評價,采取多元化評價的方式歸納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所學到的方法與知識,并反思出現(xiàn)的不足之處。通常來說,需要進行評價的有:知識和方法的熟悉,解決問題的方式和能力,互相合作的能力,學習任務完成的效果以及學生在創(chuàng)新與思維方面的能力。
本節(jié)以七年級《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中《從因特網(wǎng)獲取信息》這節(jié)課做個案分析,探討如何打造任務驅動型課堂。
導入階段,考慮到大多學生已經(jīng)具備網(wǎng)絡搜索信息的能力,設計任務如下:如何利用網(wǎng)絡獲取本地的天氣預報?在學生獲取答案后,請幾個學生匯報如何找到所需信息。由這個任務引出本課的知識點――搜索引擎,并介紹兩種搜索引擎的特點與發(fā)展趨勢。隨后,展示本課要完成的第二個任務――分組賽:如何運用搜索引擎獲取所需的因特網(wǎng)信息。首先將學生分組,教師讀出事先準備好的多個問題,先利用搜索引擎找到正確答案的小組加十分,答錯的小組扣十分,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組獲勝。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小組成員進行交流與討論,如使用什么搜索引擎,查詢什么關鍵字,營造小組成員互相學習的氛圍。教師要在學生無法獲取答案時適當提示,防止過難的問題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小組比賽任務完成后,教師可以組織小組討論比賽時運用的搜索引擎、搜索關鍵字,請各小組長匯報并將其列在黑板上,帶領全班歸納如何通過搜索引擎有效獲取因特網(wǎng)信息,如學會篩選關鍵字、不要局限于一個搜索引擎,等等。經(jīng)過感性體驗,使學生對于如何運用因特網(wǎng)獲取信息的技巧得到大幅提高。
在這堂課中,評價目標非常明確,即找到所需信息最快為優(yōu)。在完成的任務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看到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表揚,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反應隨時調整比賽節(jié)奏,防止出現(xiàn)太多搶答導致結果無效。
綜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時運用任務驅動法開展教學活動具備極高的價值。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及綜合素養(yǎng),深入對任務驅動法進行研究,結合教學內容、學生們的學習情況等合理設定任務內容,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完善自身成長。
[1]滿意.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09(10).
[2]李軍.任務驅動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04).
姓名:丁妙瀅 身份證號:44510219860729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