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宇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綿陽分院 四川綿陽 621000)
關于飛行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
管 宇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綿陽分院 四川綿陽 621000)
作為注重技能培養的應用型專業,飛行技術專業要求畢業生必須具有較高的實踐能力。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本專業必須加強實踐性環節的教學,實踐教學是本專業的關鍵教育內容之一。
飛行技術專業 實踐教學 思考
廣義地講,飛行技術是使飛行能夠實現的技術,包括飛行通信、飛行導航、飛行監視、飛行訓練、飛行運行和飛行操縱等多個方面。飛行技術專業的本科工程型人才主要從事民用航空器飛行駕駛。從實踐教學平臺構建、實踐教學內容建設、實驗室建設、實踐教學隊伍建設等方面著手,對飛行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開展進行了思考。
飛行技術專業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具有應用性、集成性和系統性的特點,具體體現在:教學與科研相結合,這是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可以促使學生深入航空第一線,通過參與科研,培養創新精神、強化職業意識、提高自身素質。理論與創新相結合,是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根本方法,既要注重理論教學,更要強化實踐能力培養,將專業技能、綜合技能的培養滲透于各個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知識與技能相結合,以能力為本、突出技術應用,不僅要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傳遞,還要重視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力求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踐。[1]
虛擬仿真實驗平臺主要是基于各種計算機軟件的網絡化仿真實驗環境,具有沉浸感和交互性的特點,平臺所提供的各種實踐項目都是在長期的實踐教學以及企業實訓的基礎上設計出來的,還提供了具有足夠實效性的功能模塊自主設定的實踐教學功能。[2]
平臺經歷了從單項實驗、課程實驗、案例教學到面向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轉換,實現了構建學科型實驗教學平臺的跨越。由平臺向其他民航專業延伸的虛擬仿真教學體系,將逐步形成鮮明的特色。
據飛行技術專業培養計劃及企業需求,民航飛行仿真模擬訓練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模擬飛行實訓以其靈活、高效、安全的特有優勢,逐漸成為飛行院校飛行訓練的一種重要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在培養飛行學員的飛行興趣、縮短訓練周期、提高飛行技術、培養特情處置能力、確保飛行安全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模擬飛行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員的操作技能,而且可以對學員的實際飛行效果進行正確的評估,完成實裝條件下無法進行的課目訓練。因此,利用飛行仿真技術實驗平臺所開展的模擬飛行訓練是提高飛行技術專業人才教學訓練質量效益的最有效途徑。[3]
專業教育內容實踐包括專業課程的課內實驗、專業集中實踐環節以及飛行訓練。
專業課程課內實驗能夠使學生將專業理論概念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仔細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及結果證明理論的正確性,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感性認識,打開學生學習的思路,提高學生分析、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達到鞏固理論知識和增強學生動手能力的目的??稍陲w行原理、機載設備、空中交通管制學等專業課內開設課內實驗。如飛行原理課程內可設計雷諾實驗、伯努利方程實驗和低速空氣動力風洞實驗等;機載設備課內可開設慣性導航系統模擬實驗等。
專業集中實踐環節主要包括課程設計、飛行技術認識實習、飛行模擬器實習以及畢業設計等實踐性環節。
飛行性能與計劃課程設計要求手工制作具體的飛行計劃,是對航空氣象、航行情報、航圖、飛行簽派業務、飛機性能、飛行計劃與裝載配平等理論課程知識的綜合應用。通過建立健全案例庫,引導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具體飛行計劃的手工制作。
飛行技術認識實習的目的是通過深入到航空公司、飛機制造企業、航空科普展館等單位,使學生初步了解專業概況,建立對民用航空設備的生產、運營、管理與維護的總體認識,加深對所學專業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的,為今后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以及后續實習等教學環節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感性知識。
飛行模擬器實習的目的是通過在飛行模擬器上實習,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和掌握飛機的系統、功能,以及機載設備的使用;認識到飛行檢查單的意義;了解和掌握正常飛行程序及非正常飛行程序;初步掌握起落航線飛行的操縱方法,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加深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為學生今后進行飛行訓練奠定良好的基礎。
畢業設計是整個教學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根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綜合運用科學知識,鞏固、深化和拓寬知識面的重要環節。飛行技術專業畢業設計要求緊密結合科研、飛行等實際工作選擇畢業設計題目,使學生獲得從事民航飛行技術工作的基本技能,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及獨立工作的能力,提高學生將飛行理論和飛機駕駛技能相結合的能力。
飛行訓練包括了模擬飛行訓練、私照飛行訓練、儀表等級飛行訓練、商照飛行訓練和高性能飛機飛行訓練等環節的實踐教學,最終使學生掌握基本飛行技能,獲得私照和商照。
學生第二課堂是指在課堂教學之外,吸引廣大學生自愿參加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各種教育活動。第二課堂是對課程教學內容的補充和深化,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
常見的第二課堂的形式有以下幾類:文化科技類、文藝體育類、勞動教育活動、社會政治經濟類。
飛行技術作為工科類專業,考慮到其課堂教學內容一般理論性較強,需要進行較多的實踐活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因此本專業第二課堂的主要定位在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有益補充和深化方面。通過第二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教學實踐,提高大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
為此擬開展航空氣象實習、航模制作與競賽、英語情景對話等第二課堂的教學建設。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大學生創新活動,結合科研活動開展第二課堂。
實踐教學在飛行技術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做好飛行技術專業實踐環節的教學工作尚需在實踐中進一步思考和探討。
[1]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航空學會.航空科學技術學科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2]李立新,胡延春.空軍飛行院校模擬訓練體系建設研究[J].教練機,2010,(4):19.
[3]陳義厚,周思柱,馮進.創新大學生第二課堂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研究.21w)8,(5):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