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再富
(重慶市酉陽民族小學校 重慶酉陽 409800)
運用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融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甘再富
(重慶市酉陽民族小學校 重慶酉陽 409800)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融合,不是僅僅將信息技術當成教學的手段,而是注重應將信息技術當成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手段,借助信息技術而創造的自主思考、多重交流、合作探究、資源共享等學習氛圍,讓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完全激發出來,進一步強化課堂效績。
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 自主學習 學生為本 教學策略
伴隨教育現代化的逐漸深入,新興融合的信息技術,憑它專門優點引進課堂,影響了傳統的一張口、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模樣。《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應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學習過程里的作用,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里通過運用現代技術更好地養成收集、處理信息的習慣,增強語文能力。因此,愈來愈多的教師充足、高效地使用多媒體、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搜索、整理與結合信息,并且在學習過程里互動交流,合作探究,讓現代信息技術變成課堂教學的有機組合部分。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融合,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興趣為最佳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里,能夠設計一種恰當的學習情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自覺地加入到學習里去。例如,在對五年級上冊的《游漓江》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借助網絡搜集的漓江風光圖片或視頻資源等,給學生營造一系列視聽游覽漓江的仿真場景,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漓江山峰的形態特點,領略其獨特與神奇。[1]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融合,有助于擴大學生理解掌握的知識量,并且可以長時段維持記憶。傳統語文教學里教師在板書關鍵內容時,需耗費很多時間。借助課件或展臺能夠直接表現解說部分,省時省力。另外,多媒體技術擁有圖、文、聲、動并茂的優勢,不僅可以看到,還可以聽到,并可以動手操作,如此經由多類感官的刺激所接收的信息量,比單純地聽老師講課有趣得多。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融合,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使用多媒體教學,學生能夠自由地共有、共享人類的學習資源,能夠依據個人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去選擇,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也更大。例如,學生在學習《狼群》一課時,為了理解課文內容,明白狼群的集群生活方式特點,便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查找個人需要的資料,邊讀邊批個人的閱讀感受等。[2]
教師應做好課前準備,安排科學的學習方案。為了使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的融合達到完美的程度,教師要以學生的認知能力、心理水平、課本特點與信息技術的多樣化等各角度全面思考,選用恰當的融合模式,設置好教學程序,完成好學生課前預習工作的微課與教學過程講的課件。教師設計微課與課件時應該注意擇取配套內容與合適的媒體方式,要選用有利于學生的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思考能力的媒體形式,應可以激發學生探尋問題的興趣,讓學生明白“主要思考的問題”、“學習目標”、“關鍵任務和完成任務的策略”,如此才可保障學生順暢地進行疑問探究。從教學過程里,教師也應強調不可以讓課件牽著鼻子走,務必按照課堂上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課件,適時調理,要么變化播放順序,要么放棄某些程序。
借助多媒體優勢,吸引學生興趣點,突破難點,解決教學任務。語文是使學生充滿個性化地感受、賞析、評論語言文字藝術的科目。多媒體的使用,特別是在教學景物類的文章時,讓學生在欣賞美景,融情于景,興致勃勃地閱讀完課文后,很快就把文章內容牢記在心,消化知識點,有效完成教學標準。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是為學生解答各種疑點,讓學生在課堂上豁然開朗,了然于心。例如,在四年級下冊的《積累與運用》中,教師可設計播放教學視頻,從自主閱讀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并可用普通話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可以接受別人的建議,養成向人請教、和人討論的好習慣。再由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回想生活,激發真情,引導學生自由地訴說看法,培養自覺作文的熱情,學會用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或心理活動來呈現特點、彰顯個性。[3]
規劃動態式教學,使學生自覺主動地追求攻下難點。小學生的思維依然是以具體、感觀、形象的思維為主,然而從教學過程里,不時要遇見很多較難的問題。此類問題,教師常常能夠憑借多媒體信息技術,使學生更加深入、更加快捷地來認知、思考、掌握。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使用,深化了對教學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吸引學生自主探究,突破難點。例如,在對三年級下冊《江南水鄉——周莊》這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使用教學課件,為學生投影所搜集到的周莊及其他水鄉小鎮的各種圖片,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周莊的秀美,領悟到周莊燦爛的歷史文化,品味江南水鄉的無窮魅力。
教師應該要創建出一種和諧平等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F代課堂里教學要求以學生為本體,學生從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與知識的灌輸對象,變化為知識信息加工處理的主體、知識框架的自主設計者。教師也應該從知識的講授者、輸送者改變成使學生自主建構學習意義的幫助者、引導者,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里發揮出永恒不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教師應該按照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特點,還有學校的教學條件等,創設一種和諧平等自由民主的學習環境,這是為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創造一種良性的循環,幫助學生鞏固“終身學習”的基本,使學生真正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例如,在對六年級下冊《冬陽·童年·駱駝隊》這一課教學時,教師便可以在課前導入時用歌曲激發學生的真實情感。形象生動地解釋課題,播放一首《童年》,鼓勵課堂上會唱的學生跟著一起唱,并囑咐學生認真聆聽歌詞,通過音樂旋律及歌詞文字想象出一幅充滿溫情、美好、歡樂的動人畫面。
綜上所述,教師應該要更好地掌控多媒體信息技術設備,多媒體信息技術設備為教學過程服務,應該要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將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教學融合起來,讓兩者的優勢互補變得更加高效,進一步達到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根本目的。教師們應該要相信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的融合,必將是對教育的發展起到非常良好的推動作用,今后教師們將在此方面繼續思考,這不僅是教育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求。
[1] 任會芳.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聽障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6
[2] 劉元麗.”班班通”環境下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小作家選刊.2016
[3] 沈振龍.王艷霞.在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J].考試周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