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茜
(金州區金潤小學 遼寧大連 116100)
談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賞識教育
薛 茜
(金州區金潤小學 遼寧大連 116100)
賞識就是一種認可,所謂賞識教育就是對受教育者的一種認可方式,用白話說就是“你行”。
《新課標》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精神,《標準》不僅對音樂學科的性質、價值、定位、依據基礎的理念作了全新的表述,而且突出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而賞識教育外在表現為對人對事有積極的態度;內在素質則注重自我成長,以克服心中的陰影,塑造健全的人格,其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這一教育教學理念。
教育 理論與方法
信任孩子是賞識教育的原則之一。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許多怯懦的學生,他們不敢回答問題,不敢進行歌唱表演,甚至不敢抬頭看老師一眼。孩子們即有脆弱心態又蘊藏著巨大的潛能,前者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后者需要良好的環境才能激發出來。怎樣才能讓孩子覺得老師信任他呢?
首先,教師要想辦法幫孩子們樹立自豪感。記得在一次低年級的期末測試中,我們班有一個平時不愛說話的孩子,名叫李曉,在測試過程中,老師剛點到他的名字就有許多同學在偷偷地笑,還有個別同學干脆直接對我說:“老師,她不行的,別喊她了”。可我相信這孩子能與其他孩子一樣表現自己。我用賞識的目光、信任的眼神來激勵她,在我的鼓勵和同意一起帶她唱的情況下,她怯生生地來到講臺上,然后按測試的要求進行表演。表演的結果是只有我的聲音,而她只是微笑地動了動嘴唇,沒等唱完,她已經迫不及待地跑回自己的座位,頭深深地埋在課桌下,此景引來一片轟笑。這時候,我就對孩子們說:“同學們,李曉同學今天終于大膽站上舞臺了,我們為他的進步感到自豪。掌聲鼓勵。”全班的同學以熱烈的掌聲來鼓勵他,到第二節測試課中,我發現李曉的手欲舉又不敢舉。我面帶微笑邊給其他同學測試邊不時地看她,過了一會兒,她的手終于舉起來了,我立刻用賞識的目光示意她,只見她小聲說:“老師,我能再考一次嗎?”聽到她的話,我帶頭鼓掌鼓勵。李曉同學帶著羞澀終于又一次站上了講臺。這一次雖然她唱得不理想,但是她已經從一定的心理障礙中解放出來了。在我的帶動下,全班的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從此以后,李曉同學以嶄新的面目出現在班里。
要孩子們增強自豪感,就要給孩子們力量,孩子們在老師的鼓勵下變得自愛、自信和自強。我從這個孩子的身上領悟到:培養孩子們的自豪感是多么重要。[1]
賞識是一種尊重,運用賞識教育就要學會尊重孩子。在音樂課堂中,如果老師僅做到信任學生,不注意尊重學生,單有居高臨下的信任是蒼白無力的,是不被學生認可的。尊重孩子,首先要學會傾聽孩子說話,在課堂上老師認真傾聽孩子們說話是尊重孩子的重要表現。在音樂課堂上,孩子們會碰到許多小事情,而他們都會當成大事情并自覺地報告給老師。遇到這種情況,如果老師認為妨礙課堂進度,而立刻制止他們的報告,結果會發現,學生因報告后得不到理會而竊竊私語,這才真正地影響了課堂教學。在我剛擔任教師時,就經常犯這樣的錯誤。記得有一次我上一年級的音樂課,有位小朋友報告說有人扔垃圾給他,當時我看了他一眼沒有理會,他可能是認為沒有舉手就說話,老師不理他,又舉起小手,可我還是不理他,過了一會兒,他的桌子底下傳來嚓嚓的響聲,許多孩子的注意力都被吸引過去了,并爭著向我報告發生的事情,我的課只好暫時停下來。這次教訓我非常深刻。其實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傾聽孩子的訴說,會使孩子們產生滿足感,從而增強注意力,課堂教學才會得以順利進行。
激勵分為正激勵和負激勵兩種,音樂課堂教學應以正向激勵為主。表揚孩子,告訴孩子怎樣去做,為孩子指明方向。如:我常在學生回答問題或表演后,挖掘他們的閃光點,贊賞地說“你唱(演)得真棒!如果速度再慢些就更好了”等等。正向激勵的同時,負向激烈的存在也是必要的。在課堂教學中,我向比較大膽的學生質疑:你行嗎?向他們提出挑戰,激發他們的好勝心理。記得有一次,我讓學生編寫新歌詞,最后師生一起同唱新編歌詞,在不斷地演唱新“作品”過程中,孩子們不斷地看到了自己的成功,極大地激勵了學生的編寫欲望。
寬容意味著先接納,接納孩子的一切,后升華。給孩子一個廣闊的心理空間,誘發孩子的求知欲望。遇到問題,不是馬上問“你怎么了”而是學會首先問“我怎么了”。以前在我任教的小學二年級當中,有一個班,由于人數較多,因此課堂紀律很難維持。上課鈴響后,常常看到學生一個接一個的溜進教室,課堂上一個問題引來一陣騷動,特別是一些好動好表現的學生,舉手后得不到老師的提問,常常是無心學下去,做起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剛開始我制定了很嚴格的課堂紀律,要求學生上課鈴響之后回教室做好課前準備,課堂上還要不停的表揚這個,批評那個,來提醒他們遵守紀律。但過了段時間,課堂紀律收效不大,少部分學生還是等上課鈴響過之后,才一個個跑回教室,每次提問教室里依然“熱鬧非凡”。大概過了半個學期,通過總結經驗和教訓,我意識到,不是學生們出了問題,而是我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通過思考,我覺得自己制定的課堂紀律過于強硬,難以服從和忍耐。之后,我改變教學方法,我只告訴學生,課堂上怎樣做才較好,并利用班級文化建設機會,全班每周評選“文明之星”和“紀律棒棒小組”,而紀律較差的學生,我邀請他們參加“進步之星”的評比,讓他們同樣受到關注。在這過程中,我并不急于要求孩子們每個人都能評上“星”,但全班同學的紀律觀念轉變了。雖然沒有完全好轉,但我有等待的思想準備,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的不良習氣也非一天形成的,而老師不可能要求孩子們用一天的時間完全改變,只有用寬容的心態學會等待。孩子們的缺點必在前進中反復,在反復中前進。到后來,這個班的課堂紀律有了根本好轉,這證明我的做法是正確的。
總之,在音樂課堂中的賞識教育方法是多樣化的。這不僅僅是表揚和鼓勵,而是通過賞識孩子的行為結果,以強化孩子的行為;賞識孩子的行為過程,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動機;創造環境,以指明孩子發展方向;適當提醒,增強孩子的心理體驗,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努力塑造健全人格,從而打造出二十一世紀的合格人才。
[1]小學音樂課堂音樂基礎知識環節師生互動對策[J].袁田.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