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碧嫣
例談自閉癥兒童語言交往障礙的康復訓練
●黃碧嫣
通過對一名自閉癥兒童的個案研究,分析其語言交往障礙的現狀,制定適合其發展的目標,并運用各種有效的方法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從而提高其語言交往能力。
自閉癥兒童;語言交往障礙訓練;個案研究
為了使自閉癥兒童融入社會,克服語言交流障礙成了關鍵。本文通過對一位自閉癥兒童的個案研究,分析其現狀,制定適合其發展的目標,并運用各種有效的方法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從而提高其語言交往能力。
(一)學生基本情況
小卓(化名),男,自閉癥兒童,2011年9月就讀于我校。父母比較早發現該生有自閉癥傾向,并對其進行早期干預和康復訓練。曾經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過。由于語言表達能力有欠缺,存在著明顯的社會交往障礙,同學們不愛與其交往。在老師、同學不明白其所表達的需求時,該生常以發脾氣、哭鬧等形式來發泄自己的不滿,導致情緒和行為問題不斷加重。
(二)問題分析
小卓發音準確,吐字清楚,詞匯量較多,但在語言運用方面存在一些障礙,主要問題如下。
1.不使用或混亂使用人稱代詞
例如,當別人問他:“你今年幾歲?”他會回答:“你今年12歲。”在主動性語言中,很少使用人稱代詞,基本上全用實名。
2.有明顯的刻板重復語言
例如,早晨來上課必問:“今天誰值日?”教師回答后,接著又問:“明天誰值日?”“后天誰值日?”如此循環重復好幾遍。這一行為嚴重影響教學的整個過程,常使其他學生分散注意力,使教師要停下來回答他的問題,影響上課的進度。
3.缺乏有效的交流
例如,教師問:“小卓,你今天早上吃什么了?”小卓沒反應或者回答的不是該話題的內容,因而對話難以有效維持。
小卓在特校已經3年了,在日常相處中筆者發現,小卓在集體授課時積極性差,常以不進教室等形式來逃避集體教學,一對一的個訓形式更能激發其興趣,配合度好。根據小卓的情況,筆者以一學期為一個訓練時間段,遵循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的循序漸進原則,為小卓制定了個別化教育計劃,觀察并分析其語言特征。確定了兩個訓練目標:人稱代詞的正確使用和刻板重復語言的矯治訓練。
(一)正確使用人稱代詞的訓練
自閉癥兒童在交流中常出現回避使用代詞的現象,而是用與其相關的人或物的名稱代替。[1]馬紅英等人研究發現,自閉癥兒童有理解和運用人稱代詞的可能性,且人稱代詞的掌握順序與普通兒童是相似的,都是第一、二人稱相對容易,第三人稱比較困難,自閉癥兒童可以在詞組和句子中運用人稱代詞。[2]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筆者為小卓制定了訓練目標。
1.初步建立人稱代詞概念
對小卓的訓練主要采用“你是誰?我是小卓”“我是誰?你是某某”“他是誰?他是某某”等類似的情境對話來建立初步的人稱代詞概念。在交流過程中,訓練者同時用手指指向代詞所指的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小卓能夠熟練進行“你是誰?”和“我是誰?”的角色對話。
2.鞏固階段
運用語法訓練游戲板來鞏固人稱代詞的使用。“語法訓練”是一套充滿情趣且貼近兒童日常生活的語法訓練游戲板,每張游戲針對不同的構詞和句法規則,主要幫助兒童掌握常見的構詞和句法規則。做游戲時,小卓與訓練者輪流擲骰子或者使用電動骰子,按照骰子上顯示的數字移動棋子。針對小卓人稱代詞混亂,甚至不使用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游戲板。當走到一張圖片時,小卓必須完成一項任務才能把棋子放下,否則要退回原位。例如,訓練使用人稱代詞“我”時,選擇的主題是激烈的運動會,訓練目標為說單句“我有某物”。在小卓熟悉圖片內容的基礎上,以提問和回答為主要學習途徑,訓練者用“你有……”提問,要求小卓用“我有某物”回答。在小卓基本能夠熟練使用人稱代詞“我”后,依次訓練人稱代詞“你”和“他”。
3.運用泛化階段
人稱代詞的運用具有相對性特征,使用時要隨語言環境和交談雙方角色的轉化而隨時變化。要真正學會準確地使用,運用者必須不斷調整和轉換理解的參照點。[3]因此,小卓的訓練必須逐步脫離個訓課,脫離游戲板的鞏固,將人稱代詞的使用運用到其他情境中去。我們的做法是結合校內外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由不同對象在不同地點向其發問,進行人稱代詞的運用訓練。例如,在課堂上,小卓鉛筆斷了,需要幫助時,訓練者要求他說出“老師,我鉛筆斷了,你幫我削下吧”,才能給予幫助。經過之前的訓練,小卓能在提示下,正確地使用人稱代詞“你”和“我”。
(二)刻板重復語言的矯正訓練
出現在小卓身上的刻板重復性語言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持續反復地說他所聽到的他人的部分語言;一種是某個時段刻板重復地說著某句話,如“今天誰值日”等。
1.語言提醒,及時轉移注意力
小卓容易沉溺于固定而狹窄的行為模式中,若行為模式被改變,其將會處于極大的焦慮中,伴隨而來的是刻板重復語言的不斷出現。例如,元旦假期的來臨將會改變小卓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到校上課的行為模式,當教師通知放假時間“1月1日是元旦,1日、2日、3日放假,4日來上課”,小卓就會重復說“1號放假,4號上課”。這一刻板重復的語言出現時要及時制止,并給予“講一遍就可以了”“大家已經知道了”等語言提醒。緊接著轉移其注意力,將其注意力轉移到下一個情境中去。例如,教師發出上課的指令,并提醒“我們要準備上課了,請同學們保持安靜”,把小卓的注意力轉移到上課這一情境中來。
2.運用強化原理,消退刻板重復性語言
當小卓在某個時段重復說或提問某句話時,使用負強化的原理進行干預,減少某樣強化物,以減少重復性語言出現的頻率。例如,小卓每天早晨到教室一定會問:“今天誰值日?”當這一重復性語言出現時,教師可先回答其問題。若其再次提問,教師可語言提醒并及時制止,表示再提問會減少一顆五角星(課堂上的獎勵物)。當小卓提問的頻率減少時,及時使用獎勵物(五角星)來強化重復性語言的減少,從而達到消退的效果。
經過一學期的語言訓練,小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進步比較緩慢。主要表現在從不使用或混用人稱代詞的情況到現在能正確使用“你”“我”;在刻板重復語言方面,除了情緒比較異常的情況外,刻板重復的語言也在減少。因此為小卓制定合適的目標,開展有針對性的個訓,采取有效的措施,能使小卓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自閉癥是一種全面性的發育障礙,自閉癥兒童具有多方面的發展缺陷,語言溝通障礙與其他方面的障礙會產生相互影響。人稱代詞的使用、刻板重復語言的訓練在個案研究中有一定的進步,但是小卓還存在人稱代詞泛化運用不夠、缺乏有效交流、語序顛倒等各方面語言運用障礙,因此對自閉癥兒童語言交流障礙的康復訓練還需要不斷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訓練方法。
[1]沈玉龍.兒童自閉癥治療方法綜述[J].醫學信息,2009,(11).
[2][3]王愛麗,馬紅英,成佩敏.自閉癥兒童使用人稱代詞訓練的個案研究[J].中國臨床康復,2004,8 (30).
(作者單位:福建省殘疾人康復教育中心,350002)
G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