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智學 謝敬東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治療效果觀察
龐智學 謝敬東
目的觀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療效。方法83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采用單盲法分為對照組(43例,采用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和觀察組(40例,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對比兩組療效。結果兩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正常時間,排氣恢復正常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術后24、48 h的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用于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手術創傷小,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復。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急性結石性膽囊炎;開腹膽囊切除術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為一種臨床急腹癥,發病急,癥狀明顯而且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臨床首選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方法為手術,主要為開腹膽囊切除術以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1]。本次研究中,對比開腹膽囊切除術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效果,指導后期臨床治療,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83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采用單盲法分為對照組(43例)和觀察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22~60歲,平均年齡(41.0±12.7)歲,平均病程(1.5±0.2)d,單發結石18例,多發結石25例,膽囊炎類型:單純性15例,化膿性16例,壞疽性12例;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23~59歲,平均年齡(41.0±12.0)歲,平均病程(1.4±0.3)d,單發結石20例,多發結石20例,膽囊炎類型:單純性12例,化膿性12例,壞疽性1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實施連續硬膜外組織麻醉,做右上腹腹直肌切口,進腹后對膽囊周圍粘連實施分離,充分顯露膽囊;直接明確膽囊管位置,可先進行處理,之后切除膽囊,其余則在膽囊底部處切開膽囊全層,長度為0.5~1.0cm,從該切口位置,將膽囊內容物清除干凈,探針引導并對膽囊管進行分離,靠近膽總管0.5cm處將膽囊管切斷,近端進行結扎以及縫扎。膽囊切除術實施時,在肝臟組織0.5cm處,將膽囊前壁、后壁全層組織全部切除。膽囊窩處實施置管引流,術后24~48 h拔管,并鼓勵患者下床活動,有利于胃腸功能早日恢復,方便進食。觀察組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患者取仰臥體位,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建立CO2氣腹,常規四孔法操作,放入腹腔鏡,用電剪和電凝鉤分離粘連,充分顯露膽囊,Calot三角容易被周邊組織遮住,可用抓鉗對周邊組織按壓,靠近壺腹部處向右上推壓膽囊體部,便于充分顯露Calot三角區,在三角區粘連分離時,要具備一定張力,若可見清晰的三管-壺腹,先用鈦夾將膽囊管鉗閉,之后切下膽囊動脈結扎后膽囊。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統計兩組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腸鳴音恢復正常時間、排氣恢復正常時間),其中腸鳴音恢復正常標準,患者進入病房后,每間隔2 h,責任護理人員分別在左上腹、左下腹、右下腹、右上腹處聽診,如有2個上述部位腸鳴音次數≥3次,表明腸道功能恢復正常。統計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情況。患者入院當天,術前1 d,術后24、 48 h取清晨8:00空腹靜脈血,送交醫院化驗室,根據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C反應蛋白水平進行監測。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觀察指標比較 對照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正常時間、排氣恢復正常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分別為(25.10±5.50)h、(49.20±7.01)h、(56.30± 10.84)min、(292.20±16.20)ml、(9.85±2.66)d、(5033.5±116.8)元;觀察組分別為(11.15±2.02)h、(24.74±4.10)h、(71.10±12.59)min、(166.58±21.02)ml、(6.60±1.89)d、(6120.5±137.8)元。兩組各指標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2.2 不同時間點C反應蛋白比較 兩組患者入院當天、術前1 d的C反應蛋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24、48 h的C反應蛋白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時間點C反應蛋白比較(±s,μg/L)

表1 兩組不同時間點C反應蛋白比較(±s,μg/L)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bP>0.05
組別 例數 入院當天 術前1 d 術后24 h 術后48 h對照組 43 1230.5±17.2 1282.6±17.1 6314.5±40.5 6526.1±42.5觀察組 40 1240.5±19.2b 1268.0±18.3b 3271.5±29.5a 3512.8±31.0a
據統計,當前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發病率不斷增加,其中老年患者比較多發,再加上老年患者容易并發多種慢性疾病,增加臨床治療難度[2]。臨床分析認為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發生原因為,膽囊管被結石阻塞,出現膽囊內滯留膽汁,繼發細菌感染,而出現的急性炎癥。當前臨床學者一致認為,外科手術是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主要原則[3]。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進步,急性結石性膽囊炎開始嘗試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且被臨床廣泛接受。傳統的開腹手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其優勢為操作直觀,充分暴露,雖然操作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仍有明顯的缺點,如術中出血量大,所作出的手術切口大,不利于手術切口的早日恢復[4]。而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因其微創、手術療效顯著、安全可靠,明顯優于傳統手術,為臨床首選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方法[5]。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正常時間、排氣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P<0.05)。C反應蛋白作為急性炎癥的一個重要評估標準,也是一種保護性生理反應機制,主要緣于細胞免疫以及體液免疫分泌。其水平高低直接反映患者受損程度,水平越高,表明受損程度越嚴重。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受損程度輕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創傷小,應用安全,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1]張福春,丁寶玉,劉新茹.超聲引導下經皮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治療高齡急性膽囊炎患者圍術期管理.中國療養醫學,2014,23(9):815-816.
[2]徐磊先,郭永順.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療效的比較.中國民康醫學,2015,27(5):53-54.
[3]郭寶玉.老年急性膽結石性膽囊炎的外科治療體會.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6(2):81-82.
[4]何祥飛.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作臨床觀察.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7):25-26.
[5]南旭,李曉娟.非結石性急性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護理配合分析.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9):16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044
2015-05-29]
110013 沈陽市紅十字會醫院(龐智學);沈陽醫學院(謝敬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