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玲
(煙臺工貿技師學院 山東煙臺 264000)
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德育教學的途徑
于新玲
(煙臺工貿技師學院 山東煙臺 264000)
學校是以育人為目的的,尤其職業學校以培養專才為重。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原來已形成的職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自覺地形成了一種防御型、任務型的被動工作模式,從而制約和影響了在這個時代素質教育的實施及其效果。在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時期,用科學的態度,認真研究德育問題,對于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意義十分重大。
職業院校 職業素養 德育
目前職業院校學生其思想現狀具體表現為:自控能力差,生源素質參差不齊,又缺乏刻苦學習的毅力,繼續求學愿望不大,部分基礎差的學生入學后聽不懂課,煩躁、易沖動,對就業信心不足,不少學生對未來的工作充滿疑問和困惑,缺乏明辨是非能力,往往因一時控制不了自己而做出一些魯莽、無知甚至違法的事。因此職業院校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工作就顯得特別重要。加強學生德育培養,需要引起職業院校的高度重視。[1]
1.以職業道德教育為重點提高德育水平
由于職業教育要從職業教育的“高等性”和“職業性”出發來正確認識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具體內涵,它應包含技術能力、人文素養、職業態度等多個層面的關鍵要素。所以首先要界定具體的職業有哪些特定的職業素養,對職業素養的內容進行歸類。通過分析崗位職業能力,總結出崗位職業活動要求的行為習慣等職業素養要素,然后作為人才培養重要依據。同時職業院校根據學生特點,有計劃、分步驟地實施職業道德教育內容。進行“職業愿景設計,點滴做起”的專題教育;組織“吃苦耐勞、和諧共處等”的素質拓展訓練,畢業班進行“獻才智給社會”教育。政治思修課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加大課堂講座、正視學生不同階段的熱點、疑點、難點問題,以實例教學、案例教學保證職業道德教育的指導作用。[2]
2.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提高德育水平
學校應注重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以教育活動為載體,以“吃苦耐勞”、“責任心”、“愛心”培養為重點。活動是教育的主題,是促進學生有個性全面發展的主要手段。例如學生堅持每天跑早操,既煅煉了學生的身體也磨煉了學生的意志力,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健康的保證和對待工作、學生的困難的一種韌勁。在學校的活動中開展“誠信教育,例如考試不作弊,不惡意拖欠學費等,學生對是非觀念有了清楚的認識。在開展活動時應從職業院校特點出發,避免了呆板說教,活動是在寬松的環境下開展的,有了寬松的校園環境,有了夠用的知識,有了理性的思維,才會去自主地學習,才能真正讓活動做到入耳、入腦及入心,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時,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可以嘗試把某些活動量化為學分,并且是必修分,一學期、一學年不同的規定,將德育的評價目標分解成以課程、實踐項目、活動等為載體的若干子目標,逐步形成一個層次化的評價模型。同時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專業素質、綜合能力、心理健康程度等方面予以綜合評價,并把綜合素質獎勵納入獎學金評定范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寓于文化活動之中,達到了“寓教于文、寓教于樂”的效果。[3]
3.以實踐教育為途徑增強德育水平
職業學院實施學生社會實踐學分條例,創設學生科技社團專用活動室、學生科技活動實驗室等,把職業技能的提高融入到教學第一課堂、活動第二課堂、社會第三課堂中去。運用多種形式,營造了良好的職業素質教育的氛圍。例如組織學生參觀、訪問,參加社會實踐,開展志愿者活動、文明修身活動等多種形式結合起來。對于職業院校學生更好地認識社會、體驗社會,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把抽象的理論與具體的實踐聯系起來;另一方面,我們的德育課教學及學工部要多為學生創設實踐機會,組職成立“興趣小組”組織學生進行專業能力的訓練。通過實踐教學形式,增強了德育教學的直觀性,也使學生引起其自身的思考并轉化為自身的道德認識,對其主體性道德人格的形成和主體性的培養大有益處,應該大力推薦并常抓不懈。[4]
4.建立教育、教學融為一體的職業素養培養體系
專業課教師應成為學生德育工作中的主力軍。在專業課程教學、項目實訓中精心設計職業素養的培養內容,把技術和職業教育融合在一起。專業課教師是學生的榜樣,不僅在技能上讓學生折服,在為人處事上應做好楷模。因為學生把專業課老師當作模仿的對象。因此,專業教師在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內容很容易被學生接受。實驗、實訓課是職業技術學院的特點,專業課教師要經常指導學生做實驗、實訓,這就給教師提供了很多和學生接觸的機會,就容易發現他們存在的思想問題,及時做好引導工作,從而有利于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而且在相互的接觸過程中,專業教師的思想、品德、形象、人格等都容易被學生熟悉,并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啟迪、感染和熏陶,專業教師的職業性質和特點決定了他們在專業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優勢。[5]
5.以心理輔導為牽引培養職業心理
職業院校應該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重視學生的就業前心理輔導工作,堅持教育、咨詢、服務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就業信心。在第五、六學期,開設就業和創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類課程,涉及公共關系、交際技巧、企業創業指導、職業心理輔導等。職業生涯規劃類的選修課程,成為學生們公共選修的首選。同時專業教師做好畢業學期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指導,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工作遇到的問題,給予幫助。
6.提供優良的法制環境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靠教育也要靠法制。社會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為青少年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健康成長提供有益的空間;通過法制對行為的導向作用,引導青少年避惡向善;通過法制的規范作用,促使青少年由他律到自律,逐漸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學校法制教育源于日常的管理。可以每周制定法制教育內容,學校注重安全教育、法制紀律教育,定期召開安全工作會議,落實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學生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提高學生的自護自救能力。
7.組織相關校外實踐活動
充分利用校外教育來提高職業學生的道德教育,側重于學員職業道德情感和意志的培養,同時也兼顧學員對職業道德的認知。學校應充分利用學生教學見習和實習的機會,在校外教育中加強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另外,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走訪,讓學生到優秀企業和單位走訪有突出成績的先進模范人物、優秀企業家,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通過這些校外教育活動 ,把校內教育中所學到的知識與校外教育實踐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受到良好教育,增強道德教育的效果。
8.正確認識教育對象特點
職業院校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在這一階段,概括地講,他們有這樣一些特點:精力充沛、蓬勃向上、敢想敢干、渴望獨立、喜歡挑戰、群體意識強,開始部分地接受成人世界的規范。但是,他們還有經驗不足、情緒不穩定、思考欠全面、易盲目自信、熱衷于盲目崇拜偶像等準成熟期的弱點。作為教育者,應當在遵循學生年齡特點的前提下,充分理解他們,寬容、尊重他們,寓教于樂,用符合他們年齡特點的方式引導他們,對他們不斷提出更高要求,切忌生硬、高壓、求全責備。
9.明確輔導員職責
輔導員是職業學校教師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是做好職業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隊伍。他們戰斗在第一線,承擔著培養人、教育人的重要職責,對學生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應明確學生輔導員隊伍是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是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事務管理的特殊責任,要解決長期困擾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缺乏身份認同感的職業尷尬問題。學校明確了輔導員的崗位職責,有利于學生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擔學生管理事務,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
總之,當今職業院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存在著令人困惑的現狀,認真分析其成因,積極探索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在我國現有市場經濟環境下,職業院校應該把德育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來抓, 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為國家培養更多綜合素質較高的技能型人才。
[1]王振洪.系統培養提升高職生職業素養.中國教育報,2012-11-26.
[2]高東.以生為本以德為先提高德育工作實效. 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2012-04-06.
[3]張軍.關于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實效性問題的探討.2005-10-31.
[4]廉永杰主編.高校德育實效性理論與實踐[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
[5]吳興富著.德育整合新論[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