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平
(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高級中學)
學導式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余曉平
(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高級中學)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在課堂中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不僅符合課改理念,鍛煉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而且對生物課程價值的體現,對學生健全的發展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課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學導式教學法與生物教學結合在一起,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輕松地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識,提高生物學習質量。
學導式教學法;高中生物;精講環節
學導式教學法的核心是指把教與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學”上,是相對于教師一言堂活動而言的,也是構建自主、探究生物課堂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為了構建自主的生物課堂,更為了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在課改下,我們要認真研究教材,要有效地將學導式教學法與實際生物教學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在探究和思考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確保學生在變灌為導的生物課堂中意識到生物學習的重要性,并在高效的生物課堂中養成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因此,本文就以學導式教學法在教學“植物細胞工程的實際應用”為例進行論述,以確保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真正成為生物課堂的主人,而且一般在學導式教學時,我們要按照“自學、解疑、精講、演練”這個過程進行授課,以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質量,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該環節是學導式教學法的第一步,也是最顯著的特點。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并不是盲目地進行學習,而是有目的地進行自學。如:帶著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或者是相關的問題,以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同時也能為學導式教學模式價值的體現做好第一步。所以,在“植物細胞工程的實際應用”這一節課的自學環節,我首先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即:掌握植物繁殖的新途徑;細胞產物的工廠化生產;作物新品種的培育等,組織學生帶著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并思考下面的幾個問題:(1)什么是微型繁殖?(2)人們利用植物的微型繁殖技術來進行工廠化育苗生產,這是利用了該項技術的哪些特點?(3)微型繁殖與作物脫毒、人工種子、單倍體育種有哪些關系?……組織學生帶著目標進行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進而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做出相應的貢獻。
在上一環節中,我們提出了相關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同時還引導學生自主提出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比如,有學生提出:為什么要進行作物脫毒?還有學生提出:人工種皮中最應該具備哪些物質?還有學生提出:人工種子比之前的種子有什么好處?……組織學生對上部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交流,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而且對學生相關知識的理解,對學生綜合生物素養的形成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學導式教學法的應用中,我們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生物課堂活動中,引導學生在相互交流、相互發表觀點和看法中拓展思路,進而為高效課堂的實現做好保障。
精講環節是指教師對自學以及解疑環節中未能解答的問題進行交流,并針對教材的重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但是,在學導式教學法的應用中,精講的時間要做出合理的制定,不能過長,否則,課堂將回歸于“滿堂灌”,是不利于學生健全發展的。反之,過短則不利于重難點內容的突破,更不利于學生的健全發展。所以,在精講中,教師要做好精講,要針對所學問題進行交流,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本節課的重點內容,為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做好基礎性工作。
所謂的演練是指讓學生通過對相關練習題的解答來鞏固和應用所學的知識,進而構建高效的生物課堂。所以,在“植物細胞工程的實際應用”這節課的教學時,我組織學生對下面幾道練習題進行了解答,如:
(1)下列哪項是借助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培養或生產出來的()
A.食品添加劑B.無病毒植物
C.人工種子D.前三項都是
(2)下列哪項是借助植物的微型繁殖技術培養的()
A.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B.嫁接
C.營養繁殖D.植物組織培養
……
組織學生自主結合所學內容進行解答,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起到知識鞏固的目的,而且也能檢驗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對學生體會自學帶來的樂趣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高效生物課堂的實現做出相應的貢獻。
從上述的學導式教學法在“植物細胞工程的實際應用”這部分教學內容的簡單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得到鍛煉,高效生物課堂也能順利實現。但是,在整個應用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注意下面的幾項內容,一是各環節時間的安排問題,在上文精講環節已進行簡單介紹,目的就是要避免灌輸式課堂的出現。二是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作為課堂的主人,主體性的發揮是直接影響高效課堂以及學生發展的重要因素。作為新時期的高中生物教師,我們要相信學生,鼓勵學生在主動求知和自主探究中形成良好的學習觀,同時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使學生真正成為生物課堂的主人。
[1]周劍.學導式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案例分析[J].中學理科(綜合),2005(7).
[2]劉麗芳.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優化與實踐[D].貴州師范大學,2015.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