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江偉 李蕓 李樹國
微創軟通道液化技術與開顱手術治療顱內出血比較
姚江偉 李蕓 李樹國
目的探究微創軟通道液化技術治療顱內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106例顱內出血患者按不同術式進行分組,對照組52例采用傳統開顱手術,觀察組54例予以微創軟通道液化技術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血腫量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44%,與對照組90.38%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微創軟通道液化技術治療顱內出血臨床療效顯著,手術方式簡單,創傷小,值得推廣。
微創軟通道液化技術;顱內出血;開顱手術
顱內出血是最為常見的臨床疾病之一,是指腦部血管出現破裂引起出血,對周圍的神經組織產生壓迫而引起腦組織水腫[1]。顱內出血以高血壓腦出血較為常見,具有較高的致殘、致死率,病情急重,臨床治療需及時對血腫予以清除,以減輕腦水腫、避免對患者的腦組織造成進一步損傷[2]。本研究對顱內出血患者予以微創軟通道液化技術治療,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2015年7月本院經臨床檢查確診為顱內出血的患者106例,按不同術式進行分組。觀察組54例,男36例,女18例;平均年齡(59.51±1.12)歲;平均病程(3.07±1.13)h;出血部位:28例基底節,15例腦葉,7例小腦,3例丘腦,1例腦干。對照組52例,男35例,女17例;平均年齡(59.14±1.32)歲;平均病程(3.12±1.07)h;出血部位:26例基底節,13例腦葉,8例小腦,3例丘腦,2例腦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予以微創軟通道液化技術治療:術前通過CT檢查了解血腫大小、形狀與位置等基本情況,對穿刺方向及穿刺點予以確認。穿刺時對皮層血管和重要的腦功能區位需予以避讓,以顱板及血腫最大層面中心的最近距離確定穿刺深度。行局部麻醉,采取T型螺紋鉆(直徑3~4mm)刺破硬腦膜,沿穿刺方向將顱腦外引流器置入,采用注射器進行回抽,可見陳舊性血流后,邊沖洗邊進行吸引,將2~4 U尿激酶(輔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4225)注入,夾管2 h進行引流。定期CT復查,對血腫的吸收及引流情況進行了解,將引流管縫合固定,外口接引流瓶、三通閥,切口進行包扎。對照組均采用傳統的開顱手術對顱內出血進行治療。
1.3 評價指標 ①治療前和治療后8 d對兩組GCS評分及血腫量進行觀察。GCS評分主要包括:睜眼動作、言語反應、運動反應三項,總分15分,正常:15分,輕度昏迷:14~12分,中度昏迷:11~9分,重度昏迷:≤8分,其中4~7分者預后極差,≤3分多不能生存。根據CT 檢查結果通過多田公式進行血腫量計算,血腫量(ml)=(長×寬×層面)/2[3]。②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依據CT 復查顯示的血腫吸收程度進行療效判定,標準如下:顱內血腫減少>90%為基本痊愈;18%<血腫減少≤90%為進步;減少<18%為無效。總有效率=(基本痊愈+進步)/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GCS評分及血腫量對比 兩組治療前GCS評分及血腫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GC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血腫量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療效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44%,與對照組90.38%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GCS評分及血腫量對比(±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GCS評分及血腫量對比(±s)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與本組治療前對比,bP>0.05
組別 例數 GCS評分(分) 血腫量(ml)治療前 治療后8 d 治療前 治療后8 d觀察組 54 8.36±1.87 12.83±2.42ab 36.48±3.74 6.31±1.25ab對照組 52 8.42±1.79 10.13±2.02b 36.34±3.86 8.69±1.14b

表2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n(%)]
顱內出血具有較大的危害,臨床治療主要以減輕患者腦水腫、及時清除血腫為主,避免對腦組織造成進一步的損傷,傳統的開顱手術療效確切,但其較大的醫源性損傷容易對患者的康復造成了較大的影響[4]。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微創穿刺手術治療顱內出血具有操作更簡單、創傷小、費用低等優勢,降低了對腦組織的損傷,具有較高安全性[5]。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GC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微創軟通道液化技術治療顱內出血,患者術后意識狀態恢復更加優異,安全性較高;治療后觀察組血腫量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微創軟通道液化技術可有效清除血腫,治療更徹底,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治療過程中兩組均無再次出血,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44%與對照組90.38%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兩組治療方式均可有效治療顱內出血,治療效果確切,安全性高,可有效治療患者疾病。
綜上所述,微創軟通道液化技術治療顱內出血臨床療效顯著,手術方式簡單,創傷小,值得推廣。
[1]傅建華,王茂武.立體定向軟通道微創血腫穿刺外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研究.臨床醫學工程,2014(7):867-868.
[2]鄭博文,梅杰,陳智明,等.微創軟通道液化技術治療顱內出血效果觀察.白求恩醫學雜志,2015,13(5):528-529.
[3]陳當,吳錦坤,陳治標.微創軟通道治療腦出血80例臨床分析.卒中與神經疾病,2013,20(5):311-312.
[4]熊國文.經前額入路軟通道微創治療28例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探討.中國現代醫生,2015,53(30):31-35.
[5]鄭偉杰,林運全,金永壽,等.定向軟通道微創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研究.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3):60-6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031
2016-03-25]
458000 河南能源化工集團鶴煤總醫院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