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東(重慶市巫山初級中學)
淺談流行歌曲對中學生校園生活的積極影響
顏東
(重慶市巫山初級中學)
流行歌曲以其獨特的魅力容易被中學生接受,而簡單易學的特點則讓學生能輕松學習和模仿,從而改變中學生的思維觀念。因此引導中學生樂觀陽光的校園生活就顯得格外重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使中學生正確對待流行歌曲;豐富音樂教材,培養中學生的音樂興趣;培養中學生感受與鑒賞音樂的能力;增強中學生對多元流行歌曲的理解,拓展中學生視野。通過挖掘流行歌曲的積極因素,充分發揮流行歌曲促進校園文化建設作用,使中學生能夠享受校園生活的同時健康成長。
流行歌曲;中學生;積極影響
目前中學校園流行的歌曲主要分為四大類:第一,國內優秀的主旋律流行音樂。這類歌曲大多健康向上,如《愛的奉獻》《中國人》《龍的傳人》《五星紅旗》等;第二,歐美、日韓、港臺地區流行音樂;第三,網絡歌曲。包括網友原創、翻唱和改唱的歌曲;第四,彩鈴音樂歌曲。彩鈴音樂歌曲在創作上別出心裁,符合了青少年獵奇的心理與富有創意的個性。流行歌曲多樣的風格讓中學生可以選擇喜歡的類別,最大的原因是流行歌曲對中學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首先,流行歌曲中以抒情歌曲為主要內容,十分情緒化,這就是使得流行音樂和學生之間產生心靈的共鳴,這也是流行音樂被中學生所接納的前提條件;其次,流行歌曲的創作題材貼近生活,特別是有些校園民謠寫的就是學生校園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最后,流行歌曲通俗易懂,相比于民歌、美聲,欣賞流行歌曲無需太大的精力,也使得中學生在繁重的學習之余可以放松心情。
流行歌曲作品的創作風格,表現形式,滿足中學生不同時期的心理需求,為中學生放松心情,緩解學習壓力,排除心中不滿,抒發喜怒哀樂等多情感提供了宣泄方式。
流行歌曲與青少年時期的中學生容易產生感情共鳴,為青少年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使青少年能夠表達和調節自己的積極或消極情緒,并使他們有了平等感和安全感。流行歌曲的歌詞和韻律能引起中學生思維的共振,讓中學生能十分情緒化的表達自己的感情而不受約束,從而流行歌曲在中學生心目中有根深蒂固的影子。
流行歌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很強的參與性,為中學生展現自我提供一個優秀的平臺,校園歌唱比賽和歌詞接龍大賽等活動則滿足中學生自我表現的欲望。一方面,中學生通過模仿偶像言行舉止和演唱偶像歌曲緊跟潮流,在歌詞中了解多元化的世界;另一方面,中學生能輕松地掌握流行歌曲,并在此基礎上自創,展現中學生多才多藝的人格魅力,從而得到他人欣賞與自我肯定。
流行歌曲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激發了中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讓他們認識到音樂的重要性,使音樂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這樣說,流行歌曲增加了中學生們接觸音樂的機會,同時也為中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熱愛音樂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中學生通過流行歌曲了解其多元化的發展與自身獨有的文化內涵,它們各自的音樂風格所代表的文化理念讓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從而全面的提升中學生的認知范圍。
流行歌曲實際上對是一個“多細胞體”,本身具有不同的文化類型。中學生通過這流行歌曲的掌握,認識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流行歌曲中傳遞出的不同文化的內涵。中學生聆聽騰格爾演唱的《天堂》,音樂舒緩,很多裝飾音,充滿了蒙族的音樂特點,就知道在歌頌他美麗的蒙族家鄉;聆聽韓紅演唱的《天亮了》,音樂悲傷,情感真摯動人,歌頌了偉大的父母情;聆聽周杰倫演唱的《千里之外》,就知道在描寫對已逝愛的感觸與感傷,用歌聲訴說動人的故事。由此可見,中學生在不同的歌曲中發現真善美,提升對流行歌曲的認知程度。
流行歌曲形式豐富多樣且朗朗上口,幫助中學生完美的表達感情和思想,也幫助中學生樹立了自信心。因此,流行歌曲成為他們表達自己的心中所想的必要工具,有對友誼的珍惜,也有對生活熱愛之情的流露,還有對傷感的抒情和對神圣愛情的羨慕向往。
優秀的流行歌曲作品豐富了中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了中學生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如《從頭再來》表現了下崗工人的堅強意志;《蝸牛》贊揚小蝸牛的不屈不撓的精神;《愚公移山》表現了愚公堅韌的品格;《聽媽媽的話》教育中學生愛自己的親人;《朋友,別哭》歌頌了偉大的友情等。通過欣賞和演唱這些優秀的流行歌曲,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社會、世界一切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不僅提高了中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而且還為中學生樹立了正確道德觀、人生觀。
流行歌曲以其親和力、感染力和鮮明的時代特征激起中學生的感情共鳴,拓寬了音樂視野,豐富了精神內涵,提高了娛樂的品味。深入發掘流行歌曲的德育資源,變革現行音樂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滿足中學生多層次、多目標的精神文化需要,流行歌曲可以在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發揮獨特作用。
楊慶斌.淺析流行音樂對青少年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0 (23).
·編輯丁可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