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藝珊(福建省泉州九中)
關于高中英語教學的幾點嘗試與思考
沈藝珊
(福建省泉州九中)
結合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以新課標理念為教學依據,對高中英語教學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研究,并提出了幾點教學建議。
高中英語;有效教學;探索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老師要提高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下是本文對此問題的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因為基礎和能力的差異,學生和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因此,在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學生的基礎差異,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滿足各個層次的設計需求,保證所有的學生都能有發揮的余地和機會,讓學生認為自己“能行”,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例如,在學習過程中,將早讀課的學習任務進行了分層,分成了A、B、C三層。A層目標是熟練朗讀課文并且學習基礎的詞匯和短語知識,這個學習任務面向的是全體學生,因為這不需要考慮學生的能力差異,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完成這個目標,目的是擴充學生的詞匯量;B層目標是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并且畫出重點的句子,比如,在language points analysis這個環節中,將其中的重要句型和短語畫出來,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背誦這些重點語句,B層目標面向的對象主要是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滿足這些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其獲得更大的進步和發展空間;C層目標是完成課外閱讀訓練。在教材練習題后面總會有Reading部分,我們可以將其利用起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完成A和B兩層目標的學生可以去進行課外閱讀,以滿足“吃不飽”的學生,比如Reading,answering questions,looking up new words,second-reading,C層目標面向的對象主要是能力較強的學生。劃分目標層次,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可以滿足各個層次的學生的實際需求,對學生自信心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具有積極的效果,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同伴活動(pair work)和小組活動(group work)是合作學習中的兩種典型模式,英語教材中的很多學習任務是通過合作學習活動來完成的。學生在合作過程中,不但可以獲取大量的英語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合作與競爭的良好意識。作為英語教師,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學習水平、能力差異、性格愛好、學習態度等)按照3~5人一組進行分組,也可以根據學生意愿使其自由組合。在合作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好指導者、幫助者、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充分挖掘學生潛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發揚學生的主體意識,營造輕松、愉悅、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在教學設計中,“pair work”和“group work”幾乎可以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每一單元的聽說讀寫都可采用這種方式。使學生在同伴活動和小組活動中練習對話、交流討論、互幫互助,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to do”這一不定式時,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交流關于介詞“to do”的搭配及不定式的被動句;當小組合作完成后,可以讓每個小組都用不定式“to do”接龍造句,按照順序一組一句,參與的學生不得少于4人。對于回答正確、聲音洪亮的學生教師可提出表揚,對于口齒不清、聲音不響亮的學生要及時加以糾正,這樣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合作活動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
任何一門語言中都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更是如此,我國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時,與漢語學習具有完全不同的語言環境和認知基礎,作為英語教師,應首先讓學生明白語言實際上是文化的載體,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國家文化注重分析,東方文化注重綜合運用,這種思維在語言中充分體現出來。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漢語語言系統和英語語言系統之間的差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使學生的英語知識和應用能力得到同步發展與進步。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水平。我們在教學中會發現,由于學生對西方國家文化的不了解,容易在閱讀或寫作中產生障礙,例如,歐美人在問路或問時間時,總會先說:Excuseme,如果對方問:“Excuseme,do you have the time?”有些學生會理解為對方在問自己有沒有時間,實際上對方問的是現在幾點了?又如,學生在寫作中想要表達“明天下午三點在教學樓五樓的會議室,從北京來的張教授將為我們做現代物理學發展的相關報告”,由于學生不知道西方人先微觀后宏觀、先小后大的表達順序,就容易在寫作中描述為:“Tomorrow afternoon three o'clock on the fifth floor the meeting room,Professor Zhang from Beijing will give us a report aboutmodern physic's development”。因此,作為英語教師,一定要注重在閱讀或寫作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滲透,以逐漸形成學生良好的英語思維習慣,從而幫助其進一步提高英文閱讀或寫作水平。
新課標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由此提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并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教師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不但形式單一,而且與新課標教學目標相違背,為此,我們要積極探究全新的教學途徑,革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增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交互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增加課堂知識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后,使傳遞信息的方式和類型變得更加多元化,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信息技術的運用摒棄了過去語言的單一輸出方式,憑借互聯網強大的交互優勢,實現了對教學活動從時間和空間的巨大突破,把教學信息以圖文聲像的方式進行傳遞,使教師講授和學生接受的內容以及種類更加豐富多彩。改變了傳統教學把教材當作唯一的教學依據的落后學習方式,從視野上把學生的學習從課堂延伸到廣闊的現實生活中去,真正把學習與實際運用相結合,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廣闊的平臺去學習,這正好突破了傳統教學的瓶頸問題。信息技術輕松解決了這個難題后,徹底達到了圍繞教材這一中心優化和重組各種教學資源,豐富了教學內容,大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他們的所見所聞更加豐富多彩。此外,把英語寫作與信息技術有機整合起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英語寫作采用的是單調乏味的訓練方法,常用方法有情景寫作、課文改編、引文日記等。另外,學生在認知水平方面各不相同,而傳統教學卻硬性地把學生歸于同一起點上,多樣化的網絡資源正好可以解決這一矛盾。運用網絡資源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特征體現得淋漓盡致,也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提供了空間。學生可依據各自學習需求搜集相關資料,進行自我創作,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美好體驗,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使英語寫作更具趣味性和多樣性。
總之,教無定法,作為英語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探索,找到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有效途徑,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陳晨暾.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英語教學[J].科技資訊,2010(12).
[2]許瑛.在高中新課程改革中對英語教師教學觀念轉變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0(19).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