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曉平
(亳州市渦陽一中)
化學教學中怎樣去運用各項教學原則
陶曉平
(亳州市渦陽一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任務對教學過程進行有序的、嚴密的設計,這是教學的一個方面,教學的另一個方面就是師生參加的雙邊活動,教學原則不僅指導教師的教,也指導學生的學,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化學;鞏固性;原則;科學性
化學是一門知識性和科學性很強的學科,教師應該本著科學的態度,準確無誤地傳授知識。具體內容有:
1.講授的內容要有科學性、思想性原則,能反映出客觀事實。
2.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要有利于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各種能力的培養。
3.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教師要有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科學的組織能力,對教學過程要反復推敲、精益求精。
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比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識,并使認識能力得到較好的發展。
貫徹直觀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1)正確選擇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直觀教具可分為兩類;一是實物直觀,包括各種實物、實驗、參觀;二是模像直觀,包括各種圖片、圖表、模型、幻燈片、視頻等。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任務、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正確選用直觀教具。(2)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教學中的直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地觀察,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把握,更深刻地掌握理性知識。
例如,在學習有機物的空間構型時,教師直接講解很抽象,比如甲烷是正四面體構型,如果用球棍模型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自己用火柴梗和橡皮泥來做模型,這樣就非常直觀。又如,在學習金屬鈉的化學性質時,可以在班級里給學生做個演示實驗,讓學生自己去總結知識點,把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趣味盎然,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
化學這門學科概念多種多樣,知識比較散,這就使很多學生感到很容易理解,但很難記憶,有人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中學化學的知識遺忘率前期比其他學科慢,但是后期遺忘率比其他學科快,從而印證了學習化學中鞏固的必要性。
貫徹鞏固性原則的基本要求:(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2)重視組織各類復習。(3)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新知識,擴大加深原有知識和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來鞏固知識。
比如,在“有機化學”的學習中,學習各類有機物,概念眾多,方程式眾多,方程式很容易理解,但容易前學后忘,這就要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階段性的復習,教師可以發動課代表組織學生自己分類歸納,找出規律,定期默寫,加強記憶,教師再做階段性檢測、總結。在有機物是否共面或共線的問題上,可以讓學生自己買些橡皮泥和火柴試著組裝,或者教師找些相關的視頻影像在課堂穿插著給學生看,這樣的話就使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使化學的教學質量和效果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化學知識源于生活,如筆記本電腦的外殼材料,手機貼膜的用料以及做法,電池的使用及保養,化妝品、藥品的成分等都與化學有關,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系實際,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及質量。
學生通過觀察或者實驗得到的感性材料,只有通過思維加工才能上升為理性材料,才能從本質上理解化學概念,理解相關的規律,可以認為,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學生的積極性思維,那么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貫徹思維啟發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1)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啟發的首要問題。教師要善于因勢利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興趣。(2)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3)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啟發學生既要動腦也要動手。在化學教學中,需要學生動手實驗,去實踐,去觀察,體驗科學家研究的過程以及方法,體驗實驗的樂趣以及獲得成功的成就感。(4)因材施教,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對于不同的學生要施以不同的教學方法,允許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點有不同的見解,允許質疑等等。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是人們彼此交流思想的一種手段,任何學科都有自己的語言,化學同樣有自己專門的語言,化學語言包括化學符號語言和化學術語,是表示物質的結構、組成,物質的變化過程的語言,學習化學用語既要理解含義,又需要記憶符號,掌握化學用語是學好化學的基礎,因此化學用語在中學化學中備受重視,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教師要全面貫徹這幾項原則,各原則間相互配合,相輔相成,而不是單一的執行,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1]張威.化學教學如何運用各項教學原則[J].考試周刊,2009(36).
[2]盛昌兆.化學教學中的幾個教學原則[J].化學教學,1983(1).
·編輯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