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雁
(山東省陽信縣勞店鎮中學)
中學體育教師勝任特征研究綜述
魏海雁
(山東省陽信縣勞店鎮中學)
自20世紀80年代以后,教師專業化運動成為世界各國提高教師質量的主導運動。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加快,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社會對教師的工作能力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以教師專業化為核心的教師教育體制的改革,已成為世界教育與社會發展的共同難題,教師專業化將成為教師教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教師專業化的大力推進,對我國教師隊伍質量優化和教師教育的改革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如何提高教師素質,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優秀教師,成為教師專業化發展中重要的研究課題。
勝任特征模型是組織行為學和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研究的前沿課題,對于各級各類人才的選拔與聘用、培訓與發展、績效管理、薪酬管理等發揮基礎作用。20世紀90年代,勝任特征的研究開始滲入教育行業,建立不同類別教師勝任特征的研究漸成熱點,體育教師勝任特征的研究是其中之一。
在我國全面展開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成為關鍵,作為教師考評重要內容的教師勝任特征,近年來成為學者們研究的熱點。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體育教師既要承擔本職的體育教學工作和各類體育競賽活動的組織工作,又要承擔課外業余訓練的任務;既要承擔校本課程的開發工作,又要進行相應的科研工作;既要投身到體育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又要提高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強化自己的專業化水平。因此,無論是在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性格特征上,都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突出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使學生在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品德和心理素質的同時,發展意志力、競爭力和健身技能。這些均對體育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評價能力的內容和標準提出了新的需求。開展中學體育教師勝任特征的研究,適應了國家、社會和學校對體育教師能力評價的新要求。
勝任特征模型是指擔任某一特定的職位角色所應具備的勝任特征的總和。勝任特征模型為某一特定組織、水平、工作或角色提供了一個成功模型,反映了某一既定工作崗位中影響個體成功的所有重要的行為、技能和知識。勝任力特征模型建立的依據包括冰山模型和洋蔥模型,以往的研究中采用關鍵事件訪談法進行架構。
最新研究顯示,體育教師勝任特征包括六大系統: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動力系統、性格特征、師德修養和價值觀系統。
知識結構包括體育專業知識(體育的理論知識、體育必修課知識、課外體育知識)、一般專業知識(社會方面知識、科技方面知識)和教育教學理論(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深入理解課程標準)。
能力結構包括教學能力、業余訓練能力、職業發展能力、管理能力和安全意識。教學能力包括一專多能、教學基本功(動作示范、動作講解、口令、教態、專業術語、語言組織、堅持練習)、教學設計能力(教學文件、備教材、備方法、備學生、備器材、備場地)、教學策略(興趣激發策略、行為示范策略、言語溝通策略、循序漸進策略、因材施教策略、課堂管理策略)、教學特色和師生關系(了解學生特點、幫助后進生、培養體育委員、樹立威信、贏得信任、關注學生體驗、幫助學生解決人際沖突);業余訓練能力包括深刻理解業余訓練本質、指導業余訓練、教學與訓練兼顧、運動員特殊對待和裁判能力;職業發展能力包括學習能力(學習成績優秀、熱愛學習、經驗開放性、設置學習目標和反思精神)、職業成長(職后培訓、自主學習、向前輩學習、向同行學習、教學相長、榜樣尋求)、科研能力(科研意識、活動參與意識、學術參與意識、主持或合作研究課題、取得教科研成果、教科研推動教學)和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勇于探索、敢于批判);管理能力包括人際溝通能力(人際理解、與上級密切配合、與教研組老師密切協作、與同事密切協作、與同行友好相處、權限意識)和領導能力(創新管理、組織協調能力、指導年輕教師的能力、決策能力、傳幫帶意識、說服能力、計劃執行能力、以身作則);安全意識包括關注學生的安全、關注場地器材的安全、關心練習過程的安全、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教師的自我保護意識。動力系統包括熱愛體育運動、幸福體驗、工作業績和內部驅動。性格特征包括責任心、事業心、進取心、爭強好勝、自信心、堅韌性、執著、自我概念清晰、身心健康和樂觀豁達。師德修養包括遵紀守法、人品端正、吃苦耐勞、熱愛體育事業、熱愛教師職業、鉆研業務、關心熱愛學生、奉獻精神和言傳身教。價值觀系統包括體育觀(深刻理解體育本質)、學生觀(和學生平等相處、平等對待所有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名利觀(得失心理、金錢觀)和幸福觀(工作氛圍、理想信念、感恩的心、對當前社會環境知足)。
[1]段開周.職業院校體育教師核心勝任力模型及綜合評價研究[J].改革與開放,2009(3):175-177.
[2]郝海濤,史青.高校體育教師勝任能力結構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2(6):108-109.
[3]霍興彥,林元華.基于勝任力理論的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質探討[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2):91-93.
[4]姜睿馨.高校教師勝任力評價探究[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7(4).
[5]盧三妹,朱石燕.體育教師勝任力模型建構研究[J].體育學刊,2012(2):83-88.
[6]王智,張大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勝任特征結構及測量[J].心理科學,2011(2):481-487.
[7]邢強,孟衛青.未來教師勝任力測評:原理和技術[J].開放教育研究,2003(4):39-42.
[8]曾曉東.對中小學教師績效評價過程的梳理[J].教師教育研究,2004,16(1):47-51.
·編輯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