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信豐縣第四中學(341600)
陳春暉●
?
淺談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
江西省信豐縣第四中學(341600)
陳春暉●
在新課程背景下,筆者從事初中物理教學多年,教學經驗豐富,探究與課改意識較強.本文闡述了有關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一些獨到的做法,如更新教育觀念、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進行知識遷移以及開展實驗探討等,這些經驗與做法順應當前新課程改革的潮流,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確實值得廣大初中一線物理教師參考.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
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課堂上進行探究式教學呢?根據我多年的教學實踐與經驗總結,下面來粗略談談獨特的一些做法:
在物理教學中實施探究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而更新教育理念則是新課改對教師的首要要求,同時更新教育觀念是探究教學的前提.在新課程背景下,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的工具,它應該是促進學生發展和認知的手段.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層次上,更應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生成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教師不能把所有中學生當作吸收知識的“容器”,實行“滿堂灌”與“填鴨式”教學,而要慢慢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探究創新.因而,教師只能把自己當作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班集體活動的主持人,以及心理上和生活上的輔導員.
國畫技法中講究用淡墨渲染,用濃墨勾勒,而初中物理教學中如果能把學生帶入某種情境之中,學生的探究欲望就會被充分地調動出來.例如:在上初二物理《電動機》一節,我故意沒帶電動機模型,只帶了手搖發電機、學生電源等器材,問學生怎么辦,如何演示電動機旋轉?很多學生感到嘆息.此時,我趁機講“前面我們學過光路的可逆性,電動機與發電機是否也可 以有類似可逆性?”于是,我擰下發電機上的小燈泡,在兩個接線柱上接上導線并連接到學生電源上,接通電源,發電機竟快速旋轉起來了.學生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初中物理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只要我們善于動腦,一定能巧妙地把學生帶入某個情境之中, 感受到物理有用有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因此,教師要設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習責任感和體驗成功欲,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和歸納的學習能力,進而促進抽象思維的順利發展,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學初三物理《壓強》時,為了使學生理清壓力、受力面積和壓強三者的關系,我向學生例舉了雜技表演中的一個情境:人站在鐵釘板上.設問“人的腳為什么沒有被戳破?”很多學生認為這是雜技演員苦練出來的“輕功”.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以得出答案,我設計了一個初中物理探究性實驗:展出兩塊木板給學生看,一塊上面釘四個釘子,另一塊上面釘了密密麻麻同樣的釘子,把裝滿紅水的同樣規格的兩個薄塑料袋,分別輕輕放在兩板的釘子上,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結果放在四個釘子上的塑料袋被戳破,紅水流出, 另一袋沒被戳破,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所以雜技演員的腳安然無恙.這樣,使學生置于敢想敢思的輕松愉快地學習環境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我看來,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例如:在上初二物理《顯微鏡和望遠鏡》時,先復習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再提出猜想:能否組合凸透鏡觀察物體?緊接著讓學生設計探究方案,動手實驗操作,最后教師總結回到課題,并比較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原理.通過以上教學,不但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加強了知識的運用.通過探究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掌握舊知識的基礎之上,大膽猜想、創新,提出設計方案,得到探究成果.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指導學生發現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找出它們的共同點、不同點,進而實現舊知識向新知識的平穩過渡,啟發了學生的智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驗是一切科學發現的基礎.物理實驗教學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先天優勢.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將演示實驗變成探究性實驗,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動手、動腦,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例如:在上初三物理《大氣壓強》時,我改變以往老師做演示實驗學生看的慣例,變為學生分組實驗:從下列器材中“玻璃杯、水、硬紙片、空果凍殼、注射器、鉤碼、玻璃瓶、剝了殼的熟雞蛋、酒精、棉花、 火柴”,自選器材設計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中學物理新課標中提出了開放式實驗探究要求,讓學生自主設計探究性實驗方案,挑選實驗儀器,并運用多種實驗操作途徑去驗證自已的猜想,這樣有利學生把書本理論知識轉化為生活實用知識,讓物理走進生活讓生活走進物理.
G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