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磊 周亞克
(黃河科技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
傳統功法練習在高校太極拳教學中的價值
高 磊 周亞克
(黃河科技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
太極拳是我國一項較為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為獨特的特征以及特殊的理論學習方法。現階段,高校體育改革有力促進了太極拳的普及發展,但在“神形兼備,身心同修”的太極拳教育要求中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為了太極拳能得到進一步的推廣發展,本文先闡述了太極拳教學的必要性,接著以傳統功法練習在高校太極拳教學中的價值進行了分析。
傳統功法練習 高校 太極拳教學 價值
隨著大眾體育健身熱地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在高校廣泛開展太極拳對于傳承和弘揚我國傳統體育文化有著深遠的意義。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愛好,在不斷的文化創造中尋找出路,在不斷的探究中完善教學,是太極拳教學的主要目標。功法練習是武術素質訓練的基本項目,本文將對傳統功法練習在高校太極拳教學中的價值展開探究。[1]
太極拳要求人與自然建立一種和諧統一的關系,保持一種良性的生態平衡。它是對人與自然的交往建立在征服與被征服關系上的反思和糾正,繼而追求一種共生、共存、共同發展的新型關系。這種追求生態和諧的自然觀,能十分容易地轉化為追求社會和諧的人文觀,即人與人之間應建立一種友好親善、和平共處、互幫互助的平等關系。當今社會,隨著經濟地發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種文化、信息充斥社會,而學生作為社會中一個比較單純的群體,缺乏分辨是非對錯的能力,他們對于社會上“流行”的事物,常常是不分良莠地全盤接受,且具有很強地“模仿性”。現在學校中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校園暴力”、“早戀現象”,并由此引發的打架、偷竊、搶劫、色情等一系列犯罪,而且,有調查表明,中國犯罪群體正迅速向“年輕化”轉移。當今社會是個資訊發達的社會,學生通過互聯網、影視、模仿社會不良現象等等,正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的價值觀乃至人生觀。太極拳蘊含有深刻的哲學理念和思想基礎,通過練習技術和學習理論,不但可以調整人的生命系統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統一,還可以從太極拳運功的文化氛圍、審美情趣、人際交往和生命感悟中,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獲得一種精神的自然陶冶、心理的穩定平衡和生活的返樸歸真。這不但有利于學校教育的穩定發展,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學生的興趣轉移到正確、健康的道路上來,保證學生身體健康、思想健康,與社會、自然合二為一。
傳統武術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傳統體育項目。它以其極高的健身價值不斷傳承發展,并躋身于學校教育。開展傳統武術教育不僅是對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也是當今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時代需求。開展傳統武術教育,更是“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需要。同時也要求傳統武術教育必須從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總目標出發,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表率,以學校為中心,以社會為發展目標的傳統武術教育新體系,并結合傳統武術教育的方法來制定明確的教育考核標準,以達到規范傳統武術教育,豐富、發展和完善傳統武術教育的目的。而功法練習是中國武術優秀的鍛煉方式,其具有塑造人格、磨練意志、激發斗志等價值。在歷代少林武術的修煉過程中,功法練習都被認定為功夫的必修根基,其具有養性堅志、扶正御邪、平衡陰陽、調節五臟、運行氣血、疏通筋絡、延衰益壽等功效;有《少林拳經》云:“練氣以虛實、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內功練“精、氣、神、意、力”。太極拳的太極樁功練習,有利于調身、調息、調心和增強勁力的作用,通過長時間的靜息練習,可以培養修煉者豁達的心胸,清靜的心境和“天人合一”的脫俗認知感;太極拳吐納呼吸法的練習可以增強修煉者呼吸感知力,通過緩、柔、細、深的呼吸和意識控制可以提高練習者本體感知力,有利于太極拳運動勁力的控制。
太極拳拳譜有:“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行心、務令順遂、乃令便利”,說明太極拳修煉的根本在于對心、氣的領悟和修煉。王宗岳《太極拳論》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后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及“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再次表明,修煉太極拳關鍵在于練中悟勁,而基本功法的修煉是勁力和悟性的基礎。對太極拳的功法練習,徐培文先生認為,太極拳重修內功,是以練意為核心,以練出內氣,增長內勁為標志,以修身固本,具有舒筋骨,活氣血,平衡人體陰陽,練出丹田內氣的作用。總的來說,體育課程的本質屬性在于對人“身心兼修、魂魄屏鑄”社會屬性的培養,是基于社會規范、倫理道德的教化與規訓的身體教育過程。而高校太極拳教學是中國武術傳承的一部分,也是中國文化發揚和繼承的重要組成部分,太極拳作為中國優秀的拳種,不僅僅是一種運動的象征,更多是文化的沉淀和象征,其所包含的動靜、“天人合一”、身心合一、“有極生無極”等哲學理念和觀點及道德觀,養生觀的傳承,都是其他體育項目所無法比擬的。將功法練習配合太極拳教學有利于培養平和的心境,有利于個體對太極拳內涵養生和技擊本質的領悟,有利于培養修煉者本體和外界大自然的和諧統一的感知情感,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堅韌的意志和樹立科學的養生觀;功法練習配合太極拳教學符合太極拳運動和中國文化氛圍的傳承,通過平靜、低喚醒水平的培養,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傳統武術教學理念和方式受到學生的普遍認可和接受。[2]
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鍛煉時間愈來愈少,身體健康指數持續下降,全民健身已成為時代話題。當下,高校太極拳作為高校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傳統體育運動的重要內容,其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武術教育存在的弊端越發凸顯。本文主要探討了傳統功法練習在高校太極拳教學中的應用價值。[3]
[1]張元馳.高校太極拳教改策略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13.
[2]孟濤,梁蕾,薛紅.大學生對武術的認知現狀及發展對策[J]體育學刊,2010.
[3]閆英.高校太極拳教學現狀分析[J].廣東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