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剛
(盤錦市遼河油田興隆臺第一小學 遼寧盤錦 124010)
《山山水水》教學設計
郭立剛
(盤錦市遼河油田興隆臺第一小學 遼寧盤錦 124010)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八課《山山水水》是學習傳統中國畫的課節。通過引導學生欣賞,了解我國山水畫的發展史以及我國大好山河的壯美;通過啟發、講解、演示山石繪畫的方法等教學活動,使學生體會山水畫的無窮韻味;通過引導、觀察、感受、操作等教學環節,使學生掌握山水畫的基本繪畫方法,并在動手繪畫活動中培養學生珍愛大自然、熱愛我們偉大祖國大好山河的情懷。
山山水水 師法自然 勾皴點染 壯美可愛
內容分析:《山山水水》是一課學習傳統中國畫的課節,教授這一課時,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操作等教學環節,感受傳統繪畫藝術的博大精深,掌握勾皴等傳統繪畫技法、方法,并用所學的知識畫一幅山水畫。同時,讓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產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目標:
① 通過引導學生欣賞,了解我國山水畫的發展史以及我國大好山河的壯美。② 通過啟發、講解、演示山石的畫法等教學活動,使學生體會山水畫的無窮韻味。③ 通過引導、觀察、感受、、操作等教學環節,使學生掌握山水畫的基本繪畫方法。④ 在動手繪畫中進一步體會山水畫的無窮樂趣,培養學生珍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情懷。
教學重點:掌握中國畫的勾、皴等技法以及常用的一些表現方法。畫一幅山水畫。
教學難點:掌握勾、皴等技法,畫一幅“符合傳統繪畫要求”的山水畫。同時,學生的思想得到教育。
教學方法:欣賞,觀察,啟發,講解,演示等。
教具準備:筆、墨、紙、硯、中國畫顏料、筆洗,以及范畫和多媒體課件等。
學具準備:畫中國畫所需的筆、墨、紙、硯、顏料、水桶等,
課 時:1課時
教學過程:
老師課前不僅要到學生們的座位上巡視,檢查課前學生的用具準備情況,更要讓學生有一種親近的感覺,以利于本課教學及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1.老師導語: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她的懷抱里有數不清的名山大川,從古到今,無數的文人志士都對她有過熱情的贊美。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有“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劉禹錫的《望洞庭》有“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新中國的締造者、偉大領袖毛主席更有“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等美好的詩句。接下來,同學們就跟隨老師一起游覽、欣賞一下我們偉大祖國壯麗的山河。
2.老師帶領學生在投影幕上游覽、欣賞五岳、黃山、黃河、長江、以及我們身邊的醫巫閭山和紅海灘等祖國名勝(老師要結合名勝配上合適的音樂和解說)。
3.欣賞之后,激發學生去畫祖國美好山河的熱情(老師講:這節課,我們就用手中的工具去表現我們祖國可愛的山川),然后板書課題——山山水水。
1.如何才能把祖國的大好山河表現得栩栩如生,給人以身臨其境的美好感受呢?那么,就讓我們看一看從古至今,不同時代的那些繪畫大師是如何表現的吧。老師用投影幕播放課本中的“范例”以及課本以外的山水名畫(宋代的張擇端,元代的黃公望,明代的沈周,清代的王暉、龔賢、石濤,現代的張大千、傅抱石、黃賓虹等大師的畫)。老師邊播放,邊講解不同時代、不同畫家的不同表現風格及特點等。
2.(1)讓學生分析、討論如何畫山石,并試著畫一畫(給學生一個初步的體驗的機會)。(2)向學生展示畫石頭的方法以及不同皴法的短片(老師邊展示,邊講解、示范,然后讓學生試著練習,老師巡視輔導。)。
勾 法:就是用毛筆在宣紙上畫線,用線表現物體的體面輪廓形態。
皴 法:就是在勾出形的基礎上,用不同形態的點、線、面進一步畫出物體的凹凸和肌理變化。一般情況皴要區別于勾線的墨色。
點 法:用不同形態的點,點出物象上的附屬物。
染 法:染是在皴擦的基礎上,用不同形態的淡墨罩染出物象的明暗和黑白色彩特征。
披麻皴:因其線條形狀似麻披散的樣子基本型是略帶弧度的松軟線條。
斧劈皴:皴形狀如刀砍斧劈成的效果,常用來表現石質堅硬,棱角分明的山石。
雨點皴:皴形似雨點適合表現堅硬的巖石(上述技法可以用投影幕展示出來,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
教師小結:皴法在山水畫中非常重要,除了這幾種皴之外,還有卷云皴、牛毛皴、解索皴、鱗皴等。學會畫石頭我們就可以畫基本的山水畫了。如何畫山水畫呢?首先要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然后要將其記在心中,做到胸有成竹,之后便可以結合所學的中國畫知識進行作畫了。下面老師給同學們演示一下作畫步驟。
3.老師示范:
(1)用重墨勾畫出山石的外觀和輪廓。(2)用不同濃淡、干濕的筆皴出石頭的紋理。(3)擦是皴的輔助手段,彌補皴的不足,以增強石的粗糙感和質感。(4)點,就是點苔,以豐富石頭等物體的表面,注意點的形狀、大小、疏密等。(5)染,就是用淡墨或色彩一次或多次染出石形的凹凸面。(注意:老師的示范必須通過投影展現在同學的眼前,這樣可以讓同學看得清楚。當然,老師要邊畫邊講解,這樣學生才能更加明了所學的技法如何運用。)
學生分組繪畫,嘗試用剛才所學的知識畫一幅表現山水題材的畫[注意:1、分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把畫畫好,把學生培養好。如,練習時讓學生們比一比,“看哪一組表現得更好”(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有問題組內成員可以研究、討論,相互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互助、合作的意識、品格等]。2、黑板上要有范畫和自然山水圖片,這樣可以即讓學生“臨摹”,又可以讓學生“創作”。3、可以輕聲地播放《漁舟唱晚》《高山流水》等即傳統又與山水有關的音樂,用以增加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1)自評——談一談自己運用了什么技法,“成功”與不足之處等。
(2)互評——談一談所看到的作品給“你”的感受。
老師的解答既要簡明,又要有鼓勵和探究的意味。
老師的小結要注意三點:1、根據課堂同學們的表現以鼓勵為主。2、緊扣所學習的知識和技能。3、引導學生走向生活,師法自然,向生活學習,向自然學習。為祖國增添新的光彩。
整理好自己的用具,清理衛生等(培養學生從身邊的事情做起,保護環境、愛護公物的優良品德。)。
《書與畫》上海書畫出版社 1999年
《書畫書錄題解》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3版
《中國美術全集》中的部分 黃山書社 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