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山西省新絳中學)
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李偉
(山西省新絳中學)
問題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的實際教學中并未廣泛應用。但區別于傳統的刻板教學方式,問題教學法是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并讓學生自主地思考或者學習去思考問題、探討問題,從而得到答案。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以往教學的弊端,充分尊重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通過對問題教學法進行分析探討,希望對今后教學改革能夠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問題教學法;高中物理;教育實踐
任何創新的學習方法,其出發點都是好的,然而在實踐過程中,總會遇到預料之外的情況。任何事物都不是誕生之初就完美。這時就需要教師結合實際,對問題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和完善。通過不斷的經驗總結,探索出一條特有的問題教學法道路,從而使教學方法更加適應課堂的需要、更加滿足于學生的學習需求。
1.教師課堂提問不合理
當下教師普遍還是不能脫離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因此,教師的提問大多與教材要求相關。學生只需要簡單地翻一翻書就可以找到答案。并且在回答問題時,學生甚至照著課本一字不落地讀出來,而教師也在默許這種行為,無形之中助長了學生不愛思考的壞習慣,無法獨立思考,只會對書本生搬硬套,思維必然會一點點的僵化起來,從而使問題教學失去了意義,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偏離了初衷。
2.教師提問順序不妥當
在問題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應該是由發現問題開始的,并且由老師、同學一起發現問題,學生自己集中起來討論問題,最后將討論成果進行交流,并且師生共同找到正確答案,從而解決問題。但是當下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忽略了學生共同認識問題的重要性,在課堂之初便急匆匆地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共同探討。此時的學生對于問題沒有很好的認識,對于探討解決問題的方向更是茫然,自然就無法順利地去解決問題,課堂的學習效率就這樣被拉低了。
3.學生無法得出問題答案
教師提出問題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順利地解決問題。如果學生無法順利地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那么就無法從問題中獲取知識,問題也就失去了其根本的意義。并且學生花費了一節課的時間,卻還是對問題無從下手,加上學生最終從老師那里獲得了正確答案,但是不去深入思考答案究竟是怎么得來的,那么答案就僅僅是一串文字或者數字符號,沒有任何的意義。
1.創設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思考
由于物理這門學科與生活的聯系性較強,因此在課堂中,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可以設置具體的情境,并讓學生帶入其中,從而加深學生的認知記憶。比如,我在講第一章運動的描述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感受時間和位移,我把他們帶到了樓下的操場進行教學。讓他們自己在操場上通過一個學生當參考,一個學生進行移動,從而更好地感受到什么是位移,位移和路程又有什么關系等。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兩者的不同,教學效率也遠遠高于傳統課堂教學。并且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提升,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
2.循序漸進地展開問題
由于班級里的學生水平不同,因此對知識點的理解把握能力也不同。水平較好的學生可以做到在學習新的知識點后,自覺地進行總結和把握,但是水平較差的學生卻不能做到這一點。此時就需要教師循序漸進地提出問題,引導大家共同思考。比如,我在教授“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時候,就會先問學生重力是什么、重力是怎么產生的,這種可以在書上找到答案的簡單問題,然后進一步地提出如何形象的描述力、力的示意圖又是怎樣的等需要學生思考后回答的問題。學生在思考和討論的過程中,實現了互幫互助,并且對課堂局面進行積極的引導,最終取得理想的課堂成果。
3.課堂尾聲時歸納本課所學
由于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注重的是逐個知識點的突破,因此,在課堂結束之前對于本課所學進行及時的歸納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個過程也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共同完成,從而幫助學生對新知識點進行系統的總結。將問題的現象升華到普遍的規律,同時學會舉一反三地運用到其他問題上。
課堂提問的目的是令學生在自主探尋知識點的同時更好地把握知識點。因此,提問式教學的意義不在于教師的問題有多么難,有多么多,而在于教師的問題能否成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教師通過結合學習進度和學生的綜合水平,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學生在探求和解答的過程中也能夠學習和掌握教材的要求。并且在關于問題的補充中同時拓寬了知識的廣度,延伸了知識的深度。
[1]王增福.高中物理教學問題教學法的應用[J].理科考試研究:高中,2016(1).
[2]吳延偉.高中物理教學中怎樣運用“問題教學法”[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1).
·編輯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