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君
前交通動脈瘤的顯微手術夾閉與血管栓塞術臨床效果分析
張培君
目的探究前交通動脈瘤的顯微手術夾閉與血管栓塞術的臨床效果。方法58例前交通動脈瘤患者,按照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32例,顯微手術夾閉)和治療組(26例,血管栓塞術)。將兩組患者的手術時機以及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和評價。結果對照組痊愈率為81.25%,治療組為80.77%,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無論是顯微手術夾閉還是血管栓塞術治療前交通動脈瘤均效果顯著,在不同的時機選擇恰當的治療手段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且血管栓塞術在術中顯露困難的動脈瘤更具優勢。
前交通動脈瘤;顯微手術夾閉;血管栓塞術
前交通動脈瘤是一種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動脈瘤疾病,在顱內動脈瘤疾病中其發病率占到1/3以上,在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治療方法為顯微手術夾閉與血管栓塞術[1]。本文研究中就對本院收治的58例前交通動脈瘤患者采用顯微手術夾閉與血管栓塞術。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09年1月1日~2015年3月31日本院收治的5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32例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33~78歲,平均年齡(48.36±10.63)歲。22例存在意識障礙,5例存在不同嚴重程度的肢體偏癱,5例視神經損傷。治療組26例患者中男15例,女11例。年齡32~74歲,平均年齡(48.23±10.41)歲。20例存在意識障礙,3例存在不同嚴重程度的肢體偏癱,2例視神經損傷,1例存在動眼神經麻痹。所有患者均伴有突發性惡心、嘔吐以及腦膜刺激征。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可進行研究。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影像學檢查 對所有患者進行腦部CT檢查,發現額葉血腫患者9例,破入腦室患者5例,前縱裂池積血44例。對患者進行全腦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確診為前交通動脈瘤患者。這些患者中共存在62個動脈瘤,其中多發性動脈瘤3例,單發性動脈瘤52例,合并同側后交通動脈瘤2例,基底動脈瘤1例。動脈瘤直徑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58例患者動脈瘤直徑(n,%)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采用Yasargil翼點入路開顱手術夾閉法。其中有21例患者在發病后72 h內對其進行手術治療,另有11例患者在發病后延遲到3~14 d進行手術治療[2]。實驗組的患者采用電解脫彈簧圈(GDC)介入栓塞術治療,所有患者均在發病后72 h內對其進行手術治療。所有患者在治療之后均對其進行為期一年的隨訪,在隨訪的過程中觀察并記錄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必要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CT檢查[3]。調查并記錄患者治療后是否復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中7例術中出現動脈瘤破裂出血,術后26例痊愈,4例恢復良好,1例偏癱,1例死亡。其中偏癱1例主要是手術之后發生腦梗死伴肢體偏癱。死亡1例系術后發生顱內血腫,在手術過程中對其進行瘤頸夾閉時發生大出血。對患者進行隨訪后,未出現復發。治療組患者中2例術中出現動脈瘤破裂出血,術后21例痊愈,2例恢復良好,1例偏癱,1例死亡,1例植物性生存。在對患者進行隨訪的過程中發現有3例出現復發。對照組痊愈率為81.25%,治療組為80.77%,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前交通動脈是連接雙側大腦前動脈之間血流代償與平衡的主要通道,對于維持機體平衡有著重要的作用。從前交通動脈所發出的穿支動脈向后運行對前穿質、視交叉以及下丘腦起到供應作用,通過對解剖面的觀察發現在該區域血管較為復雜。再加之動脈瘤破裂之后會因為大量出血而與周圍的組織粘連,這也就進一步增加了影像學診斷難度[4]。目前對前交通動脈瘤患者進行治療時最常用的兩種治療方法包括血管內栓塞術與開顱動脈瘤頸夾閉術,這兩種方法在治療前交通動脈瘤方面各具優勢。
通過翼點入路可以使得大部分顱內動脈瘤充分的暴漏出來,有助于手術操作并且手術路徑相對較少,通過該種方法可以減輕對腦組織的牽拉,在顯微技術的輔助下簡單、快捷的實施手術,對于有效的降低手術中破裂出血的發生率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通常情況下對患者術中出現動脈瘤破裂出血較為常見,因此確保手術過程中良好的手術顯露是降低動脈瘤出血的關鍵方法[5]。對于動脈瘤頸對其進行有效的夾閉是確保手術成功的必要條件,在對瘤夾進行選擇時需要對動脈瘤夾扁后的形狀進行全面的考慮。為了保障夾閉完全,需要動脈瘤夾長超過瘤頸夾扁后2mm左右。
前交通動脈瘤周圍的血管不僅數量多而且分布較為復雜,對于比較微小的動脈瘤將難以檢查出來。因此為了降低檢查的疏漏,在檢查的過程中腦血管造影選擇多個部位投照。在急性出血期內發生栓塞,需要把握好彈簧圈致密的程度。尤其是在填塞的過程中把握好程度,防止造成動脈瘤的破裂[6]。在手術的過程中要對患者是否出現并發癥進行嚴密的觀察,防止患者出現腦血管痙攣以及動脈瘤破裂。本文研究發現對照組患者中7例術中出現動脈瘤破裂出血,術后26例痊愈,4例恢復良好,1例偏癱,1例死亡。治療組患者中2例術中出現動脈瘤破裂出血,術后21例痊愈,2例恢復良好,1例偏癱,1例死亡,1例植物性生存。
綜上所述,無論是顯微手術夾閉還是血管栓塞術治療前交通動脈瘤均效果顯著,在不同的時機選擇恰當的治療手段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且血管栓塞術在術中顯露困難的動脈瘤更具優勢。
[1]董全永.顯微手術夾閉與血管栓塞術治療腦動脈瘤的療效探討.中外醫療,2013,32(23):89-90.
[2]劉東醫.顯微手術夾閉與血管栓塞術治療腦動脈瘤的療效.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22):99-100.
[3]肖平雄.顯微手術夾閉與血管栓塞術治療腦動脈瘤的療效分析.吉林醫學,2015,36(7):1335-1336.
[4]周濟,易良,許民輝.早期顯微手術夾閉治療前交通動脈瘤167例及其預后影響因素分析.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4,19(3):142-144.
[5]李明.經翼點入路顯微手術治療前交通動脈瘤臨床分析.昆明醫科大學,2015.
[6]廖巍,林偉標,林少華,等.顯微手術夾閉和介入栓塞治療前交通動脈瘤的對比研究.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8):3100-310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089
2016-04-28]
524037 湛江中心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