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瑭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職業中學 江西吉安 343200)
探究職業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任務教學法
劉 瑭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職業中學 江西吉安 343200)
目前的信息技術教學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為目的,在向學生傳授信息技術知識的同時,對其創新能力、問題能力、合作能力和事件能力的培養必不可少,而這若只是靠教師單純地講講教教,學生聽聽練練是無法實現的,更需要通過一定現實情境的創設來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合作中探究才能實現。任務教學法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通過任務的實施,能較好地達到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目的。
任務教學法 職業高中 信息技術教學 應用
在傳統的職業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延續的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的模式,學生更多的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呈現的信息,在操作中也多是模仿性動作,主動性不強,加之教師注重知識的傳授,思想束縛,信息技術教學效率一直處于低迷狀態。在職業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提倡以任務教學法來進行教學,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從知識教育向能力教育過渡,對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具有積極意義。
1.任務和情境真實性
首先,在任務教學法的實施中,擺脫了以書本(教材)為中心的模式,而立足于生活實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的任務與生活密切相關,不僅要利于學生的探究,也要具有教育價值。如以報紙的編輯為例,在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就是真實的某一份報紙的編輯,需要在探究中掌握版面設計(表格的應用),藝術字、圖片的插入和格式化、文字方向和設置、字符底紋、下劃線、刪除線、著重號等基本技巧。[1]
2.注重自主合作探究
任務教學法不再依托教師講,學生聽,而以任務為驅動,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中相互合作探究,特別是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通過相互協調、分工,共同來完成任務。如上述的報紙編輯的任務中,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以分為不同的小組,分別負責文字錄入、美工、校隊等。[2]
3.面向任務過程評價
任務教學法擺脫傳統教學以結果為主的評價模式,而以任務過程為主要評價體系。換言之,任務教學法更注重對學生在任務過程中的參與和完成度的評價,而結果只作為過程的一個體系。在評價方式上,也注重從上機考試這一模式走向完成任務的模式過渡。
1.創設情境——呈現任務
在這一階段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而設計出和學生生活相關的情境,使任務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以《信息技術應用基礎》的Word2000教學為例,教學中教師需要學生掌握文字錄入、圖片插入、文字排版、新建文檔、保存文檔等具體任務。教學中,教師將學生模擬為某一公司職員或是某一報紙編輯,而教師就是該公司或該報社的負責人,教學中,教師通過給學生發布具體的任務來引導學生進行任務的完成。在情境中,教師需要向學生呈現出具體的任務,如以某一科技論文的編輯為任務,具體任務可為設置字體、段落格式設置,特殊符號插入,表格編輯和格式化,頁面設置,公式錄入等。
情境創設的優點在于學生從純教學的束縛中走出來,而以生活實踐為背景,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主動參與到任務中。
2.確定問題——明確任務
當教師在情境中呈現出任務后,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學生在具體的任務情境中需要完成的任務是什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認識任務。如上述的科技論文的編輯中,對字體的要求為標題為小二、黑體,正文為小四,宋體,段前段后0行,行距為1.5倍行距;頁面設置為上下2厘米,左右3厘米,縱向打印,紙張選擇為A4等。在教學中,這些具體的任務教師需要逐條進行明確。通常任務教學法中的具體任務可采用“索引”的形式進行明確。如字體有何要求,頁面設置有何要求,插入圖片有何要求。
3.合作探究——完成任務
學生“領”到任務后,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爭論、補充、修正,找出并完善解決問題的方案。以電子賀卡與名片制作為例,交流討論中,小組要分別對文本框、圖片的選擇進行討論,一方面是在選擇圖片的形式和內容上,二是在操作流程上。在合作交流中,教師要盡量引導小組成員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對問題的解決方案不限定在一種方式上,同時,教師在該過程中的引導作用不可忽視。任務教學法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但學生本身受知識結構和經驗的限制,在解決問題中,或多或少地會碰到小組討論也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時就需要教師以引導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如圖片編輯中,如何制作水印圖片,如何處理圖片和文字之間的關系等,這都需要教師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3]
4.師生合作——任務評價
該階段主要包含兩個內容,一是總結評價,二是反饋提高。首先,當小組學生完成相應的任務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作品和任務要求進行對比評價,評價中主要是從過程和整體結果兩方面進行,即學生是否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按相應的要求和方法完成了任務,是否有創新。作品整體完成效果如何,在完成任務中遇到的問題是如何解決的等。這主要是讓學生就任務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從反思中認識自己的作品。其次,教師要通過對作品的反饋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如學生在作品中表現出了對文字的編輯中字體設置不對,要幫助學生找到操作中的不足,從而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最后,要以實踐任務來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如上述的名片制作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為自己設計一張名片。
在新課改中,突出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教學模式的革新來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發展,這是職業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需要思考的問題。任務教學法的實施不僅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提高學生信息素養也有積極意義,教學中還要不斷探究,讓任務教學法成為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率的殺手锏。
[1]李波.在職高信息技術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幾點體會[J].成才之路,2011年15期。
[2]黃玉梅.“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3]宋國芝.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