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871年德國統一后,對外開始實行小心謹慎的地區守成政策,集中在此后的近20年間內與歐洲許多國家簽形式多樣的同盟條約。憑借著低調保守的地區守成政策德國逐漸走向強大。這一政策的形成不是某一因素下的產物,而是有著更多的國內根源。
關鍵詞:德國;地區守成;政治形勢;經濟形勢
1871年德國統一后,為了能快速在歐洲生存下去,一改王朝戰爭中的強硬外交,開始實行小心謹慎的地區守成政策。在這一時期,德國與歐洲其他國家簽訂了多種多樣的同盟條約。在以往學界研究中,很多學者把德國地區守成政策的形成完全歸結為出于國際戰略和國家目標的考慮。其實這更深層次的是基于國家內政因素的考慮。本文將從德國統一后國內政治、經濟形勢來探討德國19世紀后半期實行地區守成政策的內部根源。
一、德國的地區守成政策
從1871年1月德國統一到1890年威廉二世上臺,地區守成政策一直是德國外交戰略的核心。雖然德國也曾在1884—1885年間在非洲西南部開拓殖民地的短暫時期,但這主要是為了取悅于國內資產階級,更好地鞏固內政而做出的策略,是一種短期外交行為。德國地區守成政策的目的是不與其他國家為敵,專注于自己國內的發展,通過與周圍盡可能多的國家建立網狀錯綜復雜的同盟關系。德國的地區守成政策一直維持到1890年,這在19世紀中后期世界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紛紛搶占海外殖民地,相互之間為殖民地利益而鬧得不可開交之時,德國的低調行事,小心謹慎、立足于歐洲大陸的地區守成政策是耐人尋味的。
二、德國國內政治形勢
德國統一后國內復雜的政治形勢是其外交政策考慮的首要因素。此前德意志民族經受長期戰亂,小邦林立,邊界變換不斷,在歐洲大國間起緩沖作用。到19世紀中期,德意志民族也開始意識到國家統一起來的重要性,對于如何實現國家的統一,當時主要有兩種道路,一種是在奧地利領導下大德意志方案,①一種是在普魯士領導下的小德意志方案,②從60年代以后,普魯士通過普丹、普奧、普法戰爭以后,實現了在普魯士領導下的小德意志的統一。按道理說,德國結束長期分裂,終于實現了統一,應該是舉國歡慶的大事。可是,事實并非如此。
首先是普魯士與小邦國之間的矛盾。德國的統一是在普魯士的領導下逐步完成的,新國家中普魯士享有諸多特權。雖然,新國家名義上是實行聯邦制,但是,這種聯邦制只是種外在的形式。它是“一個以議會形式粉飾門面、混雜著封建殘余、已經受到資產階級影響、按官僚制度組織起來、并以警察來保衛的、軍事專制制度國家”。③國家的絕對權力掌握在普魯士手中,普魯士始終凌駕于其他小邦之上,這引起其他小邦的很大不滿。
另外政府與其他政治黨派之間的矛盾也是沖突不斷。德國國內的政黨組織很發達,比較有影響的主要有中央黨,主要代表天主教徒的利益;保守黨,主要代表高級軍官、容克貴族的利益;自由黨,主要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社會民主黨,主要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這些政治黨派面對政府的某項政治決策,都會從自身利益出發站出來支持或反對。德國統一后,面對各種各樣的國內政黨組織,政府的首要任務就是堅決打壓威脅政府的一切力量,盡可能地利用其他黨派之間的矛盾,把他們的利益都加以整合,使他們都能為國家的統治服務。
三、德國國內經濟發展形勢
德國經濟在統一后表現的巨大潛力,也促使其奉行小心謹慎的外交戰略來設法保持這種增長的勢頭。在德國還沒有統一之前,經濟發展緩慢,雖然有普魯士在1834年倡導的關稅同盟,打破了國家之間紛繁的關卡,使同盟內的一些國家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德國境內的大部分小邦國還處在落后的境地。19世紀50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使德國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由于國家還沒有完全統一,也就注定了這種發展只能是有限的發展。要想實現更大的發展,必須等到政治上的完全統一之后。德國于1871年1月雖然實現了統一,但是與其他周圍強國相比,德國還是新生的嬰兒,隨時有可能被其他國家聯合起來消滅的危險。國家必須盡快地使自己強大起來,于是,德國在消除了小邦林立、關卡重重的局面以后,得以在全國范圍內執行一個統一的政策。德國國內迎來了一個建立企業的高潮期,一大批企業一夜之間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經濟領域頓時聚集了大量的資本。
德國經濟發展首先是從重工業開始的。國德雖然結束了長期戰亂,擺脫了長期的分裂,完成了統一,但是德國地處歐洲腹部,周圍鄰國很多,很容易被多個國家同時圍攻的天然地理位置,使德意志民族自古就有一種天生的不安全感,再加上身邊還有一個時刻想著復仇的法國。所以,德國統一后,必須使自己快速強大起來,建設強大的國防力量以保衛國家的安全是當務之急。
四、小結
19世紀中后期德國憑借地區守成政策不僅在歐洲逐漸站穩腳跟,而且快速進入到先進資本主義國家行列。德國的這種地區守成政策的深層次的原因主要是1871年國家統一后,德國國內政治上還有遺留下很多問題,存在的錯綜復雜矛盾還不可能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得到解決,國家從長期的分裂到統一并逐步走向正規發展道路,國內的民眾對新國家需要有一個適應階段,這些問題的解決都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
注釋:
①大德意志方案,不僅包括德意志人,還包括奧地利境內的其他少數民族,是大范圍的統一。
②小德意志方案,是相對于大德意志方案來說的,是只包括德意志民族小范圍的統一。
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5頁。
參考文獻:
[1]王繩祖.國際關系史(二卷)(三卷)[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5.
[2]陳振昌,相艷.德意志帝國[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
[3] [德]迪特爾·拉夫.德意志史—從古老帝國到第二共和國(中譯本)[M].波恩:Inter Nations出版社,1987.
[4]王繩祖.國際關系史資料選編(上)[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3.
[5][德]弗蘭茨·梅林(F.Mehring) 張才堯譯.中世紀末期以來的德國史[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