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銀
(四川省興文第二中學校)
對高考數學壓軸題應試策略的幾點思考
王祖銀
(四川省興文第二中學校)
在整個高考數學試卷中,壓軸題是一道綜合題型,對于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就如何應對高中數學壓軸題來展開詳細分析。
高考數學壓軸題;應試策略;選擇題
在高考結束后,有很多考生反映,對于數學試卷中的最后一道題,不知道如何解,有的甚至反映,沒有時間去看。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這種現象不是個別現象,在很多考生中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學生寒窗苦讀12年,在高考的時刻,竟然連壓軸題都沒有看,我們有必要對其進行思考。
自從1978年恢復高考,直到現在,數學命題一直是數學教師關注的重點。不可否認,壓軸題是整個高考數學試卷中最難的題目。之前,數學考題一般是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等三基的考查,會在選擇題型和填空題型安排一些比較容易得分的題目,即使是前兩個解答題也是比較容易的題型。高考作為一個選拔性的考試,需要難易結合。考生在解答前半部分的試題時較容易得分,在后面幾個具有選拔性題型時,就會布置一些較難的題目。但經過實踐證明,有些壓軸題會超出大綱范圍,考生在解答這部分的題型時,不僅會耗到大部分的時間,而且成功率很低,所以考生在這部分的得分會很少。
針對于這樣的高考數學試題的結構特點,大部分教師會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確保一、二題,穩拿三、四題,力爭五、六、七,不理壓軸題”的應考策略。通過放棄這種高難度的試題,從而有更多的時間去解答容易得分的考題。這樣有的放矢,也同樣可以獲得不錯的成績。“避難就易”的指導策略,有時確實會讓學生得到不錯的優惠效果。但是,現在的時代不同了。
高考數學命題者已經充分認知到這一問題,與大部分考生實際掌握的知識水平有很大的差距,這樣的難題設置就如形同虛設。這樣的試卷結構不僅不利于選拔優秀的學生,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中學的教學秩序,從而會違背命題者最開始的想法。所以,命題者在試題的設置上做了一定的調整。
1.降低壓軸題的難度
在降低壓軸題的難度時,命題者采用了這樣的措施。
(1)選用常規題
(2)使用學生熟悉的材料
(3)分層設問、逐一減緩坡度
例如,在2016年新課標理科高考數學試題的第23題中,研究的是坐標系與參數之間的關系,其中穿插考查了曲線的判斷方法,方程組的求解的相關知識,這就充分考查了數學的綜合分析解題能力。在2015年高考理科數學新課標2卷中的第22題中,研究的是幾何圖形的證明題,其中穿插考查了學生對于平行線的證明、面積的求解以及參數方程與坐標系的聯系。考生要想在高考過程中,將整個壓軸題的分數得到手,顯得有些困難。但是,在解答這類問題時,要充分了解常規的重要性,所以證明兩條直線平行,設出參數方程、建立相關的方程聯系組,逐一建立相關的解題步驟,在壓軸題中是非常重要的,這樣解題的起點并不是很高,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是要求很高,所以,考生入手是比較容易的。
例如,在2015年高考理科數學新課標2卷中第21題中,研究的是函數的單調性以及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問題。在求解函數的單調性時,就運用了導數的解題步驟,綜合考查了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題過程中,涉及了對于導數和零之間的關系,來辨別函數的單調性,這些都是學生經常會運用到,且非常熟悉的知識點,所以,學生會對這樣的考試表現得游刃有余。這道題還分別設計了兩個問題,其中第一問屬于中等的水平,第二問是高等水平,即選拔性的水平,這樣的設問形式就減緩了解題的坡度,便使得不同水平的考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
2.評分標準中的優惠政策
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壓軸題的難度,還在評分標準中給予了一定的優惠政策。
例如,在2015年高考理科數學新課標2卷中的第21題中,如果考生可以設出函數的導數形式,并求出導數在什么情況下大于零,什么情況下小于零,就可以得到導數與函數單調性之間的關系,當考生做到這一步驟時,就可以得到3分。如果考生可以利用零與函數單調性之間的關系,準確得到函數的單調性,就可以得到6分。在實際的考試過程中,考生如果可以做到這一步是很容易的。在2015年高考理科數學新課標2卷中的第21題的第一設問中,考生是很容易可以得到單調性的情況,從而輕松得到6分。這種不等值的評分政策,是只有壓軸題才具有的。
3.增加了選擇題的難度
在降低了壓軸題的難度時,相對應地增加了選擇題的難度。例如,在2014年新課標高考理科數學試題中,后3道的選擇題就較靈活,且是考查綜合題型的題目。
“考場如戰場”,當考試的試題發生了變化的時候,復習以及應考的策略也要相應地做出調整。如果不這樣做,就會由于出現認識的錯誤,教師在指導上出現的失誤,使學生丟分。
就如何看待試題的設置要求變化,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與命題者有共識點:
首先,為了準確地控制試卷的難易程度,命題者在保證了整個試卷是一個逐漸增加難度的過程,而且每種題型也是這樣的一個坡度。這就告訴考生,得到了基本分,再去考慮得到更高的分數。無論是哪種題型,都需要考生付出很大的勞動才能得到成果,不能說,選擇了只要多拿分,整個數學試卷就可以多得分,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只有完成整個試卷的不同類型的題目,不同難度的題目,才有可能得到高分數。
其次,試卷的兩個極端,過度困難或是過度容易,都容易產生不利的消極影響。命題者在審查試卷時,要努力避免這種現象發生。即要努力改變在解答題中,前兩天是送分的,后兩題是放棄的這樣一種情況。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去攻克壓軸題,從而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
最后,數學試題的變化與調整是高考命題的一種趨勢,是逐漸完善的過程,這些變化是一種創新與發展。我們就要順應變化去調整自己的對策。
[1]裴光亞.高考數學有效復習的途徑:三個“三步曲”[J].數學通訊,2010(5).
[2]王富英.數學總復習的目的任務、功能、特點、和教學原則的探究[J].數學通報,2003(2).
·編輯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