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蘇童小說想象奇譎,文思靈妙,主題出奇,常給讀者以出乎意料的“先鋒性”體驗。其突出癥候之一便是小說人物身上散發出來的一股“逃亡”氣息。而這股“逃亡”氣息又具體表現為兩種情形:其一,是小說人物對惡劣生存環境的被迫式逃亡;其二,是小說人物對精神匱乏的自覺式逃亡。蘇童小說中的“逃亡”書寫背后有著深刻意蘊,即捕捉外部世界的“另一種”真實和揭露內部心理的隱秘逃逸情結。
關鍵詞:蘇童小說;“逃亡”氣息;“逃亡”情形;意蘊
蘇童小說的“先鋒性”廣為流傳,在其《我的帝王生涯》、《紅粉》、《米》、等小說里,想象的奇譎,文思靈妙,主題的出奇在在都是,給人以別樣的感受。由此也形成了蘇童小說人物身上濃郁的“逃亡”氣息。蘇童曾說:“逃亡好像是我所迷戀的一個動作,人只有恐懼了,拒絕了,才會采取這樣一個動作,這樣一種與社會不合作的姿態,才會逃,我覺得這個動作或姿態是一個非常好的文學命題,這是一個非常能包羅萬象的文學主題,人在逃亡的過程中完成了好多所謂的人生的價值和悲劇性的一面。”[1]
一、“逃亡”的蘇童與蘇童小說中的“逃亡”
蘇童小說中的“逃亡”氣息與蘇童的家庭及童年成長經歷緊密相關。蘇童祖輩是移民,從小他便有“外鄉人”的心理以及對祖輩不斷遷移的情愫和追尋的興致。在這個家族“逃亡”歷史以及“逃亡”心理形塑的過程中,蘇童筆下的人物不自覺第也感染上了一種“逃亡”氣息,“逃亡”成為蘇童小說人物的一個典范標簽。
蘇童在小說中塑造了各種各樣的“逃亡”者群像。比如《我的帝王生涯》[2]中的端白,《米》中的主人公五龍,《三盞燈》[3]中的主人公扁金、婁祥和鄉親父老們,《紅粉》[4]中的秋儀和小萼,《妻妾成群》[5]中的頌蓮等。在對作品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設計的過程中,蘇童巧妙地將自我的童年生活經歷及隱秘的“逃亡”情愫轉換進文學世界中,給我們讀者呈現了一個“逃亡”的蘇童形象以及其小說中的“逃亡”“移情”兒女們糾纏交織的動人景象。
蘇童小說的動人而“奇譎”的藝術魅力就是由此而生的。換句話說,蘇童小說中的“逃亡”成了一個別樣的美。當然,具體而言,這種“逃亡”氣息及其所生發出來的美經過作家的藝術處理,主要表現為被迫式與自覺式兩種“逃亡”趨向。
二、被迫的“逃亡”:物的匱乏與求生
首先,蘇童小說中相當一部分“逃亡”者形象是被置于物質極度匱乏,生活環境困苦無力的狀態下的。值得說明的是,在此惡劣處境里,“逃亡”者最根本也是共同指向的原因即是物質的不足與人的求生的本能。所以,這一類“逃亡”者的逃亡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被迫”而無奈的逃亡。
譬如,《米》中主人公五龍的“逃亡”雖然是因為家鄉楓楊樹物質缺乏而輾轉到瓦匠街,但是造成他逃離的直接原因是發大水。不僅如此,如果從分析五龍的內心來講,他或多或少抱著對城市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例如小說中寫道:“他覺得冥冥中向往的也許就是這個地方。雪白的堆積如山的糧食,美貌豐腴騷勁十足的女人,靠近鐵路和輪船,靠近城市和工業,也靠近人群和金銀財寶,它體現了每一個楓楊樹男人的理想,它已經接近五龍在腦子里虛擬的天堂。”[6]
再如,《三盞燈》中的婁祥和鄉親父老四處逃亡的直接原因是為了躲避戰爭,而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因為生存的艱難以及他們心中對寧靜安逸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否則他們也不會不顧身家性命帶著全部的財產浩浩蕩蕩逃離家鄉。以上“逃亡”者雖然逃亡情形不一,但歸根結底,都是對于物質匱乏的一種被迫式求生“逃亡”。
三、自覺的“逃亡”:愛的執著與信仰
除了關注對物質生活的“逃亡”情形外,蘇童更加關注人們對“精神”世界的逃亡書寫。這類“逃亡”者的典型代表有《我的帝王生涯》中的端白、《妻妾成群》中的頌蓮、《三盞燈》中的主人公扁金等。
比如端白,本是一個“帝王”的形象,物質上根本沒有“逃亡”的道理。但是詭怪、悲涼的是,這個人雖貴為帝王,卻在愛情和生活上屢屢受制于親人。他想選擇心愛的蕙仙為妃而與祖母皇甫夫人、母親孟夫人發生矛盾沖突;他厭倦權利,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走索藝人。最后,他在政變中被兄弟篡權成了亡國之君,走索之王,他的真正的“逃亡”也就開始了。從過程上看,他的“逃亡”意識是自覺的,也是對于愛和新的生活狀態的執著與信仰。
《三盞燈》的主人公扁金也是一種精神上的“逃亡”。只不過扁金的逃亡所折射出來的“愛”不是男女之愛而是對家園的堅強守護和信念。他鄙棄鄉親們為了生存的“逃亡”。而他卻在戰火退去時卻選擇了真正的逃亡:尋找小碗。這種行為其實象征了守護親情與尋找潔凈精神家園。
四、結語:“逃亡”背后的深刻意蘊
綜上所述,蘇童小說中描繪了眾多“逃亡”者群像,盡管大致分為被迫的與自覺的兩類“逃亡”趨向,但是每個“逃亡”者其實都是復雜豐富的個體。也就是說“逃亡”中對于物質匱乏的渴求和對于精神自由的追尋是糾纏在一起的,難以截然分開,比如《米》中的五龍、《妻妾成群》中的頌蓮便是如此。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蘇童小說中的“逃亡”者書寫,不僅因為其塑造和命運遭際感人至深,更可貴的是他們背后所隱藏著的深刻意蘊,即捕捉生活世界中“另一種”殘酷的真實與揭橥人們內心世界中隱秘的逃逸情結。從而在反向意義上給予我們及當下生活有價值的啟發。
參考文獻:
[1]蘇童.紙上的美女[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8:171.
[2] 蘇童.我的帝王生涯[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
[3] 蘇童.三盞燈[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
[4] 蘇童.紅粉[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
[5] 蘇童.妻妾成群[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
[6] 蘇童.米[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