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科鋒
(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新店鄉中心學校 四川內江 641106)
《新媒體與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教程》讀后感
——談信息技術對教師專業技能提升的輔助性
杜科鋒
(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新店鄉中心學校 四川內江 641106)
隨著信息技術轉化成果的豐富化和成效化,信息技術儼然已經成為一門專業學科,也成為現實社會專業職業技術人員必備的技能要素。而教師作為知識文化的專業傳播者和傳承者,更應該與時俱進精進信息技術學習,進而借助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來全面提升自身專業技能水平,這也是當下教育信息化發展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本文作者通過《新媒體與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教程》的閱讀和學習以后,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著重從教學設計、營造課堂氛圍和實踐活動拓展三個方面,針對信息技術對自身教學專業能力輔助作用談了一些自己的感想。
信息技術 教師專業技能 輔助性
《新媒體與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教程》這本書是針對教師的信息技能提升而專門編著的教材,這部分與一般性信息技術教程有著極大的不同,就在于其脫離了以往教材過于理論化的局限性限制,而是知識點由淺入深、由簡到繁進行結構布局,從而使知識系統從整體上更加系統、邏輯化和具體化,這就滿足了不同知識水平、不同年齡和不同教學層次教師的信息技術學習需求,可謂是一本集合實用性和專業性的信息技術學習用書。特別是書中的一些實用技術excel、word、ppt和微課制作技術極大化地拓展和延伸了教師的教學空間和內容,是教師的有利輔助教學工具[1]。
從以往的教師教學設計來看,僅僅圍繞著教材為中心,教師通過知識點的梳理在黑板上給予展示出來,這就只能夠把知識點僵化地給予復寫和映射出來,而不能夠把教材內在的意蘊及藝術表現手法進行凸顯,從教學本質來說,是一份效果不佳的課程教學設計,這勢必會直接拉低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研發和廣泛性應用,信息技術的靈活性、多樣性和生動性等優勢越發彰顯出來。[2]例如在《新媒體與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教程》中“word文本編輯軟件中的高級應用”這一章節,讓我受益匪淺,針對教學文本設計這一板塊,我可以通過設置文字類型、顏色、大小、粗細、劃線、加框等凸顯教學設計中的重難點、關鍵知識、概念、理論,刺激了學生的感覺神經,從而加深了學生對這塊知識結構的認知記憶。同時,“Word”文本編輯應用中的插入圖片、數字、符號又進一步深化了教學設計知識點的布局和排列,有助于教師集合圖片、數字、符號等元素優勢把知識結構進行優化組合,進而挖掘出知識點之間的系統性、層次性和邏輯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引導了學生對待學習要站在整體的角度去深化理論知識學習。
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是教師僅僅依靠教材和黑板進行的課程內容的灌輸和講授,從教學形式上來看,是教師為教學主導者,學生為教學被動者的教學模式,一節課時間完全由教師掌控進行下去而沒有學生的參與互動,可想而知,這勢必會打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最終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沉悶無趣。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工具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重構了教與學關系,借助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多元化特性使教與學變得更加生動化、直觀化和趣味化,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科思維,促使學生更加發揮學習主體地位去精進知識學習。[3]在合作探究交流學習活動環節,我借助于“視頻和音頻”多媒體形式,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開展自由探究合作交流學習活動,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力,并進一步驅動學生去創新學習模式;在課堂練習教學活動環節,我借助于試題信息庫,以學生的學習水平層次不同為出發點去做相應層次的試題,這不僅鞏固了課堂基礎知識,而且激發了學生勇于進取攀登科學高峰的學習熱情。
如果說課堂教學活動是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灌輸和引導,那么,課外教學實踐活動就是對學生知識的延伸和拓展,課外實踐活動不僅突破了課堂教學活動的空間和時間限制,而且兼顧了不同學生群體個體學習的訴求。因此,教師要借助于信息技術來提升其對教學實踐活動的拓展,以最大化地利用信息技術的一切優勢成為學生進一步遨游知識海洋和進行創新性學習發展的輔助教學工具。例如:通過對《新媒體與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教程》中“微課的制作和應用”這一章節的信息技術知識學習,我領會了微課的綜合性優勢以及其對教學實踐活動全新性的引導作用。為了使學生在課外教學活動中也能夠得到我的教學有力引導,我借助于微課形式把學過的教學內容以整體知識框架、重難點視頻精講、經典試題重練內容制作成微課,并借助于教學輔助公共平臺發布上去,讓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根據我的微課教學總結和引導來進一步引領學生鞏固知識學習。此外,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創造性,我又借助微課形式把即將上的新課制成微課,以滿足學生的學習特征以及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采用充滿趣味性、指引性和啟迪性的微課形式進行新課教學輔導。尤其是,在微課中融和了圖片、文字、動畫和數據等元素來突出新課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教學誤區等,以便于引導學生提前對新課進行自主學習,促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這也是一個教師適應新課程教學要求的專業技能提升體現。
由此可見,《新媒體與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教程》這本書不僅知識結構布局緊密、合理和有序,而且知識內容豐富、趣味化和生動化。教師通過這本書的認知學習,能夠從一定層面上精進自身的專業技能提升,也潛在地使信息技術的優勢充分融匯在日常性的教學活動中,有助于教師的教學設計更加結構化、直觀化和具體化;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教學實踐活動更加多元化。因此,這就需要廣大教師審時度勢,站在新媒體與信息技術環境下認真審視當下教師的專業技能要求,去認真研究學習信息技術,借機信息技術為教師的教學活動發展再創契機,這是新時期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具有的教學意識。
[1] 張世紅.基于網絡環境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模式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
[2] 楊檸謙.提高區域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效果的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
[3] 任曉冬.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技能培訓系統的研究與實現[D].華中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