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啟祥
(四川省金陽縣春江鄉中心校 四川金陽 616250)
如何遵循小學作文教學的規律
敖啟祥
(四川省金陽縣春江鄉中心校 四川金陽 616250)
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小學階段,它是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練習作文是一輩子學習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可是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是非常令人頭痛的,孩子年齡小,觀察、分析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很有限,這讓教師非常為難。我們八面城鎮實驗小學的部分教師經過多年來不斷探索,找到并遵循寫作自身的四條規律對小學作文教學改革摸索出了一點經驗,略見成效。
小學 作文教學 規律
1.精神生產的“主體”(自我)創造規律
“作文”是一種精神產品(文章)的創造,創造的主體是“自我”(作者)。自由(精神生產對“自由度”要求很高)、個性(創作主體作為個體生命存在,都是獨特的、獨具個性的)、創新(文章的生命是出“新”:既不能重復他人,更不能重復自己,唯新是求),在這里是絕對必要的。
2.“激情”導引,綜合成文規律
作文的“主體”(作者)對作文要有“興趣”燃燒。“興趣”燃旺了,自然會有強烈的表現欲,會有寫作的沖動(即“激情”)。實踐證明,只有當學生的需要得到滿足時,學生才會對寫作發生興趣,并心情愉快地進入寫作狀態。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表達的重要條件。學生寫作,是作為主體認識并掌握和運用客體的過程。作文成功與否,主要依據不在教師的“教”,而在于學生愿寫、樂寫、會寫。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當學生對作文產生興趣時,他們總會以飽滿的情緒去寫作,寫出來的東西就會有真情實感,寫作技能也就會不斷提高。反之,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一寫作文就發愁,無素材可選、無語言可表、無感情可抒、無方法可尋,結果只能東拼西湊,草草成篇,既害自己,又害他人。為此,教學中教師要十分重視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必須遵循的規律是:從說到寫,從述到作,從模仿到創作,從扶到放到收。
1.從說到寫
從說到寫是語文發展的順序,也是小學作文必須遵循的順序,因為口頭語言的發展,總是走在書面語言的前面的,說是寫的先導和基礎,這是說與寫的關系,先要求學生把話說明白,然后再要求把句子寫完整,把文章寫通順。在說的訓練上,教師可對學生采取口頭答問題,口頭說話,看圖說話,敘述觀察所見,復述分段,討論問題,朗讀和背誦課文等方式進行訓練,此項訓練要從一年級起就要抓緊抓好,不能忽視,教師在訓練學生說的同時,要請注意與寫結合起來,盡可能讓學生把說的話寫下來,低年級可抄錄回答過的問題,或把聽過的故事,講述過的圖畫用聽寫方式記錄下來,中高年級要求學生口述以后再寫下來,與此同時,教師要注意縮短學生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距離,求得書面語文和口頭語文的統一,不要說好了再寫,也不要在低年級教學里只是說,中高年級只管寫。要使說和寫互相配合。這是對于三年級的作文教學尤其重要,因為它既不是一、二年級的重點在“句”,也不是高段年級的要求在“篇章”,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重在把握好“過渡”關。所謂“過渡”,就是由觀察圖到觀察生活的過渡;由表達圖畫到表達生活的過渡,從看圖學文到沒有圖畫也能作文的過渡;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的過渡;;從學完整句到要求寫完整段的過渡。教師要把握好這個作文的關鍵階段。
2.從述到作
“述”是學生根據一定材料,按一定的要求用自己的語言文字表達有關的意思,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先敘述四五句的短文到比較復雜的文章;從教師擬提綱,學生復述,到師生共同擬提綱,學生獨立敘述。“作”是要求學生明確中心后,自己去選材、構思、陳述自己的意見,抒發自己的感情,教師可先讓學生以圖中實物、學校、家庭、生活為題材寫簡短的故事;然后再逐漸學習命寫題材廣泛,內容復雜的文章,最后過渡到“作”上面來,不管教師如何進行述的練習,都要過渡到作上來,這是因為述是手段,作是目的,這也是述的作的關系。
3.從模仿到創作
模仿的形式有:全文仿寫;中段仿寫;單項仿寫,低年級或學生基礎差的學生,可爭取段的仿寫,然后再逐步過渡到篇的仿寫。仿寫的內容主要有:體裁仿寫,如仿寫詩歌,仿寫記敘文,說明文等;結構仿寫,如按時間的先后和事情的發展順序寫,按空間位置的順序寫,按事件性質分類寫,提參觀的行蹤順序寫,先總述后分述具體事例或先分后總等;寫作方法的仿寫,如學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學議論抒情結合;學抓住特點寫人,有條理敘事;學對比方法,擬人寫法等。仿寫在小學中高年級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習作例文”就是為了加強仿寫,搞好寫作基本功的訓練而設置的,教師在指導學生仿寫時,要根據需要先取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做到仿寫時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認真處理好仿寫與創作的關系,仿寫是學步,是手段,不是創作,創作才是目的,但仿寫或多或少地包含著創作,教師要讓學生學會運用范文寫法,反映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師每次指導學生仿寫時要有目的,有側重點。
4.從扶到放到收
“扶”是教師給學生作具體的指導幫助,“放”是指放開完練習寫作的基本技能,也就是教師在把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起來后,放手讓他們多紅練,“收”:放手讓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在學生掌握了一些寫作技能后,教師要逐步提高對他們的要求,并且要請注意培養他們觀察分析副手的能力,多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學生閱讀的“根“深了,寫作的葉才能茂盛。
綜上所述,是我們對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認真探索,不斷實踐,遵循寫作自身的規律所取得的一點收獲。我們將繼續努力,用自己的力量使作文教學由“師生怕”變成“師生樂”,讓孩子們的作文由“千篇一律”變成“百鳥爭鳴”!
[1]華曉芬.淺談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幾個要點[J].當代教育論壇,2008,(9).
[2]史淑敏.走出當前小學作文教學的誤區[J].時代教育,2008,(8).
[3]張秀梅.小學作文教學的一點心得[J].甘肅教育,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