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語》創作于日本鐮倉時代,作為軍記物語的代表作在日文文學史上中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它在真實的歷史基礎上,通過文學化、藝術化地處理敘述了平安時代末期源氏、平氏兩大武士集團之間的爭戰以及平氏一門榮辱興衰的過程。在長達13卷的《平家物語》中出現的人物有皇族、貴族、武士、僧侶等,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造就了《平家物語》崇高的藝術成就。其中一個就是平氏的中心——平清盛。
《平家物語》第一卷開頭《祗園精舍》說“而近世六波羅 入道 前太政大臣平清盛者,所作所為僅聽傳聞之言,實讓人出乎意料,非言語所能形容也?!逼角迨⒌男蜗笤O定開始就已經形成,即“惡劣”、“無道”、“無情”、“驕橫”、“殘暴”,最后也由于他的“惡行”招致平氏一門的滅亡。此外,在敘述清盛惡劣行徑的同時卻又在細節之處表現了清盛作為一個“人”所具有的“柔弱”和“善良”。
平清盛是日本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有很多關于他的評價,但他和《平家物語》中的清盛有一定的出入,本文主要以《平家物語》中描繪的平清盛為中心,分析他的人物性格,總結他的人物形象。
一、創造平氏家族鼎盛繁榮的武將
平氏祖先為恒武天皇第五位皇子——葛王親王。葛王親王后賜姓“平”,出王氏為人臣。自平忠盛(清盛父親)獲得鳥羽天皇特許上殿,后清盛等人也獲得準許,漸漸迎來平氏家族繁榮的鼎盛期。
忠盛去世后,清盛繼位。1156年保元之亂,武士卷入天皇與上皇的地位爭奪戰,平清盛和源義朝合力協助天皇一方取得勝利,自此平氏和源氏代替貴族參政議事。1159年平治之亂,平清盛和源義朝的權利之爭中平氏獲勝,在討伐源氏取得成功后,平氏一門成為政權中心。
清盛本人是武士出身,由最初的安蕓太守到正三位、參議、衛府都、大納言、內大臣升為太政大臣。有比喻說“世人之趨附若風吹草地之勢”。而平氏一門官位晉升之速不遜于龍登祥云。正因為清盛對當時的宮廷、貴族及寺院力量之間復雜的情勢有著敏銳的洞察力以及采取柔軟的協調手段,才使平氏的榮華達到鼎盛。此外他還利用政治婚姻手段,將妻子時子的妹妹滋子嫁給后白河天皇,還將女兒德子送入后宮作為高倉天皇的女御,后生下安德天皇。雖然這些跋扈的手法最終導致了平氏的滅亡,但在當時的確有力確保了平氏皇家外戚的地位。1168年,高倉天皇繼位,“終于平氏的榮華拉開序幕”。
關于平氏榮華的描寫,第一卷中“平氏一門有公卿十六人,殿上人三十多人,另外還有各國國守,以及在衛府和各省司擔任官職的,共有六十多人?!贝送猱敃r日本分六十六國,其中“平家管轄有三十余國,超過全國一半國土,莊園田地不計其數。綺羅滿堂,如花似錦,車水馬龍,門庭若市,不說揚州之黃金,荊州之珍珠,還是吳郡之綾羅,蜀江之云錦,各種奇珍異寶應有盡有。‘歌堂舞閣之基,魚龍爵馬之玩’ ,就是帝王之家、神仙洞府也無法比擬吧。”
當然,平氏家族的繁華并非清盛一人之力所為,但不可抹殺的是他作為家族的指揮者披荊斬棘所發揮的作用。
最后平清盛不斷與佛法以及王法展開對抗——火燒三井寺、燒毀東大寺和興福寺,又幽禁后白河天皇、誅殺高倉宮,遷都福原。“惡行”不斷累積最終釀成大禍?!镀郊椅镎Z》中明確表示平氏沒落消亡的罪魁禍首正是清盛。如第三卷《大塔建立》中預告的那樣,清盛在完成嚴島神社的修造工程后,晚上夢到仙童賜給他一把寶劍說“我是嚴島大明神的使者,你可用這柄劍平定四海,保衛朝廷?!庇致牬竺魃駠诟赖溃骸叭粜胁涣x,榮華則不能及于子孫?!笨梢哉f作者通過這樣的描寫將平清盛“惡逆”的角色設定貫徹了始終。
二、對背叛者加倍奉還的重“恩”之人
如書中開篇提到的那樣,清盛做盡“惡逆無道”的壞事,比如以下描寫。
首先,《平家物語》第一卷第所記載的“平氏惡行之首”的“與殿下爭道”事件。嘉應二年(1170年),清盛之子重盛的次子,年僅13歲的平質盛在打鷹歸來的途中遇到了后白河天皇的車隊。但手下的人“完全不懂什么是下馬致敬的規矩,管它什么殿下不殿下,非但不下馬致敬,反而要沖過去鬧事。這時已是黃昏,沒有人認出馬背上的是入道公 的孫子,或許雖有人認得也裝作不知道,遂把資盛以及手下的武士從馬上拉下來,肆意羞辱了一番?!碧踊丶业馁|盛把事情原委告訴清盛,清盛大怒,說“即使是殿下,對于我家的人也應該有些顧慮吧,況且還是年幼的孩子,如此毫不留情地加以羞辱,實在太可恨了?!庇谑撬偌嗝l下武士幾日后埋伏在天皇入宮的途中實施報復后才安心。他忘記作為人臣禮待、敬畏皇族是理所當然的,在平氏權利擴張的過程中武士身份慢慢也“貴族化”了。之所以要公然復仇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多年為宮廷給予的“恩情”竟無視了,于是燃起了仇恨之心。說明他已經站在同貴族相同的立場上采取行動,進而通過挑釁來以牙還牙。
另外“鹿之谷事件”也能反映清盛重“恩”而且憎恨背叛的特點。
治承元年(1177年),大納言成親卿、法師西光、平判官康賴以及僧都俊寬等人在鹿之谷密謀討伐平氏的計劃?!霸跂|山的山麓處,有一個叫作鹿谷的地方,那里有一處戒備森嚴的城郭,是俊寬僧都的山莊。成親等人經常聚集在那里,謀劃怎樣滅掉平家。”同年5月29日,由于密告清盛知道了這件“隱秘之事“,大驚之余迅速叫來武士最終抓捕了這些“圖謀不軌,妄想打倒吾家的賊人”。他對成親卿說“你在平治年間就應該被殺掉的,但因內府 為你說情才得以茍延性命,你難道忘了嗎?你為什么要恩將仇報,設計滅我平家?蒙恩知恩的才是人,不知恩的就是禽獸?”由于重盛說情,所以免了他死罪,將其流放到備前國。
除了大納言,對于法師西光,清盛是狠狠地在他臉上踢了幾腳,說“你們這些下賤賊人,只因為侍候法皇,讓你們做了本不該做的官,父子都過著無法無天的生活,還要把毫無過錯的天臺座主弄得被流放,把天下搞得動蕩不安,你們竟然還要謀反,滅我平家?”然后撕裂他的嘴巴,將其殺死。康賴、俊寬以及大納言之子丹波少則被流放鬼界島。后來康賴出家后思鄉心切,做了一千根板塔 ,附上兩首歌“誠托海上風,寄語我高堂:兒在薩摩灣,頑健仍如常。游子暫別離,殷殷念故鄉;逐臣處僻地,心情何悲涼。”其中一根漂到了平氏崇奉的嚴島神社。清盛被板塔上的歌感動,“人非草木,竟也動了惻隱之心?!焙髞?,由于德子難產,為了祈福將流放到鬼界島的人全部大赦,但唯獨沒有赦免俊寬。究其原因,是因為清盛表示“俊寬是我一手栽培起來的,但他妄圖圖謀不軌,對他是不能寬恕的。”最后俊寬頓足痛哭,目送他人離去最后孤死他鄉。由此可以看出清盛十分恐怖、殘酷又無情,同時他又是一個及其看重“恩情”的人,對于曾經施過恩情的人,不期望他們報恩,但絕對不允許他們忘恩,一旦背叛他,就必然遭受懲罰。
這一點在對待后白河天皇的態度上也能反映出來。首先在鹿之谷事件中,法皇不記平氏過往功績,聽信西光等人讒言,縱容他們“討伐平氏”,如此“忘恩”,清盛在憤慨和失望之余覺悟到如果不盡早采取行動最終自己將會被消滅。于是在第二卷《小教訓》中提到“平治元年12月,信賴和義朝將后白河法皇與二條天皇幽禁起來,固守大內,天下被搞得烏煙瘴氣。是入道我拼著性命,削平叛逆,捕獲經宗、惟芳等人。我為保護天皇已經有好幾次幾乎喪命。因此即使有人進讒言,你也不該拋棄我們子孫七代效忠王室的平氏一家?,F在只因聽了成親這個無用的東西和那個叫西光的下賤家伙的話,就要滅掉我平氏家族,法皇您真是令人遺憾呀!”本打算將其幽禁在鳥羽北殿,后來由于重盛以淚相勸就放棄了。治承三年,重盛因病去世,再也沒有人對清盛的“惡行”進行阻攔。同年11月,清盛對法皇說“想到我家的命運,不能不悲痛,含悲忍淚直至今日。這是尊駕可以體會得到的。自保元以降頻生戰亂,君心不得安寧,我只不過是掌握大局而已,唯有內大臣沖鋒陷陣,粉身碎骨,不辭辛勞,多次使法皇平息憤怒,同時又處置朝政,鞠躬盡瘁,日理萬機。”“平家到今天已歷七代,怎么可以平白拋棄掉呢!”最終將其幽禁在北殿。
清盛在懲罰忘恩之人的同時,自己也是一個有恩報恩之人。曾經有一個叫左少辨行隆的人停官后生活落魄,清盛找到他說“尊駕父親顯時卿,從前事無巨細都會找他商量,你的事我不會漠不關心。”便重新給他安排了官職。
三、易被真情感動,內心柔軟的“真人”
治承二年(1178年)清盛的女兒德子難產,清盛被嚇壞,手足無措,不停地說“這該如何是好”,最后在聽到皇子順產的消息時喜極而泣。在這里看到的清盛只是一個擔心女兒安全的父親形象。無論他做了多少“惡行”,作為一個人所具有的“人情味”并沒有完全消失。此外在《平家物語》第二卷《德大寺》一節中提到“入道相國是特別容易動情之人?!睉巡挪挥龅牡麓笏吕们迨⑷菀赘袆拥奶匦?,特意到清盛崇敬的嚴島神社參拜。清盛感動地說“那么多靈驗的佛寺他都不去,卻去參拜我所崇奉的明神,可見他是非常虔誠呀?!北懔钪厥⒆蟠髮⒁宦氉屌c德大寺。本來是貴族巧妙的設計,卻被清盛真心接納。
清盛內心柔軟的特性在對待敵人手軟這一點上也可以發現。平治之亂后沒有將賴朝斬首,只將之流放。在高倉宮事件中被性情剛勇的武士長谷部信連死也不愿意透露高倉宮去向的真情打動,不殺他而將其流放。《平家物語》前六卷中對平清盛的描寫都是以暴行披露為主,但在不少細節處也不難感受到清盛作為一個“人”也具有細膩、柔軟的一面。
四、結論
《平家物語》成書之時,日本社會動蕩不安,平清盛從一開始就被作者定下“惡逆無道”的形象基調,前六卷中“惡行”事件比比皆是,這是因為代表的是陳舊的思想和社會勢力,最終將被消滅。但另一方面《平家物語》敘述的并不完全是真實的歷史,小說中的清盛與歷史上的平清盛在人物形象上存在一些差異。小說人物的塑造上經過藝術化地處理,平清盛一直被“惡逆化”,但在某些細節的描寫上又能感受他作為一個“人”也擁有善良、溫暖、感性的一面,既邪惡又善良,既勇猛又多情,既復雜又單純,既冷酷又散發溫暖,真因為這樣的塑造,才使得小說中平清盛更有“人情味”,更加大放異彩,作者在把握真實歷史的基礎上,通過文學化的創作手段,成功塑造了平清盛的“人物像”。
參考文獻:
[1]新古典文學大系44平家物語.巖波書店,1991.
[2]笠井哲.“‘平家物語’中平清盛的人物分析”,《福島工業高等專業學校研究紀要》,2012.
[3]村上詠子.“從史實看‘平家物語’中人物的生死觀”,《目白大學短期大學部研究紀要》,2012.
[4]關口忠男.“‘平家物語’和佛教思想”,《第69回佛教文化演講記錄》,2007.
[5]六波羅是京都六波羅寺附近一帶的地名.
[6]按日本當時慣例,三位以上官員出家稱為入道,皇帝出家稱為法皇.但只是剃發僧裝,依然任官掌權.
[7]引自《文選·鮑照蕪城賦》:“若夫藻扃黻帳,歌堂舞閣之基;璇淵碧樹,弋林釣渚之館;吳蔡齊秦之聲,魚龍爵馬之玩.
[8]即平清盛.
[9]指的是重盛.
[10]用木板所做,頂光圓作塔形,兩旁各刻缺口四處,用以象征五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