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湛
孕期非遺傳因素作用對先天性心臟病影響的病例對照研究
江海湛
目的探討孕期非遺傳因素作用對先天性心臟病的影響。方法30例出生后被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的新生兒母親作為病例組,同期30例出生后健康的新生兒母親作為對照組。分析孕期非遺傳因素作用對先天性心臟病的影響。結果兩組新生兒母親在年齡、孕產次、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民族、居住地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噪音、裝修、工廠等13項是誘發先天性心臟病的非遺傳因素單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工廠[OR=1.862,95%CI=(1.033,3.246)]、負性生活事件[OR=2.162,95%CI=(1.264,3.696)]、感冒[OR=1.904,95%CI=(1.197,3.038)]為誘發先天性心臟病的危險因素,補充復合維生素[OR=0.434,95%CI=(0.253,0.749)]和補充葉酸[OR=0.468,95%CI=(0.261,0.853)]是預防先天性心臟病發生的保護因素。結論孕期非遺傳因素中的工廠、負性生活事件及感冒等可能增加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風險,而在孕期補充復合維生素和葉酸能夠降低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
孕期;非遺傳因素;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是最為多見且最為主要的致死出生缺陷之一,對嬰幼兒健康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給個人、家庭以及社會造成了嚴重的經濟、醫療負擔。最新報告顯示[1],先天性心臟病自2005年開始已成為我國發生率最高的圍生期出生缺陷,且呈上升趨勢。國內外對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因素進行了較多的報道[2],但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因仍未完全明確,其發生被認為是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單獨或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環境因素約占65%[3]。因此,研究孕期非遺傳因素作用對先天性心臟病的影響,對先天性心臟病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將本院出生后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的30例患兒的母親的非遺傳因素采用1∶1配對病例進行了對照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1~8月入院的母嬰資料,將30例出生后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的新生兒的母親作為病例組。研究對象納入標準[4]:①經過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項目;②新生兒母親年齡20~45歲;③在所在地居住時間>1年的戶籍人群;④符合先天性心臟病的納入標準:a.人群研究時間2016年1~8月;b.依據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和臨床檢查,由1名以上副主任醫師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研究對象排除標準[5]:①患兒肝腎功能不全;②其他與心臟有關的非先天性心臟病。同時選擇同期在本院出生后檢測為健康的新生兒的母親30例作為對照組。
1.2 方法 收集本院入院的母嬰資料,采用1∶1配對病例進行對照研究。利用問卷研究,調查人口學基本情況(如:年齡、民族、婚姻狀況、家庭子女數、職業環境暴露等),膳食營養狀況(葉酸服用、飲食結構),家庭環境狀況(裝修污染、煙草暴露),疾病史等。采用已在目標人群中進行過信度和效度評估的調查問卷[6],由經過嚴格培訓的調查員,采用詢問的方式調查產婦的孕期生活環境暴露情況,包括:①一般人口學特征:姓名、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家庭收入等。②月經和生育因素:月經初潮年齡、是否生育及生育第一個活產兒的年齡。③居住環境因素:是否靠近交通干線及距離、是否裝修、人均居住面積、家庭主要燃料。④家族史:一級親屬中是否有人患心血管疾病。⑤個人及親屬吸煙情況:是否吸煙、開始吸煙的年齡、吸煙的種類、是否戒煙以及戒煙的時間;丈夫或者同住的人是否吸煙以及工作環境中的被動吸煙情況。⑥人體測量指標:身高、體重采用統一標準測定,計算體質量指數。參照食物頻數問卷[7],調查孕婦孕期的膳食攝入情況,同時采用食物圖譜幫助被調查者準確估計各種食物的攝取量,并對研究對象飲食習慣的改變,以及營養補充劑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采用《中國食物成分表2004》[8]計算平均每日熱量和維生素攝入情況。分析環境污染、孕期感染、膳食因素等對先天性心臟病發病及預后的作用機制,測算出各因素的危險度。因大多數孕婦未進行血清中弓形蟲、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檢查,故在此不進行比較研究。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新生兒母親一般情況比較 兩組新生兒母親在年齡、孕產次、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民族、居住地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先天性心臟病孕期非遺傳因素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通過對比分析,在α=0.1的基礎上選出13項可能誘發先天性心臟病的非遺傳因素。見表2。
2.3 先天性心臟病孕期非遺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從單因素中選出的可能誘發先天性心臟病的13項因素進行多因素分析,其中5項進入回歸模型,工廠、負性生活事件、感冒為危險因素(P<0.05),補充復合維生素以及補充葉酸為保護因素(P<0.05)。見表3。
表1 兩組新生兒母親一般情況比較(±s,n)

表1 兩組新生兒母親一般情況比較(±s,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因素 病例組(n=30) 對照組(n=30) t/χ2 P年齡(歲) 27.31±6.25a 28.21±6.48 0.5475 0.5882孕產次(次) 1.47±0.32a 1.44±0.35 0.3465 0.7315文化程度 中學以下 7a 6 0.0982 0.7540中學 10a 12 0.2871 0.5921中學以上 13a 12 0.0686 0.7934家庭收入(元/年) 11582.21±1572.20a 11616.82±1560.38 0.0856 0.9324民族 漢族 27a 26 0.1617 0.6876其他少數名族 3a 4居住地 城鎮 18a 16 0.2715 0.6023農村 12a 14

表2 兩組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孕婦孕期非遺傳因素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n(%)]

表3 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孕婦孕期非遺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先天性心臟病又被簡稱為先心病,該疾病是由于胚胎發育過程中心臟或者胸腔內大血管出現障礙所引起的先天性結構異常。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在世界范圍內均十分多見,發生率位居各種出生缺陷之首,約占世界活產嬰兒的1%,已成為了導致嬰幼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9]。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并非為單一因素造成,而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遺傳因素約占35%,而非遺傳的環境因素約占65%[10]。環境因素包括孕期病原微生物感染、孕期生理、心理因素、服用藥物、接觸煙酒以及各種物理化學因素、慢性病等。且地區不同導致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生態環境的差異也導致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具有地域性特點[11]。本研究通過單因素和多因素的結合分析方法,對本院孕期先天性心臟病的非遺傳性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
研究結果顯示,孕期受噪音影響,處于裝修環境或居住于工廠及附近,接受被動吸煙,出現感冒,服用藥物,受到負性生活事件影響以及接觸有害物質、化學制劑、農藥等,均為先天性心臟病的孕期非遺傳性危險因素。
本次研究顯示,孕期或者孕前居住地位于農藥工廠、化工廠等為導致先天性心臟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原因在于該類工廠在進行生產期間一般會釋放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比如砷、鉛、鎘等均具有較強的導致畸形的作用,且目前對化工廠釋放的廢氣,排放出的廢水等管理仍不完善,導致有毒物質散布在空氣或水質中,從而使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率大幅提升[12]。孕期遭遇負性生活事件也會導致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風險增加。其原因在于負性生活事件會引起孕婦的心理應激反應,導致血液低密度脂蛋白及總膽固醇等指標出現上升,孕婦免疫力下降,從而引起心血管疾病。同時孕期負性生活事件導致孕婦分泌過多的激素,釋放糖皮質激素、腦啡肽等神經介質,從而影響胎兒大腦、心臟發育。有關研究顯示[13],孕期經歷失業、親人離世、離婚等會增加胎兒心臟圓錐動脈干畸形的發生率。感冒被普遍認為是引起先天性心臟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14],本研究結果也對此進行了證實。孕期感染會致使胎兒心臟右室發生梗阻。且感冒時多伴有發熱癥狀,孕婦機體溫度過高也會引起細胞死亡,以及胎兒血管畸形,從而發生先天性心臟病。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15],孕期補充適量的復合維生素能夠有效的預防先天性心臟病,同時服用適量的葉酸對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發生率的降低效果明顯,與本次研究結果相一致。孕期營養物質的缺乏會導致母體胎盤功能紊亂,造成胎兒先天畸形。大部分葉酸和維生素均具有較佳的抗氧化活性,在孕早期服用能夠有效地預防胎兒心臟遭到應激的損害,且可預防孕婦出現維生素缺乏而導致血漿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上升而誘發先天性心臟病的情況。因此,孕婦在孕期合理搭配飲食,加強營養的同時可補充適量的維生素和葉酸,降低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孕期非遺傳因素中的工廠、負性生活事件、感冒等13項可能增加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風險,而在孕期補充復合維生素和葉酸能夠降低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孕婦應注意盡量避免接觸各類危險因素,盡早補充維生素和葉酸,均衡營養,降低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率。
[1]胡卉,劉珍,李小洪,等.孕早期非遺傳因素與先天性心臟病的病例對照研究.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1):3420-3424.
[2]張金榮,趙遠.孕前及孕早期非遺傳因素與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相關性研究.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1):2351-2353.
[3]劉艷,黃鵬,孫曉如,等.母體環境因素暴露與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病因關系探討.中國工程科學,2015,17(6):41-44.
[4]謝勝男,李能,王建敏,等.孕期危險因素與兒童先天性心臟病關系的Meta分析.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42(5): 547-550.
[5]周天津,羅亞玲,周雪晴,等.中國先天性心臟病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重慶醫學,2016,45(9):1240-1243.
[6]李俠,謝勝男,王寅,等.圍孕期先天性心臟病危險因素的1∶2配比病例對照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4,35(9):1024-1027.
[7]李進,李亞蕊.先天性心臟病患兒151例影響因素分析.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6,10(5):641-644.
[8]陳曉媛,胡劼,王錦,等.圍孕期危險因素暴露與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的臨床流行病學觀察.中華醫學雜志,2015,95(9):701-704.
[9]Yoshida A,Morisaki H,Nakaji M.Genetic mutation analysis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non-syndromic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J Hum Genet,2016,61(2):157-162.
[10]Azhar M,Ware SM.Genetic and developmental basis of cardiovascular malformations.Clin Perinatol,2016,43(1):39-53.
[11]郭明,石靜云,易彬,等.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4,29(6):390-393.
[12]Chaix MA,Andelfinger G,Khairy P.Genetic testing i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 clinical approach.World J Cardiol,2016,8(2):180-191.
[13]袁靜泊,龔方戚,黃先玫,等.圍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發病及其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浙江預防醫學,2015,27(3):217-220.
[14]李玉哲,王晨虹,賴彩芹,等.孕早期環境因素對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的影響.中國婦幼保健,2015,30(5):742-744.
[15]白明輝,高曉宇,亢楊,等.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相關危險因素的研究.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2):1862-1864.
Comparative case research of influence by pregnancy non-genetic factor effect 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JIANG Hai-zhan.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Maoming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Maoming 5250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by pregnancy non-genetic factor efffect 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MethodsThere were 30 women with diagnosed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newborn as medical case group and 30 women with healthy newborn as control group.Influence by pregnancy non-genetic factor efffect 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was analyzed.Results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ge,gravidity and parity history,education background,household income,nationality,place of residence in wome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13 factors as noise,decoration and factories were single non-genetic factors f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risk factors f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s factories [OR=1.862,95%CI=(1.033,3.246)],negative sexual events[OR=2.162,95%CI=(1.264,3.696)],and cold [OR=1.904,95%CI=(1.197,3.038)],and protective factors for preventing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s multivitamin supplementation [OR=0.434,95%CI=(0.253,0.749)]and folate supplementation [OR=0.468,95%CI=(0.261,0.853)].ConclusionAs non-genetic factors in pregnancy,factories,negative sexual events and cold can increase risk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while supplementation of multivitamin and folate can reduce incidenc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Pregnancy; Non-genetic fact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009
2016-09-06]
525000 茂名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