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艷麗(吉林省長春市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實驗學校)
如何培養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匡艷麗
(吉林省長春市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實驗學校)
培養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是擺在每一位英語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充分發揮調控者、指導者的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具體的閱讀指導,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是學生的一項綜合技能,反映出學生英語的真實水平,為了迎接新課程改革并且與現代化的英語教學接軌,在從事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非常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斷地嘗試、逐步摸索,根據學生實際,在實踐中形成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面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筆者認為改變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從文章宏觀內容調控、發揮教材指導作用、夯實學生基礎知識、發揮教師主體地位加強閱讀方法和策略指導,培養閱讀習慣以及增加課外閱讀量,是最終實現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每一個閱讀篇章都是圍繞整體話題展開相關描述和討論,枝枝葉葉都是為主干服務的,筆者認為閱讀材料是圍繞某一主題進行的綜合,英語教師應該改變逐句翻譯—深入講解—全面練習語言點的做法,在教學中應該運用整體閱讀教學理念,把課文當作一個整體來讓學生感知,文章話題教學從語篇內容宏觀調控,理清中心話題,分析段落主題句,暨找出“主干”和“枝枝葉葉”,培養學生根據主旨捕捉信息和獲得信息的能力,在這個基礎上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對文章有整體的把握,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整體內容上,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
八年級閱讀內容篇幅大,難度逐漸增加,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會出現明顯分化,筆者仔細研讀教材,在教學中發揮教材對學生的指導作用,利用教材本身提升學生整體閱讀能力。每個單元的閱讀教學中都有相對應的閱讀方法介紹,告訴學生在閱讀之前首先知曉文章體裁格式,是書信、戲劇、小故事還是其他別的形式。諸如此類的閱讀建議在閱讀能力的提高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既能培養學生好的閱讀習慣,又能迅速提升閱讀水平,讓學生在閱讀中有章可循,不盲目,不“迷糊”,體會到閱讀的成就感,自然對閱讀“不釋卷”。
文章主旨,段落層次掌握之后,就是具體內容和細節的認知,有強大的基礎知識作后盾,才能準確理解課文真正的含義和細微的變化,才能體會到文章的精彩,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落實“雙基”是對閱讀能力提升最大的輔助。
作為教師應該正確地指導學生閱讀,針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1.猜測或推理
在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測生詞在文章中可能的意思,或者確定生詞是什么詞性,是具體的東西還是某一個動作,猜測詞意或者明白詞性有助于學生更準確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會對閱讀有更大的興趣和熱情,這樣對提高英語閱讀水平非常有益。
2.預測內容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根據文章的題目或者圖片對文章的內容進行“預測”,即: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預測文中可能出現的情節和內容觀點等,然后去閱讀,既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3.找出段落“中心句”
這是行之有效的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中心句”一般位于句首,有時候會出現在句子中間或者末尾,主題句是每段的關鍵內容,把握好中心句對中學生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4.弄清結局
很多文章結尾非常精彩,有的詼諧幽默,有的發人深思,也有的令人意外卻又在情理之中……弄清結局之后,結合細節進行分析、推理、歸納,緊密聯系結尾的語句提示,徹底理解文章的內涵和外延。
1.默讀是通過視覺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號,速度要比出聲讀快得多。
2.閱讀速度的把握,閱讀文章時,閱讀速度太慢,對文章沒有則很整體題把握,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注重閱讀速度的培養對于提高閱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同時要尊重“原著”。
課外讀得越多,詞匯復現率越高,對單詞和詞組就越熟悉,閱讀的速度就越快,理解力就越強,進而形成課外與課內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但是對于教師而言,課外閱讀并不是教師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讀物選擇、閱讀方法等方面,教師應該給予指導,做到有布置、有指導、有檢查。因此,課外閱讀是閱讀教學的延伸,是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必不可少的輔助方法。
“路漫漫其修遠兮”,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長期漫長的過程,“教無定法”,作為一名新形勢下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最終達到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目的,提升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1]張方宏.初中英語閱讀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2 (S2).
[2]張亞琴.論提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策略[J].青春歲月,2013(18).
·編輯謝尾合
匡艷麗,女,1979年9月出生,吉林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