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
中西醫結合治療對腫瘤性貧血患者Hb、WBC、SF、PLT值變化的影響
李藝
目的探究中西醫結合治療對腫瘤性貧血患者血紅細胞 (Hb)、白細胞(WBC)、血清鐵蛋白(SF)以及血小板(PLT)值變化的影響。方法120例腫瘤性貧血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進行治療,干預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配合中藥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的Hb、WBC、SF、PLT值進行比較分析,探究中西醫結合治療對腫瘤性貧血患者的各項指標變化的影響。結果干預組的總有效率為91.7%,高于對照組的46.7%,且干預組患者的Hb、WBC、SF、PLT值變化幅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對腫瘤性貧血患者Hb、WBC、SF、PLT值變化有著重要的影響,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的康復治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中西醫結合;腫瘤性貧血;臨床療效;影響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我國的醫療衛生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臨床中,腫瘤患者往往會伴隨貧血癥狀的發生,傳統的治療方式是使用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患者的貧血狀況,然而長期使用也會使紅細胞生成素反應降低[1,2]。必須找出科學、有效的方式改善腫瘤性貧血患者的身體狀況。為了探究中西醫結合治療對腫瘤性貧血患者Hb、WBC、SF以及PLT值變化的影響,選取本院120例腫瘤性貧血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現總結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20例腫瘤性貧血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每組60例。其中干預組患者男29例,女31例,年齡48~72歲;對照組患者男28例,女32例,年齡46~75歲。兩組患者均符合腫瘤性貧血的臨床診斷標準,且無其他伴隨病癥。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進行治療,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皮下注射150~200 IU/kg,3次/周,注意監測紅細胞壓積,Hb恢復后停藥。干預組在此基礎上在配合中藥進行治療。方選八珍湯加味,黨參15 g、當歸15 g、白術15 g、茯苓15 g、熟地黃20 g、赤芍15 g、川芎10 g、炙黃精15 g、枸杞子15 g、炙甘草10 g,上方溫水浸泡后煎煮,取汁200 ml,二煎取汁150 ml,分2次溫服,1劑/d,連服1個療程30 d。
1.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3]經過為期1個療程的治療,對兩組患者的Hb、WBC、SF以及PLT值的變化情況進行比較分析。治愈:治療后,患者的Hb、WBC以及SF、PLT指標均正常,不良癥狀消失;顯效:患者的Hb抑制Ⅱ度,與治療前有明顯的改善,癥狀有所減輕;無效:患者的Hb抑制為Ⅳ度,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出現加重的現象。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指標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Hb、WBC、SF、PLT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為期1個月的治療,干預組患者的臨床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經過治療,干預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1.7%,對照組為4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79.4±2.7a85.6±1.8b78.6±1.6 80.3±1.2組別 例數 時間 Hb(g/L) WBC(×109) SF(μg/L) PLT(×109/L)干預組對照組60 60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74.2±4.5a83.1±3.5b74.6±3.8 76.2±3.5 2.8±0.3a3.6±1.4b2.7±0.5 3.1±1.1 16.2±3.6a21.3±4.6b17.5±3.8 14.2±4.6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惡性腫瘤隨著病情的發展往往會伴隨貧血的發生,使患者的機體功能下降,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一般情況下,對腫瘤性貧血患者多采用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進行治療,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人體鐵代謝,對貧血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并且能夠抑制感染的發生,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4]。然而這種治療方式的總有效率較低,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患者的貧血問題。中藥八珍湯由人參、茯苓、甘草、白術、當歸、熟地、白芍、川芎組成,具有益氣補血之功效。實驗結果證實八珍湯能顯著促進正常小鼠、正常大鼠的脾淋巴細胞和混合脾淋巴細胞產生集落刺激因子,顯著提高血虛大鼠脾淋巴細胞和混合脾淋巴細胞分泌CSFs 的水平,明顯促進正常小鼠肺條件培養液中CSFs的生成[5]。八珍湯組對外周血的Hb、WBC、SF以及PLT值有治療作用;骨髓造血組織含量、骨髓巨核細胞數和血竇含量均有提升作用。
總之,在臨床中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性貧血患者,治療效果明顯,患者的Hb、WBC、SF以及PLT值都得到了明顯的增長,能夠有效促進患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張亞軍.中西醫結合治療對腫瘤患者26例生存質量的影響.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5(3):52-53.
[2]黃小芳.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性貧血臨床觀察.亞太傳統醫藥,2015,11(6):109-110.
[3]柏璐,魏光敏.中西醫結合療法對腫瘤放化療患者臨床影響觀察.亞太傳統醫藥,2014,10(1):67-68.
[4]胡傳杏子.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性貧血的臨床觀察與分析.當代醫學,2014,18(18):154-155.
[5]聶金娜,蔡萬德,王迪.八珍湯及其所含方劑對血虛小鼠造血功能的影響.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23(2):16-1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139
2015-10-19]
650021 云南省中醫醫院腫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