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榮
(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三陽集鄉中心小學 江西南昌 331711)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理論的幾點思考
鄧小榮
(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三陽集鄉中心小學 江西南昌 331711)
新課改一直提倡小學語文教學要改革,教學理論要更新,要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要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小學語文教學理論來源于教學實踐而又指導教學實踐,它既要研究語文教學的現狀,揭示語文教學的一般規律,也要研究利用語文教學規律解決語文教學問題的方法策略。
新課改 小學語文 教學理論
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小學語文更是學習基礎之根。所有學科都要靠語文為基礎,學不好小學語文,連最基本的理解分析能力都沒有,學習其他學科也就會困難重重。因此,我針對目前小學語文的教學現狀,通過我的一些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教學做出了一些反思總結。[1]
通過調查研究表明,如今小學語文教學存在著以下現象:首先,教師依舊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單一。教師上課主要采用講授法,單純的講講講,學生聽聽聽,缺乏靈活多樣的方式組合。教師的教學過程以完成教學目標為主要任務,不考慮教學過程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沒有做到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新課改要求。其次,教師沒有及時更新教學理念,課堂氣氛沉悶。教師在做教案設計時,為學生的“學會”考慮的多,為學生的“會學”考慮的少,知識缺乏系統性,難以形成知識網絡。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照著書本一字一句的念,授課缺乏藝術性,缺乏熱情和激情,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個課堂死氣沉沉。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差,思維沒有有效運行,學習狀態不佳,學習效率低下。第三,大多數小學依舊沒有應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由于教學資源短缺,師資培訓力度不夠,還有其他多方面的原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真正應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的小學很少。大部分的小學還只是一盒粉筆,一塊黑板,一個教師,一本教科書和一群學生。第四,大多數教師、學生和家長還沒有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還是比較看重分數,以分數來衡量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以分數來衡量教師的教學水平。雖然素質教育已經提倡很多年了,無奈現在的各類升學考試還是以分數作為是否錄取的考核指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現象就是考試考什么,教學就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一切為了考試,考試就是一切。[2]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教學過程既要活躍課堂氣氛,又要注意不脫離課堂教學目標。教學最終要以學生的學習發展為宗旨,要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充分地、自主地、獨立地學習,教師要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鳥的天堂》這節課時,我讓學生課前通過一切可利用的資料和方法查閱作者“巴金”。巴金的生活背景,巴金的成長經歷,巴金的代表作和成就,教材文章的寫作背景等。上課的時候讓學生站起來回答自己查到的內容,然后應用多媒體播放我課前準備好的有關巴金生平的電子課件。讓學生以此對照自己有沒有漏掉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先默讀課文,之后讓學生站起來朗讀課文。等學生完全熟悉課文內容后,我開始提問:天堂常比喻什么?生:指美好的生活環境。師:那鳥的天堂又指什么?生:指能讓鳥生活的美好,快樂的地方,在本文中指大榕樹。師:作者幾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生: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榕樹,第二次看到的是鳥。師: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色為什么不一樣呢?生:因為作者去的時間不一樣,第一次是傍晚,第二次是早晨。師:很好,那誰能站起來總結一下大榕樹的特點?生:(站起來朗讀課文中有關榕樹的句子)。師:我們總結一下剛才同學們讀的有關榕樹的特點,是不是就是大和茂盛呢?生:是。師:作者是怎樣描述小鳥的呢?生:作者寫了鳥多,鳥非常歡快。師:同學們都回答的非常正確,那誰能站起來說一下作者通過這篇文章想要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呢?生:榕樹是鳥的天堂,我們要愛護樹木,我們要保護小鳥,我們要保護環境……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都在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發表完自己的想法后我做了一些總結。然后,我又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理解“糾正、逼近、樹梢、顫動、應接不暇”這些詞語的意思,并讀寫課文中的生字“茫、槳、律、榕、隙”等。下課前我又給學生留了一道拓展延伸的課外話題“為了更好的保護鳥類,我們應該怎么做”。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熱情高,我一直在引導學生自學自悟,通過提問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內容,鍛煉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大膽地發表帶有個人認識和個人情感的理解、體會和獨到見解,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一個沒有教學反思的教師不會是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的。教師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的總結反思,進行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后反思,反思如何設計適合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案,反思自己設計的教案是否照顧到了全體學生;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是否高效;反思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反思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效率;反思如何改善原先的教學方法;反思如何準備下次的課堂教學,從而找出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以新課程改革為依據,真真正正地實踐新課改。新課改不只是一個口號,一紙文書,它是我們一線教師教學路上的指路燈。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習慣,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教學水平,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完善每堂課的教案設計,因材施教,以生為本。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親近學生,了解學生,研究學生,關愛學生,幫助學生,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體會語文學科的博大精深,感受語文學科的魅力。
綜上所述,改變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是當務之急。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師中心”、“教材中心”和“課堂中心”,依據新課程改革提倡的理念,運用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實施創新教育教學策略,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經驗為中心”和“以活動為中心”。
[1]自主發展的教學理念與語文教學實踐的創新[J]. 崔敏. 天津市教科院學報. 2002(05)
[2]新課程行進的坐標在哪里——以語文教學實踐為例[J]. 賴配根. 人民教育. 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