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歷史研究法》是梁啟超的一部國學力作,全面反映了梁啟超先生的史學思想。整體來看,書中先論述歷史的定義、意義、范圍,評介中國的舊史學,談了如何改造舊史學、建立新史學,最后專論史料的來源、搜集與鑒別,并闡述了怎樣發(fā)現(xiàn)史實縱橫方面的聯(lián)系,最后通過附錄的形式對于有些問題的探討加以補充。縱觀全書,不僅有梁先生對中國歷史研究的方法,更多的是梁先生對人文的探索。
關鍵詞:中國歷史研究法;梁啟超;人文
人文,從字面上看,由人和文組成,人是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人身上所具有的所有特質(zhì)也就包括在其中;文是文字、文采、文章等,那么文字、文章、文采等所具有的所有特質(zhì)也就包括在其中。人文兼具人的所有特質(zhì)和文的所有特質(zhì)。那么由此可以看來,人和文兼?zhèn)涞囊磺袞|西都可以看做是具有人文的。
人文的歷史探索,說明了梁啟超先生在探索歷史的對人文的思考。從梁啟超的《中國歷史研究法》中,我們看到了歷史所具備的人文性,而梁啟超先生就是利用這一特性,在對歷史探索時,對歷史加以人文的思考,本文主要從人和文兩個角度來探討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方法》的人文的歷史探索,讓我們看到了他不一樣地歷史思維。
一、人以巧用
梁啟超先生在他的觀點中,極其強調(diào)人的作用,說明了人在史學中的地位至關重要。他從歷史研究本身出發(fā),把人,人的情感、人的精神,人的心理等將這些淋漓盡致地運用于歷史探索之中。
首先,梁啟超先生從歷史本身出發(fā)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史記之輪次”一章中,他提出了“歷史由人類所造”在這里他申明了歷史和人之間的最基本的關系,人是生活中的主體,梁啟超在談其思想中往往會以歷史中的實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中國那些偉大而輝煌的歷史足夠可以說明歷史是由人類所創(chuàng)造。
其次,我們在書中也可以看到對于歷史的探索,梁啟超先生充分運用了人類的情感。在“史料之搜集與鑒別”中梁啟超強調(diào);“學以求真而已,大固當真,小亦當真,一問題不入吾手而已,一入吾手,必鄭重忠實以赴之。”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梁啟超先生對于史料的搜集與鑒別交給我們的態(tài)度,而實際上,我們細看可以看到,梁啟超先生的關于人類對于歷史研究的高度情感。“真”“忠實”是人類最本真的情感體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在不斷地追求著,它們仿佛既離我們很近,仿佛又離我們很遠。讓我們在大千世界中,不斷地尋找這最本真的品質(zhì)。而在史學中,梁啟超先生對于史學的探索,就是從人類所具有的這最本真的情感出發(fā),來做到最好的史料搜集與鑒別。在這里,我們看到梁啟超先生的本真探索。人類的情感是美妙的,要是將人類最純粹、美好的情感運用于史學之中,來真正地探索歷史,那么,歷史的探究會變得更加美好。
再次,在書中,很容易看到梁啟超的探索問題的精神。人是智慧的動物,總會對一些無法理解的事情問:“為什么?”同樣地,在史料的搜集與鑒別之中,“問題有大小,研究一問題之精神無大小。”在這里我們看到在歷史探索中,我們要有不斷探索問題的精神,不管問題是大是小,只要是存在著的問題,都待我們?nèi)ソ鉀Q。我們要有探究問題的精神,不斷地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最后,從人的心理方面來談梁啟超先生的歷史研究。俗話說,沒有你想不到的,只有你做不到的。確實是這樣,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心理動態(tài),而對于治史者而言,就要學會去洞悉這種動態(tài)。在“史跡總結(jié)”一章中,我們可以看到“凡史跡皆人類心理所構成,非深入心理之奧以洞悉其動態(tài),則真相未由見也。” “史跡是由人類自由意志的反影。” “讀史者于同中觀異,異中觀同,則往往得新理焉。”從梁啟超的話語中透漏出人類心理在歷史探索中的重要作用。其實有的時候不光是注意治史者的心理,同時也要注意歷史發(fā)生者的心理和讀史者的心理。將其綜合觀之去不斷探索研究歷史。
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人在史學探索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巧用人所具有的特質(zhì)于歷史研究之中,相信未來對于歷史的探索研究會更加深入透徹,深入人心。
二、文以妙用
在歷史的世界里,善于文以妙用至關重要。它是需要比文學還要難的文字來書寫的,需要與文學不同的文采來書寫,書寫出來的文章要不一般。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文學是在客觀生活基礎之上,發(fā)揮想象,發(fā)揮的極限不限。而對于歷史,要求的相對嚴謹。它必須用最準確的文字來再現(xiàn)當時的場景,以不致于失真。歷史的探索要與外界相聯(lián)系的。治史的人要懂得場景再現(xiàn)的文字意義。“治史者,筋搖脈注之一全案。”在這里我們看到對于史學的探索,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在史料搜集與鑒別一章中,“須知近百年來歐美史學之進步,則彼輩能用科學的方法以審查史料,實其發(fā)軔也。而吾國宋明以降學術之日流于誕渺,皆由其思想與批評,非根據(jù)實事,故言愈辯而誤學者亦愈甚也。”在這里梁啟超先生強調(diào)的對于史料的實事性,我們在運用史料時要本著實事原則,運用文字將其記錄于史冊上,在探索上,更能尊重原貌,當然,有實物為證更好,可以增加其真實性和可靠性。
三、總結(jié)
從人的角度,要將人類自身,人的情感、精神、心理全部注入其中。歷史是關于人的歷史,理解歷史,研究歷史,無論從任何角度而言,都是要從人出發(fā)去理解。每個研究歷史的人都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觀點。但作為共性而言,我們更要注重的是人本身,人的情感在歷史中的發(fā)揮,問題精神的運用以及心理的了解。
從文的角度,其實更注重要對實事最本真的呈現(xiàn),這真的是對文字語言的極大要求。要在文上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