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穎
(煙臺工貿技師學院 山東煙臺 264000)
談中職學校學生青春期性教育
張穎穎
(煙臺工貿技師學院 山東煙臺 264000)
曾有人說:“一切無知都是令人遺憾的,但是對性這樣的事無知,則是嚴重的危險。”尤其是中職學生,正是青春發育期。目前,我國處于性活躍期的青少年已達3億之多,屬于性病傳播的高危人群。中職學生青春期性教育是一個難點問題,在世界范圍廣受關注,性教育尤其是性道德教育對學校來說已經到了迫在眉睫、必抓不可的地步。因此,為了解決中學生性教育的現狀,采取科學的方法措施在校園開設“性教育”課,普及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加強青少年的性自我保護意識,很有必要。
中職學校 學生青春期 性教育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來源于初中畢業生,正是進行青春期性教育的關鍵時期。在青少年學生當中,中職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其知識文化基礎普遍較差,其中有些學生在初中階段即被視為“差生”或“問題學生”。中職生正處在青春期末期的過渡階段,身心兩方面都不夠成熟,對于性的理解非常膚淺,但很多學生卻糊里糊涂很隨意的有了性體驗,給主體雙方和家長造成很大的困惑和痛苦。中職生性道德危機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中職生性教育急需性道德、性倫理的正確引導。[1]
1.性教育性教育性教育課基本上沒有納入課程體系
我們的調查中了解到,雖然現在不少學校已經開設了青春期教育課,但與青少年的性生理、性心理的快速發展,仍顯滯后。而在各校開設的青春期教育課中,能直面性教育的就更少了,往往還停留于“老師挑著講,學生不愛聽”的層面。最近幾年,在學校里流行了性教育這個詞,雖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教育的范圍有限,而且沒有系統的配套教材及正規的課程配合,所以大多性教育還停留在比較盲目,形式化的階段,沒有計劃和策略。所以說把青春期性教育融入到中學課程教學中的研究至今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
2.性教育教材奇缺性教育教材奇缺性教育教材奇缺
中職生性教育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什么樣的性教育是符合中國國情,同時對中職生更為有效的性教育方式;美國著名的性治療專家皮爾薩博士對青少年進行有效的愛和性教育過程中列出四條規則,其中第一條規則是永遠不要正式談性。我們的傳統文化也是恥于談性的,“性”一直是個敏感甚至禁忌的話題。哪怕是在今天信息多元開放的社會,在公開場合人們還是談“性”色變。要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性教育,應有一套比較權威的教材,這套教材應包括小學高年級,初中男孩、女孩,高中青年等自學用書,最好還有小學、中學生的家長用書。可是目前這樣的教材很難找到,并且國家也沒有統一的青春期性教育大綱和課程設置,這些都阻礙了青春期性教育的進程。[2]
3.性教育教師師資短缺性教育教師師資短缺性教育教師師資短缺
一些業內人士還認為,性教育的滯后,與我市缺乏高素質的專業青春期教育教師有關。一名專門從事學校青春期教育的老師說,性教育是人格教育、人性教育,也是一種“愛的教育”。可目前,全市各所學校大都沒有配備專門的青春期教育老師,學校開展的青春期教育多數只是科學課上粗略涉及的生殖知識。這名老師呼吁,應及時培養或招收一批專職青春期教育老師,真正提高學校性教育的質量,而不僅僅是“走秀”。
4.性教育氛圍不佳性教育氛圍不佳性教育氛圍不佳
應當說,青春期性教育不是一個簡單的健康教育問題,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社會問題,因為它直接影響到每一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響著家庭關系的和諧,甚至影響到社會倫理秩序的穩定。目前我國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已超過3億,而且每年還有2000萬人進入性成熟期。適時、適度、適量地向孩子們提供青春期性教育,從而減少或杜絕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損害,保證一代青少年的素質水平,對于我國社會的發展和安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1.樹立以性道德為核心的性教育觀
當前國內很多學校的性教育很顯然已變成單純的性生理和性知識的教育,效果肯定不會太好。理想的性教育一定是在教生理知識的同時給他們以性道德教育,只有以性道德為核心、以性知識為載體的性教育,才能培養學生健康文明的性價值觀。國外性教育失敗教訓一直在警示我們的主管部門和教育者;沒有性道德的性教育是片面的、畸形的,不把性倫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不正確引導婚前禁欲等性觀念,而僅把使用避孕套等性防范措施放在重要位置上的性教育是扭曲的、錯位的。因此,首先是性與生命的教育。通過性道德教育讓學生了解性行為對生命的創造,樹立其對生命的神圣感與敬畏感;理解兩性結合對于自身生命的意義,使學生在選擇性伴侶和實施性行為前能更加慎重。其次是性與人格發展的教育。通過性道德教育讓學生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指導其理解性行為對人格形成的意義,引導學生主動避免有悖于人格完滿的性行為。最后是性與社會文化的教育,通過性道德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只有符合社會文化設定的性行為才能夠獲得生存本身的充實感,才是幸福的。
2.采取合適的性教育方式和有效的性教育內容
我國中職生的性教育如何進行,我想還是不能離開中國國情、中國的文化土壤以及中職生的特點。首先,在愛與責任的教育中滲透性教育。鑒于中職生在校時間短,職業技能專業課課業重等情況,這樣的教育可以在開設專門的性教育課的同時,在語文、政治等學科以及校園文化中滲透,并且通過開展各類性教育文化活動傳播性知識及正確的性道德觀,目的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懂得愛與責任關系,避免非婚性關系。其次,要進行性病與艾滋病防治以及性法制教育。中職生談戀愛以及有過性體驗的比例相對同齡的其他孩子要高,而這些孩子心智不成熟,對于性知識又知之甚少、性道德意識淡薄,必要的性病與艾滋病防治知識以及性法制教育對于中職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內容。[3]
3.加大性教育師資力量的培養以及相應教材的建設
性教育是一門對教師素質要求很高的學科,教師不僅要具備一定的醫學、生理學知識,同時還要具備較高的人文科學素養。從目前情況看,能夠從多個層面進行性教育的教師嚴重缺乏,具體到中職學校,這樣的教師就更是鳳毛麟角。因此加大性教育師資力量的培訓已經勢在必行。首先是國家重視,政府應加大對性教育的經費投入,組織聘請國內外知名性學以及性教育的專家團隊,加大師資力量的專業化培訓力度。其次是學校重視,在教師隊伍建設上要結合我國的中職教育的特點做到學科交叉、專兼結合。同時組織力量編寫既適合中職生實際又符合青春期特點的校本教材。再次是教育主管部門重視。在我國的高校設置專門培養性教育師資的專業,培養一大批有專業素養的性教育工作者。[4]
4.建立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的性教育網絡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青春期的年齡界定為10~19歲。我們的教育必須告訴學生過早的、非婚姻的性關系會造成嚴重后果,不但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也會造成他們本人的不負責任、性冷漠和心理上的負罪感,從而失去未來夫妻性愛幸福的生理或心理條件,會給未來家庭的解體埋下危機的種子。更為嚴重的是,混亂的性關系成為性病、艾滋病傳播的渠道,會對自己對社會造成嚴重后果。
當然,使他們的身體、心理、精神各方面的協調發展也需要性知識和性道德互補,均衡匹配。對學生進行性教育首先是學校不容回避的職責,學校應將科學的性知識和正確的性道德理念傳授給學生,但性教育往往是從家庭開始的,家長對孩子性方面的影響也比較持久穩固,同時社會對“性教育”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網絡和媒體始終是學生獲得性知識最方便最快捷的途徑。所以理想的性教育模式,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等幾方的合力。
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思想解放和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西方“性革命”思潮,我國每年有2000萬青少年進入性成熟期,年齡普遍比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提前4到5歲,婚前性行為也日益低齡化。尤其是中職學生,成為最容易受到性誘惑的一個群體。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青少年擔負著將來建設祖國的巨大責任。因此,為了祖國的明天,為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一定要加強中職學生青春期性教育,這是一項關系到祖國前途、民族振興的重大課題。
[1]彭彧華.當代大學生性行為現狀及相關因素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3.
[2]崔俊杰,任健雄.論東西方青少年性道德危機的根源[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
[3]王進鑫.青少年不同性教育途徑實效性比較研究[J].中國性科學,2010,3.
[4]雷云,等.反思西方主流教育模式在我國的實踐[J].中國性科學,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