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靜
(宿州市碭山縣實驗小學 安徽宿州 235300)
找準讀寫結合點,引導學生隨文練筆
蔣 靜
(宿州市碭山縣實驗小學 安徽宿州 235300)
隨文練筆,它對提升學生語言素養,規范學生書面語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二十年來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嘗試通過“仿寫型、改寫型、感悟型”三種讀寫結合方法,引導學生們進行隨文練筆,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仿寫型 改寫型 感悟型
2011年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中寫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之間的聯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作為語文教師就要為學生創造有利條件和巨大空間。因此,在平時的語文課中,我們應找準讀寫點,加強學生隨文練筆的能力,達到熟能生巧的目地,堅決根治學生們“怕作文、不愿寫”的不良情緒。
所謂仿寫,就是學生根據某篇范文的構思、立意或表現手法,進行仿照書寫的一種寫作方法。正常情況下可分為:全仿和點仿。
全仿是通篇或整體模仿范文的一種方式。如:我們班級同學在學習完《溫暖的家》這篇課文后,我就馬上安排學生以《火熱的班級》、《我的小天地》等為題進行仿寫。這樣,達到了課本文章與個人作文讀寫遷移的目的。又如寫《母親的愛》,可全面模仿當前小學六年語文六課《懷念母親》一文的寫法:在抓住人物(母親)特點的同時生動描寫、展開聯想、抒發感情,還要按一定的觀察角度來細致描寫外婆的舉手投足及愛已之情,表達上運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會使文章上升層次[1].
點仿是對文章的局部、一段、一章節、一部分進行模仿寫作方式。教學中,并非課文中的每一個章節、每一處片斷、每一個形象都能作為仿寫練習的,而是需要我們做語文教師精心挑選的,才能讓學生進行仿寫練習,也能達到預期的目的。說白了就是“點”要找準、“點”要找精、“點”要找對,這個“點”就是范文中將被模仿的部分。其實就是哪些不可以仿寫?哪些可以仿寫?模仿哪些內容?怎樣模仿等,都需要我們做教師細細指點。例如說:《詹天佑》這篇課文的全篇,非常細膩的描寫了主人詹天佑的“生活經歷、舉手投足”,當時我想這就是仿寫的一個“點”。課上我教會學生寫法之后,趁熱打鐵,課下就留下了作業,讓同學們以 《媽媽的手》等為題仿寫一個片段[2]。我們班班長徐子墨仿寫道:“什么事都難不倒我媽媽的那雙“萬能”手……她那雙“萬能”手就又開始忙碌起來了……讀了這段話,我感覺到這就是一個成功的點仿,因為學生走過了“讀透”到“寫準”的實踐過程,把“手”升華到了“萬能手”,避免了因“仿”而“套”的最大毛病。
所謂改寫,就是對我們所學習課文中的原文進行內容上、形式上的大體改變,是按個人的思考對原作進行改動的再創造、再撰寫,也是把一種文章改變為另一種文章的作文方法。
改寫通常情況下有兩個基本類型,一個是整篇文章形式上的改寫,一個是整個內容上的改寫。形式上的改寫最常見的就是對詩詞的改寫。學生們學的詩詞很多,原詩的語言精練、含蓄,有極大的想像空間,改寫后語言豐富、情節生動更通俗易懂。但改寫時我們要做好引導,做到“兩要兩不”(一是要準確把握原作內容不改變主題思想;二是要發揮想像,不亂增、擴、縮、刪)。如: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學習完畢后,我讓同學們對其進行記敘文的改寫,同學能按要求改寫,“我孤獨一人在他鄉做客,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不熟悉,人地生疏,倍感寂寞。每遇到佳節的時候,我就更加地思念家中的親人。”就是依據“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兩句改寫的,非常生動的描寫,也便于學生們消化理解[3]。
內容上的改寫小學課本中文章也很多,從事教學這些年,我認為最典型的還應該屬《龜兔賽跑》這一篇課文,因為文中的兩個小主人公——小烏龜、小兔子,它們的個人想法、信心決定和比賽策略都是可變的,最后的結果也有千萬種變化,能給同學們很多的想像改寫空間。我在課堂上讓同學改寫這篇課文時,大家積極性都很高,中間的情節和最終的結果每個同學改寫內容都是不一樣的,這樣的“發散式”、“開放式”思維是我們小學教師應該多加以借鑒的。
感悟,不言而喻就是學生學習一篇文章、詩詞或圖文,對個人內心解決的再升華、再創造,這樣的辦法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不常使用,但對學生的想像力是有巨大幫助的,也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是潛移默化的。
翻開小學人教版教材,會發現教材里有許多生動人物、動物形象,還有色彩艷麗的精美插圖,這些插圖將課文中的內容形象化、擬人化,為學生消化理解內容提供了方便。我在教學過程中,將看圖與讀文相結合,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圖,幫助學生學習課文,還在課后留下看圖寫文的作業,讓學生們在感悟中提升對課文的理解。如《鄉下人家》一文中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家六個人,圍坐在瓜棚架旁的畫面,但是文中沒有具體描寫。這樣,就給我的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寫作空間。在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細致觀察插圖中人物的動作、表情,想象他們都說了什么話,以及會做些什么事[4]。醞釀好之后,再寫下來,從而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良好的讀寫能力及感悟精神。
感悟型的讀寫結合辦法,對課文中“留白”的地方進行“補白”,以此來訓練學生的讀寫能力,這也是一個空間大、思維廣、感悟多的練筆辦法。
隨文練筆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把課本與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在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培養了學生們的自我表達能力、獨立思維能力、個性想像能力,最大程度的激發了學生對語文和寫作的熱愛。如果我們做教師的能隨時、隨機地捕捉到課文的可寫之處,結合學生們的學習實際,激發學生的動筆欲望,持之以恒下去,就能“無聲潤物”般的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了。
[1]黃琴丹. 讀中悟寫 隨文練筆——淺談讀寫結合的途徑與方法[J]. 讀寫月報:語文教育版, 2016(5):9-15.
[2]賀樂光. 找準隨文練筆的”落點”,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5(9).12-12.
[3]王琪. 隨文練筆是讀寫結合的好形式[J]. 全國優秀作文選:寫作與閱讀教學研究, 2015(3).33-33.
[4]謝土旺. 讀寫結合有效教學研究[J]. 當代教研論叢,2014(11):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