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曙錚
宮腔鏡手術在治療子宮縱隔畸形的不孕不育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馬曙錚
目的探析宮腔鏡手術在治療子宮縱隔畸形的不孕不育患者中的效果。方法86例子宮縱隔畸形的不孕不育患者,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觀察組實行宮腔鏡手術,對照組實行經腹子宮縱隔切除術,比較兩組患者的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分娩率。結果觀察組出血量、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術前,觀察組有4例分娩,分娩率為9.30%;對照組有5例分娩,分娩率為11.63%,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24,P>0.05)。兩組患者術后分娩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07,P>0.05),且均明顯高于術前。結論子宮縱隔畸形的不孕不育患者應用宮腔鏡手術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子宮縱隔畸形;不孕不育;宮腔鏡手術;效果
子宮縱隔畸形是臨床上一種最為常見的子宮畸形,易導致妊娠患者流產及早產,或者使適齡女性不孕不育,對女性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1,2]。為探究宮腔鏡手術對子宮縱隔畸形的不孕不育治療效果,本研究選取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子宮縱隔畸形的不孕不育患者86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經本人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醫學倫理委會審批通過,排除宮腔鏡手術禁忌及合并其他臟器疾病。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年齡23~36歲,平均年齡(28.67±5.64)歲,其中原發性不孕19例、繼發性不育24例;觀察組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29.13±5.12)歲,其中原發性不孕20例、繼發性不育2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經腹子宮縱隔切除術,術前做好各項輔助檢查,對患者進行連續硬膜外麻醉后,于腹臍恥間正中做切口,逐層打開進入宮腔,充分暴露子宮在術野下,利用鼠齒鉗提取縱隔,將縱隔順著子宮壁切除,切除后進行常規子宮吻合術。觀察組則實施宮腔鏡手術,手術期選擇在患者月經干凈后3~7 d,同樣采取硬膜外麻醉,在手術前一晚將硅膠管置入患者宮頸內促進宮頸軟化,并將濃度為5%的葡萄糖液作為子宮擴張劑,注入適量生理鹽水于膀胱中提高B超顯像的質量。手術操作時,取膀胱截石位,為患者鋪墊消毒巾,將患者宮頸部位充分暴露,并明確好宮腔鏡深度及排盡空氣,置入宮腔鏡于患者宮腔內,進行全程B超監護,實施子宮縱隔切除術,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取針狀電極、環形電極或微型剪將縱隔切開,待患者宮腔形態恢復后行切口縫合。兩組患者在術后均給予常規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比較手術治療效果;對患者的術前分娩情況進行記錄,術后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比較患者術前、術后的分娩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出血量、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出血量、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出血量、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出血量(ml) 手術時間(min) 住院時間(d)觀察組 43 25.76±8.53a 52.34±14.92a 3.57±0.36a對照組 43 63.25±9.85 70.35±16.62 6.65±1.32t7.656 3.265 5.214P<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分娩率比較 術前,觀察組有4例分娩,分娩率為9.30%;對照組有5例分娩,分娩率為11.63%,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24,P>0.05)。術后,觀察組有36例分娩,分娩率為83.72%;對照組有34例分娩,分娩率為79.0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07,P>0.05)。兩組患者術后分娩率均明顯高于術前。
子宮縱隔是子宮在發育的過程中,兩側苗勒管側方融合發生異常而在子宮腔內形成縱隔,可表現為雙子宮、縱隔子宮、雙角子宮等子宮畸形,不僅破壞宮腔形態,還對患者的生育功能以及妊娠結局產生危害,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3]。傳統方式對子宮縱隔進行治療是采用經腹子宮縱隔切除術,對患者的創傷較大,使患者的術后身體恢復較慢,延長住院時間,且術后可能產生宮腔粘連等并發癥,不利于患者預后。為提高子宮縱隔畸形的不孕不育分娩率,需積極采取有效的手術措施提高療效。
本次研究發現,實行宮腔鏡手術的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優于實行經腹子宮縱隔切除術的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在術后的分娩率為83.72%,顯著高于術前的9.30%,可見宮腔鏡手術的治療效果更優。而宮腔鏡是一種新型微創技術,臨床上可廣泛用于診斷和治療子宮腔內病變疾病,有關研究表明,使用B超以及子宮輸卵管造影存在約有15%的誤診率,而使用宮腔鏡可提升疾病的診斷準確率,特別是聯合B超檢查,能夠更清晰觀察宮腔畸形,有效降低疾病的誤診率[4]。在宮腔鏡下對患者進行子宮縱隔切除術,具有電切、電凝的效果以及創傷小、疼痛輕等優勢,有效控制患者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促使患者的子宮形態恢復正常。牟英輝[5]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實施宮腔鏡手術治療子宮縱隔畸形中,不需要切開患者的子宮肌壁,不會過多影響子宮的正常分娩功能,使子宮的修復時間得到縮短,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正常妊娠。該手術在手術過程中還可發現子宮內的宮腔粘連、子宮黏膜下肌瘤等其他疾病,若患者出現此類病情,可及時采取手術治療,提高患者的妊娠幾率。
綜上所述,對子宮縱隔畸形的不孕不育患者采用宮腔鏡手術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和提高患者的分娩率,值得在臨床上研究推廣。
[1]郭淑華.宮腔鏡手術在治療子宮縱隔畸形的不孕不育患者中的作用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1):72-73.
[2]劉秋香.宮腔鏡下輸卵管插管通液治療不孕不育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醫學工程,2013,21(1):94-95.
[3]張文香,周永麗.宮腔鏡檢查在不孕不育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吉林醫學,2013,34(24):5002-5003.
[4]李明霞.不孕不育癥宮腔鏡診治的生殖預后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7):100-101.
[5]牟英輝.宮腔鏡手術在治療子宮縱隔畸形的不孕不育患者中的價值.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4,18(5):379-38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069
2016-08-31]
467000 河南省平頂山市計劃生育科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