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兼具著客觀性與主觀性、具體性與抽象性、被動型與能動性。只有對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進行充分了解與認識,才能夠科學并客觀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對人的思想品德的影響,通過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并提出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對策,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宏觀環境;微觀環境;影響
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了新的變化。為了實現新時期的人才教育目標,就必須重視新時期教育環境的特點,采取相應合理有效的措施和途徑,不斷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基本含義
環境,指人類主體的活動賴以進行的自然條件、社會條件和文化條件。眾所周知,人和環境是密不可分的,人創造環境,環境也創造人。人們按照自己的主觀意愿、審美標準來對環境進行改造和利用。同時,環境也在潛移默化的感染人和教育人,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因此,創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可以提高和改善環境的質量,還可以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提高人才素質。
(二)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功能
1.滲透熏陶功能
環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主要是通過感染熏陶和潛移默化的方式來實現對人的塑造。這種滲透和熏陶功能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心靈的感染、情操的陶冶、思維的啟迪,詩人的思想感情提高到新的層次。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對人的思想形成和提升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2.認識導向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對思想道德的形成有著導向的作用,無論是客觀的規章制度,還是主觀的人際關系,無論是良好的文化氛圍,還是優雅的言行舉止,都會帶給被教育者一定的思想信息和心理暗示,指引著他們接受和內化環境傳遞出來的思想觀、價值觀。
3.規范約束功能
環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還具有規范和約束的功能,它通過各種規章制度和輿論環境,從感性和理性兩個層面對人的思想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使他們知道什么應該做而,什么不應該做。這種規范和約束是建構文明有序的社會環境、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合理規范的社會環境的重要保證。
二、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對策
(一)切實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環境
客觀環境是主觀環境的反映對象,客觀環境的優化是提升主觀環境的根本措施。政府要通過進一步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建立和完善與市場經濟相配套的各種制度,創造一個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為思想政治教育創造根本的條件。社會不良風氣往往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沖擊,要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提高社會綜合治理的效果,使社會道德環境中的積極因素占主導地位,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實現。
(二)發揮教育者在主觀環境建構中的主導作用
鄧小平同志說過:“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將成為教育對象感受環境的標桿及源泉,從而對教育對象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育者要主動貼近教育對象,了解教育對象的感受,在教育活動中掌握主動,縮小與教育對象主觀環境之間的差距,幫助構建高尚文明的思想道德修養。
(三)協調環境因素和教育力量, 形成環境教育體系
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規律, 使家庭,學校,社會的建設做到方向一致、目標相同,齊心協力、步調一致,就有可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必須努力塑造健康有益、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和文化氛圍;必須積極創造相互理解、平等互助的學校環境和學習氛圍;必須加強建設和諧穩定、優雅高尚的文化品位和家庭氛圍。從而實現社會,學校,家庭等有機結合,發揮綜合力量形成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體系。
參考文獻:
[1]向從武.論新時期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11).
[2]王宏淵.試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優化[J].蘭州學刊,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