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梅 李能英 陶茂學
(重慶市綦江區篆塘小學 重慶重慶 401443)
談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與寫作的契合
李正梅1李能英2陶茂學3
(重慶市綦江區篆塘小學 重慶重慶 401443)
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綜合能力以及語文素養的發展來說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因此應當對這兩項教學工作予以重視。新時代背景下,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思想,對語文教學工作進行必要的創新與調整,使其可以起到推動學生健康成長與綜合發展的作用。實踐證明,將閱讀與寫作聯系起來是十分必要的,文中將對當前相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解決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 閱讀 寫作
閱讀與寫作是不可分割的兩部分,當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時,寫作水平也會有所提高,而寫作水平提高時也會帶動閱讀能力的發展。教師應當認識到這一點,并對教學工作做出有效的調整,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的素養得到全面有效的發展。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教師應當創新觀念,并對此予以足夠的重視,根據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特點以及學生發展的實際需求,將二者進行有效的結合到一起,對此展開探討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1]
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對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的思想觀念、新的價值觀產生,并在社會發展中產生極大的影響,而傳統思想與文化中的一些內容已經無法實現現實需求,需要將其剔除或進行必要的調整。語文作為一門具有人文性特征的學科,其教學讀物的內容反映著時代特征與時代精神,但是由于不能做到及時的改革與調整,教學讀物的質量并不高,其中很多內容已經無法適應社會需求,而具有時代意義的新內容卻沒有納入到教材中,這極大的影響了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學生的能力與素養不能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鍛煉與提升,因而其寫作水平也難以得到提高。[2]
雖然新課程改革逐步展開,但是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仍然較為深遠,很多教師不能及時轉變思想與態度,仍舊按照原有的方法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被動的聽從教師,會對教師產生較強的依賴心理,而無法進行獨立學習以及自主思考,這對學生的長期成長與發展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在閱讀分析中,學生不能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與看法,因此其閱讀素養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寫作時,他們也不能將自己在閱讀學習中的收獲轉化為寫作能力。學生并不能掌握寫作方法、也不能養成良好的寫作與閱讀習慣。
學生的課堂興趣不高也是影響閱讀與寫作教學順利展開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仍按照傳統的灌輸式方法展開教學活動,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興趣,因此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與參與度較低。在學習中,他們以完成教師安排的任務為主要目的,并不能自主對閱讀內容或寫作主題進行探討,有時他們甚至會對枯燥的語文課堂產生厭惡與排斥的心理,教學工作無法順利展開。
素質教育理念要求閱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文本的內容與主題,還要讓學生理解文本背后深層次的哲理,同時學生應當具備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寫作能力,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是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由于小學生的能力發展不足,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既要讓學生能夠獨立對文本進行閱讀與分析,同時也要對學生予以必要的引導,使其思維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發展。教師要引導學生以正確思維方式探究文章的深刻內涵,并掌握有效的文本閱讀方法,如對比分析法等,教師可以將同類型的文本進行對比講解,如《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類均是寫人記事的文章,教師要讓學生自主探究文章在人物描寫等方面的異同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有效掌握此類文章的寫作方法以及立意方法。
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學生寫作時常常感到無話可說,找不到準確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因為學生缺少必要的詞匯積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養成摘錄的學習習慣。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優美的詞句,或者能夠表達主題思想的段落,然后讓學生將其抄錄下來,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還應當讓學生對這些詞句的內在含義以及表達技巧進行分析,久而久之,學生將積累大量的詞匯,并能夠在寫作中對其予以有效運用。在積累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閱讀與寫作教學高度契合的必要前提,因而教師應當從學生的特點出發對其進行有效引導,使學生能夠對閱讀與寫作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應當意識到小學階段學生的思想、能力等尚不成熟,而其個性、好玩性、好奇心卻相對較強,學生對外界事物進行感知與學習的方式主要是親身接觸以及模仿,教師要把握學生的這些特點,并挖掘其興趣點,利用多種方法展開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西門豹》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改寫、仿寫或者縮寫,讓學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這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思維發展來說是極為有利的,同時也實現了閱讀與寫作的結合。
除了要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積累素材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素材,這樣寫出來的作品才能夠具有真情實感。教師要讓學生親近自然、深入生活,將自己的所見所感記錄下來,這樣在遇到類似主題的寫作時,學生就可以輕易找到入手點,開展高質量的寫作。另外,這也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為其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白鵝》這篇課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仿照作者的寫作方法,描寫自己的寵物或者自己常見的一種動物,當學生有一定的積累后,就可以寫出較高質量的作文。
將閱讀與寫作契合到一起符合新課改的需要,能夠使語文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與合理化。從教學實踐來看,閱讀是寫作的重要基礎與前提,寫作是閱讀的有效表達與深化,二者之間存著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將相關教學工作進行契合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然而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包括教學讀物質量不高、教學模式落后、學生興趣不高等,教師應當對此予以關注,并采取有效對策解決這些問題,保證閱讀與寫作教學可以契合到一起。
[1]黃紹錦.談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與寫作的契合[J].小學教學參考,2012(15).
[2]王頂寨.淺談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效契合途徑[J].讀寫算:教師版,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