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仁
(西藏日喀則市拉孜高級中學 西藏日喀則 857000)
加強師德修養,做一名好教師
次 仁
(西藏日喀則市拉孜高級中學 西藏日喀則 857000)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有著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作為教育工作者,要適應時代要求,切實加強師德建設,以增強職業義務感、責任感、榮辱感,提高師資隊伍素質,為振興教育事業做貢獻。
師德 愛心 師德修養 自律
良好的師德,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書育人的一種動力。它是教師從事教育勞動時必須遵循的各種道德規范的總和。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嬌艷。“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品德和素養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對“怎樣做一名教師”這一問題有深刻的認識,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崗位,有強烈的責任心,只有這樣你才會真正全身心地投入,認真備課,精心組織每一次講稿,認真對待每一堂講課,想方設法把盡可能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完成古人對教師的教書方面的職責要求:傳道、授業、解惑。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這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首先就要特別強調教師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強,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要學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行動上為學生做出表率。教師的作用在于“教育”學生,教會學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學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人生進取精神,“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高尚氣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義、誠、達、禮等一些優秀的人格層面,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孫奇逄所說,教人讀書,首先要使受教育者“為端人,為正士,在家則家重,在國則國重,所謂添一個喪元氣進士,不如添一個守本分平民”。但是,關鍵還在于教師本身是否具備這些品質。學生對老師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漢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揚雄指出:“務學不如務求師。師者,人之模范也。”
“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豐子愷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撐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諧統一,才能為人師表。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精神豐富、道德高尚的教師,才能尊重、陶冶學生的個性,而一個無任何個性特色的教師,他培養的學生也無任何個性特色”。“德乃為人之綱,修乃為人之本”,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直接關系到學生性格的形成,而教師對待學生態度的好壞則取決于教師的師德修養。一個師德修養好的教師強調學生的獨立人格,始終把學生人格尊嚴放在第一位。在“尊師愛生”問題上,首先考慮的是“愛生”,眼中沒有“好生”、“差生”,課堂抽問、批改作業、班務安排等都一視同仁,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所有學生避免有害身心健康的情況。不會拿刺耳的話語來挖苦、諷刺“差生”,總有辦法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對課堂出現的混亂狀態能有效的制止。愿意聽取學生及其家長或監護人關于教師教學、管理、行使職權等的意見。在學生有意或無意地沖撞、傷害自己時,能理智的對待,冷靜地分析,正確地解決,不會輕易地發大火,亂罵人。進入教室時總是衣著整潔、體態端莊,面帶笑容面向所有學生。始終把自己擺在教育者的位置,為人師表,做學生的好榜樣,引導學生形成健全的品格。因此我們教師應該努力克服消極的人格特征,做到處處是模范,事事皆表率,用自己的人格去影響和塑造學生的人格。
1.愛崗敬業。愛崗敬業是前提也是基礎,教書育人是對教師這一特殊職業的專業要求,它是教師工作的具體內容,師德所引發的效果如何,必須由此來體現,所以它是師德的載體。為人師表是社會對教師這一職業所承擔的職責具有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比一般職業道德更高的要求,教師的人格、品行所具有的感召力在此得到充分表現,故而它是師德的支柱。在一個教師對自己的職業認同的前提下,根據職業認識、職業態度、職業價值觀的不同,教師對自己的職業在認識、態度、價值觀上有四個不同層次的理解,即畏業、愛業、樂業、創業。所謂畏業是指敬畏自己的職業,當一個教師把自己的職業僅當作一種“干活掙錢的行業”,而又很怕失去它,那他對教師職業就具有一種敬畏感,其敬業的精神是始于畏業。畏業者對職業能盡職盡責,愛業者能自立自強,樂業者能無怨無悔,而創業者則表現出一心一意。這四種不同的的職業感,雖然層次不同,但都是教師敬業的內在動力。從愛業到樂業,是一個教師將自己的工作視為職業到視為事業的飛躍,實現了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過渡。由此可知,敬業是一個人民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履行教書育人工作的原動力。
2.樹立理想。教師是太陽底下最神圣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教育工作者,只有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堅定的職業道德信念,并且能自覺地運用職業道德評價的手段去審定職業行為和職業素質的高尚和卑劣,才會有獻身職業的崇高追求。我們要永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以培養優秀人才、發展先進文化和推進社會進步為己任,爭做人民滿意的教師,要志存高遠、愛崗敬業、忠于職守、樂于奉獻,自覺履行教書育人職責,以高尚的情操引導、關愛每一個學生,要利用教學活動優化育人環境,促進師生互動與和諧發展。要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沒有以苦為樂、甘于寂寞、甘于奉獻的精神是不足以擔當教師這一重任的。教師們應向那些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優秀教育工作者們學習,以他們為榜樣,樹立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切實加強師德修養,建設高素質社會。
總之,“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育是決定未來的事業,教師是塑造未來的職業,教師的道德示范力量無比巨大。教師一肩擔負著家長的重托,一肩承載著民族的希望,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因此,師德建設理應成為新時期教師教育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