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 侯廣軍 耿憲杰 張現偉
腹腔鏡治療小兒復雜性闌尾炎的臨床效果觀察
周良 侯廣軍 耿憲杰 張現偉
目的分析腹腔鏡治療小兒復雜性闌尾炎的臨床效果。方法96例復雜性闌尾炎患兒,依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43例)和研究組(53例)。對照組行傳統開腹手術醫治,研究組行腹腔鏡手術醫治。比對兩組臨床療效、復發率與并發癥情況。結果研究組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分別為(13.58±4.07)ml、(26.90±8.14)h、(6.11±1.90)d,均優于對照組的(29.46±10.47)ml、(40.63±9.41)h、(10.38±3.89)d(P<0.05)。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5.66%)及復發率(15.09%)均低于對照組(25.58%、58.14%)(P<0.05)。結論給予患兒腹腔鏡手術醫治可縮短肛門排氣時間與住院時間,并降低復發率與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腹腔鏡;小兒;復雜性闌尾炎;開腹手術
闌尾炎疾病為常見性急腹癥,小兒復雜性闌尾炎多發于7~12歲,因患兒闌尾壁較薄,炎癥可通過黏膜而擴散至漿膜層,而且患兒的闌尾腔比較纖細,梗阻后可發生血運障礙,疾病早期可能出現腹膜炎或穿孔[1]。目前多予以復雜性闌尾炎患兒腹腔鏡手術醫治,為明確腹腔鏡手術的醫治效果,研究針對本院收治的96例復雜性闌尾炎患兒臨床資料予以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至本院接受手術醫治的96例復雜性闌尾炎患兒的臨床資料,依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43例)與研究組(53例)。對照組女21例,男22例,年齡2~12歲,平均年齡(6.13±2.96)歲,病程11 h~4 d,平均病程(2.10±1.28)d;研究組女27例,男26例,年齡26~74歲,平均年齡(6.47±2.56)歲,病程13 h~4 d,平均病程(2.24±0.98)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行腹腔鏡手術,于患兒臍部位置行一5mm的弧形切口,設立氣腹,壓力約8~12mm Hg(1mm Hg= 0.133 kPa),之后放入觀察孔,恥骨及上方部位為輔助孔,右上腹為主操作孔。觀察清楚后將腹腔內的膿液吸盡,分離患兒闌尾周圍粘連,使用絲線對闌尾根部與系膜進行結扎,并在結扎線上方3mm處割斷闌尾,將其置于標本袋內,經過操作孔取出,荷包包埋闌尾殘端。對照組行傳統開腹手術醫治,在右中下腹位置行剖腹切口或是右下腹位置行麥氏點切口,應用常規手段切除闌尾,患兒闌尾根部使用常規性荷包包埋,腹腔處使用生理鹽水清洗,內皮縫合手術切口。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肛門排氣的時間、手術時間、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復發率及并發癥(殘端炎、切口感染以及腹腔膿腫)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指標比較 研究組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分別為(13.58±4.07)ml、(26.90±8.14)h、(6.11± 1.90)d,均優于對照組的(29.46±10.47)ml、(40.63±9.41)h、(10.38±3.89)d(P<0.05)。見表1。
2.2 兩組復發率與并發癥情況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5.66%)及復發率(15.09%)均低于對照組(25.58%、58.14%)(P<0.05)。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出血量(ml) 肛門排氣(h) 住院時間(d)研究組 53 106.49±14.88 13.58±4.07a 26.90±8.14a 6.11±1.90a對照組 43 86.23±12.74 29.46±10.47 40.63±9.41 10.38±3.89

表2 兩組復發率與并發癥情況比較[n(%)]
急性闌尾炎屬于外科疾病,患兒若發生穿孔或壞疽,很可能進展為復雜性闌尾炎,患兒各機體組織比較薄弱,患上闌尾炎后疾病病情較成年患者嚴重,若救治不當可引起諸多并發癥[2]。為探討腹腔鏡手術的醫治效果,本研究針對本院收治的96例復雜性闌尾炎患兒臨床資料予以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出血量、肛門排氣以及住院時間優于對照組,并發癥及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與鄭現成[3]的研究結果相似,表明予以患兒腔鏡手術醫治能縮短肛門排氣時間與住院時間,并降低復發率與并發癥發生率。腹腔鏡手術具有住院時間短、恢復快、并發癥少及創傷小的特點,用于復雜性闌尾炎醫治其效果確切,因此廣受患兒家屬與操作醫師青睞[4]。腹腔鏡能減少對患兒腸管的翻轉與牽拉,減輕腸壁間與紗布間的摩擦力度,而且對患兒筋膜與肌肉損傷較小,可避免割斷其體壁與肌肉神經,并緩解患兒疼痛,縮短下床時間。因患兒大網膜發育尚未完善,采取開腹手術醫治時需用到生理鹽水,使用鹽水沖洗患兒腹腔可使腔內膿液擴散。腹腔鏡具有手術視野寬廣的優勢,能將隱秘位置的殘余滲液吸盡,盡量清理感染灶[5]。此外腹腔鏡術的三孔法可延長腹膜創口之間的距離,防止腹膜粘連或是腹壁切口發生感染,而且將割除的闌尾放入標本袋內再取出,能減少筋膜、內臟與病灶的接觸,繼而避免腹腔再次感染。術中設立人工氣腹后可放入腹腔鏡,通過腹腔鏡操作者能全面觀察患兒盆腔與腹腔情況,有效發現消化道穿孔、Meckel憩室等病變,提高診斷準確率,超聲刀操作能減少手術出血量,減輕因熱力傳導而造成的副損傷。關于予以患兒腹腔鏡手術醫治的膿液排出量有待再次分析研究。
綜上所述,給予患兒腔鏡手術醫治不僅能縮短肛門排氣時間與住院時間,而且還能降低復發率與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1]王建堯,吳宙光,葉曉爍.腹腔鏡治療小兒復雜性闌尾炎的臨床治療研究.黑龍江醫藥,2016,29(2):342-344.
[2]白鵬.腹腔鏡治療復雜性和非復雜性闌尾炎的療效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1):64-65.
[3]鄭現成.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復雜性闌尾炎的效果對比研究.河南醫學研究,2016,25(1):125-126.
[4]張莉.經臍無瘢痕腹腔鏡治療復雜性闌尾炎30例的臨床效果觀察與護理.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19):2921-2922.
[5]陸利紅,顧新,金兵.開腹手術與腹腔鏡手術治療復雜性闌尾炎的臨床效果對比.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4):822-82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078
2016-09-19]
450000 鄭州市兒童醫院小兒普外科
侯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