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峰
探究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后并發癥分析與防治對策
呂曉峰
目的對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后并發癥進行分析,并探究防治措施。方法100例鎖骨遠端骨折和肩鎖關節脫位患者,給予其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治療。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對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與Constant評分情況進行比較。結果100例患者在經過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8.00%,其中肩部發生脫鉤2例、肩鎖關節前方半脫位5例、鋼板遠端斷裂8例以及肩部疼痛3例,并且患者術后Constant評分明顯高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效果確切,可明顯改善患者肩關節功能,但應注意預防其并發癥發生,可通過正確選擇鋼板并進行預先彎曲后安放,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遠端骨折;肩鎖關節脫位;鎖骨骨折
臨床上鎖骨骨折是比較多見的疾病,其中主要的骨折類型為中遠端骨折與肩鎖關節脫位[1]。目前,一般是采用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治療,但臨床發現術后帶來的并發癥較多,因此對術后患者的并發癥進行防治極為重要的。為了對鎖骨鉤鋼板內固定的術后并發癥進行分析,以及探究防治措施,本文選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治療的100例鎖骨遠端骨折和肩鎖關節脫位患者,將其設定為探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治療的100例鎖骨遠端骨折和肩鎖關節脫位患者,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齡29~45歲,平均年齡(37.70±8.40)歲。本研究均取得了患者本人以及家屬的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使用X線進行檢查,對比分析患者的臨床癥狀,應用鎖骨鉤鋼板內固定的手術治療。對患者進行麻醉處理,使患者處于仰臥位置,墊高患者側肩后部,沿著縱行從患者側鎖骨外部到肩峰端切開,再順著肩峰后邊緣處以弧形切開,以骨折處為中心,做骨折致肩峰處橫行切口。并且盡可能較低地剝落鎖骨附著的肌肉組織以及骨膜[2]。對肩鎖關節部位進行清理,在對周圍組織進行分離后,貼緊肩峰皮質置入鎖骨鉤,確定位置正確后,對肩鎖關節與骨折端進行復位,使鋼板貼合在鎖骨以及肩峰下部位,固定皮質骨螺釘。需要在術之中對斷裂的斜方肌和三角肌進行修復,切口進行沖洗,并逐層關閉[3]。運用醫院的各種醫療儀器,來對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以及Constant評分情況進行分析。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通過觀察鎖骨遠端骨折和肩鎖關節脫位患者的Constant評分情況對應評價患者術后生活狀態,且觀察并發癥發生率來對鎖骨鉤鋼板內固定的術后并發癥進行分析。其中統計肩部發生脫鉤、肩鎖關節前方半脫位、鋼板遠端斷裂以及肩部疼痛例數來分析并發癥發生率。Constant評分情況包括疼痛、日常活動、肩關節活動范圍以及力量,滿分分別為15分、20分、40分以及25分。可以根據等級不同來對患者進行評分[4]:優為患者肩關節無疼痛感、并能自主進行活動;良為患者肩關節肌力中等,有輕微疼痛感,活動范圍有限;差為患者肩關節肌力較差,明顯疼痛,并且活動范圍有明顯限制。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并發癥情況 患者在經過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后,其并發癥發生率為18.00%,其中肩部發生脫鉤有2例(2.00%)、肩鎖關節前方半脫位5例(5.00%)、鋼板遠端斷裂8例(8.00%)以及肩部疼痛有3例(3.00%)。
2.2 手術前后的Constant評分情況 術后患者Constant評分為(89.34±2.22)分,明顯高于術前的(70.01±2.34)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100例患者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前后Constant評分比較(±s,分)

表1 100例患者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前后Constant評分比較(±s,分)
注:與術前比較,aP<0.05
時間 疼痛 日常活動 肩關節活動范圍 力量 Constant評分術前 10.01±2.34 13.33±2.22 28.23±2.88 18.88±1.78 70.01±2.34術后 13.01±2.32 18.33±1.34 36.01±2.34 21.00±1.23 89.34±2.22a
肩鎖關節與鎖骨部位是人類可以穩定其上肢與胸廓的主要部位。其中發生肩鎖關節脫位與鎖骨骨折的幾率比較高,如果治療不及時或不能采用正確的治療方法,將會嚴重威脅著患者的正常生活[5]。應用鎖骨鉤鋼板內固定同常規的固定重建鋼板或克氏針比較,療效更為顯著,其設計特征完全符合患者肩鎖關節與鎖骨部位特點,較大地提高了固定效果[6]。本研究表明,患者在經過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后,患者Constant評分為(89.34±2.22)分,明顯高于術前的(70.01±2.34)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在經過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后,其并發癥發生率為18.00%,其中肩部發生脫鉤有2例(2.00%)、肩鎖關節前方半脫位5例(5.00%)、鋼板遠端斷裂8例(8.00%)以及肩部疼痛有3例(3.00%)。本研究數據表明了應用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治療效果很明顯,但術后發生的并發癥也較多。臨床發現術后帶來的并發癥較多,多為肩部疼痛,其主要是由于固定的鋼板不能較好地貼附在患者鎖骨部位,在強行下壓進行固定時,就會刺激患者肩峰下骨膜,使患者肩部疼痛感加劇[7]。因此選擇合適的鋼板以及事先解剖復位骨折端,可避免患者骨折遠端下移重疊。預彎可以減少患者的疼痛感。常見的并發癥還有肩鎖關節前方半脫位,這是由于鋼板鉤部塑形不佳,鎖骨鉤位置沒有置于肩峰后方,導致上翹力量較大,手術后使患者肩軸過度內旋。并發癥還有鋼板斷裂、肩峰下骨溶解等,這都是不適宜的手術處理所導致的[8,9]。
綜上所述,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效果確切,可明顯改善患者肩關節功能,但應注意預防其并發癥發生,可通過正確選擇鋼板并進行預先彎曲后安放,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1]馮暉,張傳開,孟磊,等.鎖骨鉤鋼板與克氏針內固定治療肩鎖關節脫位的療效評價.河北醫學,2013,19(4):496-498.
[2]吳曉明,高偉,李凡,等.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后并發癥分析與防治對策.中華骨科雜志,2012,32(4):331-338.
[3]盧永.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后并發應力骨折原因分析及對策.中外醫療,2013,32(6):75-77.
[4]吳強.鎖骨鉤鋼板治療胸鎖關節脫位及鎖骨胸骨端骨折15例.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23):3494-3495.
[5]林旺,林偉民,王盈盈,等.鎖骨鉤鋼板與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不穩定性胸鎖關節前脫位效果比較.山東醫藥,2015,55(45):87-88.
[6]靳旭東.鎖骨鉤板固定術治療肩鎖關節脫位的臨床分析.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18(6):45-46.
[7]鄧洲銘,魏坦軍,金偉,等.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后并發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應用解剖學研究.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1,28(12):2218-2220.
[8]黃俊伍,羅軼,張春林,等.解剖型鋼板與鎖骨鉤鋼板治療鎖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療效.中華創傷雜志,2012,28(12):1073-1077.
[9]葉家寬,余斌佳,葉福生,等.改良Weaver-Dunn手術與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肩鎖關節脫位的病例對照研究.中國骨傷,2014,27(1):4-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035
2016-09-09]
014000 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骨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