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鴿鴿 魏立平
不同溶栓藥物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及療效分析
余鴿鴿 魏立平
目的探討不同溶栓藥物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及療效分析。方法10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隨機分成靜脈溶栓組1(尿激酶溶栓50例)和靜脈溶栓組2[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 50例]。對比觀察兩組的病情緩解度以及治療效果。結果治療4周后,靜脈溶栓組2的治療總有效率優于靜脈溶栓組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靜脈溶栓對治療急性腦梗死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及重要的治療意義,且rt-PA明顯優于尿激酶治療,可在臨床借鑒應用。
急性腦梗死;尿激酶;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靜脈溶栓
急性腦梗死是近幾年臨床上最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該病起病急,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復發率、致殘率。尤其是老年患者,一旦發病會危及生命,并且該病逐漸年輕化,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沉重負擔,因此尋找有關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方法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曾有相關報道指出,治療急性腦梗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靜脈溶栓,其治療目的就是溶解血栓,挽救缺血半暗帶,疏通腦動脈,恢復腦區的血液供應,防止腦組織缺血引發的不可逆損傷。尿激酶屬于溶栓一代藥物,該藥可對纖溶酶原進行催化,使其形成纖溶酶,以此來降低血液中的纖維凝塊及凝血因子等[2]。rt-PA是二代溶栓藥物,此藥物也可激發纖溶酶發揮療效,且對整個血循環系統作用輕微,出血風險低,逐漸應用于溶栓治療中。本研究對不同溶栓藥物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進行了分析討論,現將體會介紹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治療的10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靜脈溶栓組1和靜脈溶栓組2,各50例。靜脈溶栓組1患者年齡36~83歲,平均年齡(61.25±7.52)歲,發病時間<6 h。靜脈溶栓組2患者年齡33~84歲,平均年齡(61.58±7.38)歲,發病時間<4.5 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靜脈溶栓組1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建立靜脈通道,將尿激酶按20萬單位/kg加入到100 ml生理鹽水中,30 min內滴完。靜脈溶栓組2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rt-PA治療,總劑量0.9 mg/kg,先于2 min內靜脈注射總量的10%,再將余量加入生理鹽水中進行滴注60 min[3]。溶栓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觀察患者各個敏感部位是否出現出血并發癥。
1.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在4周后的療效并加以康復護理后神經功能改善情況。療效判斷標準[4]:①顯效:治療后患者神經功能改善率為80%~100%;②有效:治療后患者神經功能改善率為20%~80%;③無效:治療后患者神經功能改善率<20%。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的軟件對所選取的數據及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4周治療后,靜脈溶栓組1顯效32例,有效10例,無效8例;靜脈溶栓組2顯效40例,有效8例,無效2例,靜脈溶栓組2的治療情況優于靜脈溶栓組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 [n,n(%)]
急性腦梗死具有發病急、病死率高的特點,因此對人類健康有著巨大威脅[5]。此病治療的關鍵是治療時間和治療方法,及早的發現和入院治療是保證治療效果的關鍵。目前針對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治療方法中,靜脈溶栓的療效最值得肯定[6]。經報道發現,現代醫學最常用的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溶栓藥物有兩種:尿溶酶和rt-PA。尿激酶屬于溶栓一代藥物,而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是二代溶栓藥物,相比之下,二代藥物較一代藥物更好地激發纖溶酶發揮療效,且對整個血循環系統作用輕微,這就說明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具有更好的療效和安全性,在增加了藥物效果的同時,還降低出血的風險,逐漸并廣泛地應用于溶栓治療中。
本研究通過對比兩種溶栓藥物的療效發現,rt-PA治療的患者神經功能改善情況均高于尿溶酶治療的患者,這說明rt-PA的療效要好于尿激酶的療效,符合現代醫療的理念。但在臨床實踐中,rt-PA的價格較為昂貴,若經濟條件許可,此藥可成為治療急性腦梗死的首選,醫生可根據條件選擇合適的藥物更好的進行治療。
[1]孫高慧,高志強,高俊風,等.小劑量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觀察.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16):12-14.
[2]楊喜珍.38例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對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治療與結果分析.臨床醫學,2014,24(1):60.
[3]盧先富.急性腦梗死應用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的臨床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1,6(3):145-146.
[4]劉艷紅,王霞,王愛華.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與尿激酶對腦梗的效果與觀察.中國醫療保健,2013,23(9):1266-1268.
[5]陳珊,傅正英.急性腦梗死治療的最新進展.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9(15):1187-1189.
[6]張會娟,李道明,歐陽軍.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與尿激酶療效的對比與應用.中華內科雜志,2014,44(11):856-85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124
2015-10-14]
471000 河南省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