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行超
摘要:傳統的金融生態在互聯網的環境的演變過程中得到全面優化,并在實務界和理論界達到一種全新的平衡狀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話題。文章通過分析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從互聯網金融產業政策、機構發展以及金融用戶發展的現狀為出發點,指出當今環境下,我國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存在的問題,比如初級階段存在的安全問題以及法律不健全等相關問題,進而提出相對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系統論;互聯網金融;生態建設
金融生態系統是金融組織為了自身的生存發展,同生存環境以及內部的金融組織建立的長期的緊密聯系的過程中,進行具體的合作、分工進而形成的特定結構,可以執行部分功能性作用的動態平衡系統。這一概念的提出,對傳統的金融生態系統產生了較大影響,衍變成一種全新模式的金融生態系統。以大數據和云計算等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對互聯網金融商業發展模式產生了顛覆式的改革。進而誕生了互聯網金融生態這一全新概念,文章在系統論的基礎上,對互聯網金融生態建設作出重點分析。
1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
1.1互聯網金融產業政策的現狀
目前我國地方政府結合當地的實際金融情況,提出了互聯網金融產業的政策措施,以刺激互聯網金融產業的發展,其中北京政府于2013年10月提出將海淀區作為互聯網金融服務業的試點,結合戶口等方面的政策對互聯網金融人才進行評級和認定。
1.2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發展現狀
當前金融大環境下,我國互聯網金融企業主要分為三類,即互聯網企業、金融機構和跨界經營的普通企業。其中在產業鏈的模式下延伸的互聯網金融企業近年來發展速度迅猛,其中以第三方支付方式和互聯網基金的阿里巴巴和騰訊網是互聯網金融產業的龍頭企業,百度的移動支付與互聯網基金也成為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核心產業,其他產業如招商銀行主要以理財模式進行融資發展,宜信財富主要以P2P和個人征信的模式在互聯網金融產業立于不敗之地。為我國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1.3互聯網金融用戶的發展現狀
當前金融環境下,互聯網金融領域主要包括理財、第三方支付、P2P小額信貸、新型電子貨幣等金融網絡服務平臺,主要的用戶集中在網民方面。有相關數據顯示,互聯網金融服務產品網民間的使用率高達61.3%,使用規模達到3.7億人以上,其中以第三方支付的認知度最高,認知度高達76.3%,認知規模超過2.8億人。由此可見,互聯網金融用戶在日趨龐大,互聯網金融生態呈現出穩步發展的態勢。
2我國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存在的問題
2.1互聯網金融發展處于初級階段
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產業的模式較多,但由于受互聯網技術的制約,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仍然處于初級階段,互聯網金融對傳統的金融模式不能產生實質性的沖擊和影響。在金融領域應用較為廣泛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和P2P網貸模式,2013年度互聯網支付的規模占整個支付系統的0.31%,占電子支付的0.83%。P2P網貸模式下,市場占有率在整個社會的融資體系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由此可見,我國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發展還不夠成熟,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2.2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安全性亟待解決
互聯網金融服務發展存在一系列的風險因素,互聯網金融本質特點是風險經營和定價管理。互聯網金融安全性問題不僅關系到金融企業的供求雙方的安全,同樣關系到國家的整體金融發展戰略。典型案例如2012年6月新研發的金融產品“淘金貸”,于3日正式上線運營,以秒標的營銷方式籌集百萬資金,于8日開始網站無法打開停止運營,于12日犯罪嫌疑人落網歸案。由此可見,互聯網金融服務存在較大風險隱患,亟需解決互聯網金融信息保障機制,保障用戶數據安全、交易安全和網站安全等應急服務。
2.3互聯網金融服務法律體系不健全
目前我國對于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法律相對匱乏,現有的法律規定也只是一些部門的政策規章,法律效力極為缺乏。主要原因包括:原有金融法律法規和具體監管體系,不能夠適用于互聯網的金融發展的需要,現有金融法律對互聯網金融法律的定位不夠明確,定義模糊不清,對于非法集資、非法經營的行為,法律上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制約。互聯網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不夠健全,使互聯網金融服務系統出現問題時,出現無法可依的現象,嚴重影響供求雙方的利益,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建立互聯網金融服務法律體系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3互聯網金融生態建設的對策
3.1理性對待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
面對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傳統金融產業的不斷沖擊,要求我們要以理性的視角看待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趨勢,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講,互聯網即溶生態建設是我國金融行業的一種綜合化、市場化的全新嘗試,是對傳統金融行業的積極的補充。因此,對于傳統金融行業的從業者與監管者,要以一種理性平和的心態去面對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的發展,從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角度,結合現有的自身金融體制發展所遇到的困境和問題,進行擇優改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進而完善自身的傳統的金融模式,改革金融體制,優化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中的各項內容,分析互聯網的優勢為傳統的金融模式提供改革模型和行為。
3.2積極構建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
互聯網金融系統的發展需要強大、安全的互聯網金融信用系統的強大支撐,有效的互聯網金融信用系統能夠確保金融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避免了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因素。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是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發展的基石。目前,不少互聯網金融企業面臨著信用問題,需要完善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規范標準和法律依據,通過對云計算和大數據的運用,建立以互聯網信用數據為基礎的社會信用體系,具體包括征信系統、注冊登記系統以及信息披露系統等的信用體系,進而加快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的安全、和諧發展。
3.3完善互聯網金融的法律體系
構建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金融法律體系是互聯網金融生態體系發展的有力保障,對于目前互聯網金融環境中存在的欺詐現象,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迫在眉睫。首先要對互聯網金融的消費者權益進行合法保護,在增強消費者互聯網風險教育的同時,加快盡力法律體系的建設步伐,設立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法規,針對目前所出現的典型問題,進行立法建設,提高立法的等級和效力,促進互聯網金融行為有法可依,規范互聯網的經營主體的金融行為,加強法律和道德上的約束,使互聯網金融系統在法律的保障下,平穩快速的發展。
3.4建立科學合理的互聯網金融生態觀
建立科學合理的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是服務實體經濟的終極目標,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要將系統內的資源、能量有效的與系統外保持平衡的輸入與輸出關系,降低金融產品的區域限制和準入門檻。形成系統內外的良性發展格局。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商業模式,在不改變金融配置資源本質的前提下,給予金融配置方式一種全新的理念和方法,使原本稀缺的金融資源,達到最高層次的經濟效益,進而促進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4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實際上是互聯網生態系統和傳統的金融生態系統的總稱,建立在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的一種全新形式的生態系統。通過理性對待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積極構建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完善互聯網金融的法律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互聯網金融生態觀等一系列措施,保持系統內外的協調平衡發展,實現互聯網金融系統與實體經濟的共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