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科 焦國嵩
摘 要: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的重要工作內容時環境風險的檢查。但是目前我國環境污染事件的頻頻發生,使得環境風險檢查的地位進一步的得到加強,啟動環境風險驗收,對相關的技術規范和技術標準的內容和方法的制定提出了更加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環保驗收;風險防范;措施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5.193
在對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和調查時,企業單位必須對重大危險源頭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檢查,積極做好突發事情的應急預案工作,盡可能的防止火災杜絕一切有可能發生的各種污染事故的發生,對一切有可能發生污染事故的源頭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和處理方案。因此,需要結合建設項目環保竣工驗收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才能不斷的完善風險防范工作,有效的開展安全管理檢查工作。
1 風險防范在環保驗收工作中的實際狀態
1.1 缺少標準化、規范化的技術,缺乏可操作性
在驗收環節中對于風險防范的檢查主要依賴于環境評價。根據環境評價環節提出的風險源頭以及防范措施進行核查,由于缺少標準化、規范化的技術,使得工作人員在具體的工作中只能憑借著自己的經驗對其進行判斷,無法對其進行量化評估。例如進行檢查是,只是簡單對事故池、應急池、圍堰等是否存在進行確認,對其大小、路徑、管道等進行忽略;部分企業單位已經制定出一些應急預案,但是對于應急預案的內容、是否可行,并沒有具體的評價標準。因此,及時有效的監理風險防范技術規范和安全管理檢查的評價體系,可以解決環境風險防范檢查難和執行難的問題。
1.2 缺乏相關部門足夠的重視
《關于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指出,環境風險防范檢查僅僅停留在環境檢查層面,在實際的驗收工作中僅僅對環保設施能否正常運行、污染物是否達標等進行檢查,而忽略了風險防范檢查,大部分都是照搬環境評價。環保管理行政部分對其制定的應急預案沒有進行嚴格的把關,使得風險防范檢查工作變為形式,根本無法發揮其作用。對于近年來頻繁發生的環境事件,竣工環保驗收必須將風險防范檢查工作作為獨立的檢查項目,對其存在的風險源和防范措施進行落實。
2 對環保驗收過程中風險防范的具體措施進行完善
2.1 充分認識到風險企業的危險性
我國GRl 8218-2009中明確規定: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等化學物質和有毒物質統稱為危險品,對于使用危險品作為原料或者輔料進行生產加工,其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中間體或者產品中存在衛校的都屬于風險企業。《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爆炸品、液化或壓縮氣體、易燃液體或固體、自燃物、過氧化物以及有毒物和腐蝕物品都為危險化學品。一切在生產或者是產品中使用的這些單位都被歸為風險企業。在對風險企業進行環保驗收時候,在思想上必須高度重視,風險防范措施是否落實到位、規章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具有較強的操作性等,都是需要進行檢查的內容。
2.2 制定出規范化的環境風險驗收技術規范
國家根據建設項目行業的相關特點,對常規的內容進行監測,如廢聲、廢氣、噪聲等方面進行監測和評價,對監測方案和檢測報告進行明確的技術要求。但是對于環境風險的驗收方面則涉及太少,具體如果進行系統的檢查,檢查的內容等都沒有進行系統詳細的界定,使得無法在實際的驗收監測過程中進行有效的執行。環境風險驗收作為環保驗收監測的重要內容,不應該僅僅作為環境管理檢查的一小部分,而是應該將其作為獨立的一部分。因此,制定出建設項目環境風險驗收規范化、標準化的技術規范是當前必須解決的事情。
2.3 對于突發環境的應急預案建立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第七條中,明確指出,對于環境污染物排放的單位,運輸危險物品的企業單位、生產和使用的其他單位、生產和運輸危險物品的企業單位以及有可能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企業單位,應當及時有效的制定環境應急預案。在實際的工作中,由于缺乏專業知識,部分建設單位照搬其他單位的應急預案,無法真實有效的發揮應急預案的作用。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普及,可以運用計算機技術模擬不同方案,并且對其情景進行預測,其成果進行可視化操作,便于更好的選擇出適合自身單位的應急方案,為環境行政管理部門的應急決策提供切實可靠的理論依據。
2.4 大力開展環境風險檢查
環境風險檢查是指對其進行有針對性開展檢查工作,從而使得單位在風險防范工作方面達到批復的要求,為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依據。首先,以陶瓷廠為例,明確風險源。根據風險源的具體位置、廠區的規模、風險物質,對飲用水、大氣層以及其他的風險環境防范措施進行落實。對應急物資、應急設備、迎接材料的準備情況進行檢查;對相關的規則制定、人員和機構的構成進行檢查。對沒有及時落實環評的單位進行及時的整改,并且在報告中進行相關的說明。
2.5 智慧化對環境進行預警
環境預警系統是講模型技術和GTS進行緊密的結合,為環境管理的決策提供更加有效、科學的幫助。通過建立《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一地面水環境》和《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一大氣環境》模型,及時有效的對環境影響評價結論進行核實。水模型主要包括FFDC河流模型、FFDC海灣模型、FFDC水庫模型。利用水模型的網絡數據進行分析,建立污水管、污水處理廠等相互的關系,從而明確污染源的去向以及影響路徑的尋找,進行實時動態的數據模擬,原因分析和預警。大氣模型的監理主要是通過高斯模型和61615模型的監理,對污染源和氣象等數據進行分析,通過計算機對污染物和擴散區域及濃度的空間變化進行分析,對周邊的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行評價,為環境影響評價提供很好的調查方式。噪聲模型是將噪聲轉變成不同顏色的平面或三維電子地圖,使得人們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噪聲的現狀。
3 結語
在進行項目環保驗收過程時,必須充分認識到環境風險檢查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盡快的啟動環境風險驗收工作。與此同時,為了保障環境風險驗收能夠有效的執行,必須盡快的出臺標準化、規范化的評價系統和技術準則,從根本上解決環境風險驗收工作難執行和執行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郝思秋.淺談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中的環境管理檢查[J].科技信息,2011(07).
[2]趙海霞.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中的環境管理檢查[J].能源與節能,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