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戈鋒 李柏振 溫書泉
胰腺炎患者應用低劑量全器官動態容積CT檢查的研究分析
鄧戈鋒 李柏振 溫書泉
目的探究低劑量全器官動態容積CT在胰腺炎診斷中的優勢及其臨床應用價值。方法40例胰腺炎患者作為觀察組,40例胰腺正常的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使用低劑量全器官動態容積CT對其胰腺組織進行灌注成像,分析比較兩組受檢者的血液容量(BF)、特定區域組織(100 g)的血液容積總量(BV)、血流從動脈流入到從靜脈流出的時間(MTT)和對比劑由毛細血管內皮進入細胞間隙的單向傳輸速度(PS)。結果觀察組BF為(78.41±18.43)ml/(100 g·min),BV為(13.97±3.66)ml/100 g,MTT為(11.47± 5.12)s,PS為(22.45±9.41)ml/(100 g·min);對照組BF、BV、MTT、PS分別為(171.83±24.67)ml/(100 g·min)、(20.14±4.41)ml/100 g、(6.51±3.74)s、(13.78±8.15)ml/(100 g·min)]。觀察組BF、BV明顯低于對照組,MTT、PS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低劑量全器官動態容積CT能夠對胰腺疾病的血流動力學進行定量分析,對胰腺組織灌注成像以及胰腺疾病的診斷具有較大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低劑量全器官動態容積CT;胰腺炎;研究分析
近年來,胰腺炎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且發病原因較為復雜,若不能及時發現并對其進行治療,極易轉變為胰腺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因此,及時對胰腺炎進行診斷對胰腺炎的治療十分重要。而以往CT探測器存在寬度較窄、掃描時間長以及X射線劑量大的問題,無法實現對全部胰腺進行灌注成像分析。隨著CT探測器寬度增加以及掃描速度的大幅提升,現已實現對全部胰腺進行低劑量CT灌注成像[2]。為進一步探明其臨床應用價值,本院采用低劑量全器官動態容積CT對全胰腺進行灌注成像,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研究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8月~2014年3月在本院治療的胰腺炎患者40例作為觀察組,納入標準:年齡<80歲,生命體征較平穩,且能夠承受CT灌注掃描。排除因嚴重疾病不能耐受高壓注射造影劑、碘過敏患者以及不適宜接受X射線掃描者。并選擇同期來本院進行體檢的胰腺正常健康志愿者40例作為對照組。整項研究開始之前,所有受檢者均完成碘過敏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兩組受檢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受檢者一般資料比較(n,±s)

表1 兩組受檢者一般資料比較(n,±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性別(男/女) 年齡(歲) 體重(kg) 體質量指數(kg/m2)觀察組 40 22/18a 48.7±7.6a 67.41±7.45a 23.7±4.9a對照組 40 19/21 49.5±8.1 68.53±7.82 24.1±5.1 χ2/t 0.0503 0.4555 0.6558 0.3577P0.8226 0.6500 0.5139 0.7215
1.2 方法 所有受檢者均采用日本東芝320排容積CT進行胰腺灌注掃描,先對受檢者行常規腹部平掃以確定準確的胰腺部位,接著用高壓注射器對受檢者靜脈滴注非離子型對比劑(優維顯370mg/ml,70ml,注射流率為6.0ml/s)及生理鹽水(20ml,注射流率為6.0ml/s)。注入完畢后5 s對受檢者胰腺部位進行連續動態容積CT掃描,具體參數為:電壓120 kV,電流100 mA,曝光次數18次,球管旋轉時間0.5 s,層厚0.5mm,覆蓋范圍18cm。
1.3 觀察指標 使用相關的計算機軟件采集單位時間內流經定量組織的BF、BV、MTT、PS[3]。對比分析兩組受檢者的各項數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BF和BV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MTT和PS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胰腺CT各參數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胰腺CT各參數水平對比(±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BF[ml/(100 g·min)] BV(ml/100 g) MTT(s) PS[ml/(100 g·min)]觀察組 40 78.41±18.43a 13.97±3.66a 11.47±5.12a 22.45±9.41a對照組 40 171.83±24.67 20.14±4.41 6.51±3.74 13.78±8.15t19.1868 6.8091 4.9475 4.4048P<0.05 <0.05 <0.05 <0.05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胰腺炎的發病率也隨之升高,其發病原因較為復雜,且容易引發嚴重的并發癥[4],給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準確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顯得至關重要。以往CT探測器存在寬度較窄,不能夠單次對完成對整個胰腺進行完整的灌注成像,且掃描時間長以及X射線劑量大的問題,對患者的承受能力要求較高[5]。但隨著CT探測器寬度增加以及掃描速度的大幅提升,現已實現對全部胰腺進行低劑量CT灌注成像[6]。且據相關研究顯示,胰腺組織血液供應比較豐富,灌注能力強[7],在胰腺組織發生病變之后,其微循環以及血流動力學變化比較明顯,采用低劑量全器官動態容積CT對胰腺組織進行灌注成像,對胰腺組織病變具有極高的診斷價值[8]。本研究通過使用低劑量全器官動態容積CT對所有受檢者的胰腺組織進行灌注成像后發現,胰腺炎患者的BF為(78.41±18.43)ml/(100 g·min)、BV為(13.97±3.66)ml/100 g,而健康體檢者的BF和BV分別為(171.83±24.67)ml/(100 g·min)、(20.14±4.41)ml/100 g,且由此可以看出在胰腺出現病變之后,血流動力學出現明顯改變,與之相關的參數均與健康人有著極大的差別。
綜上所述,低劑量全器官動態容積CT能夠對胰腺疾病的血流動力學進行定量分析,對胰腺組織灌注成像以及胰腺疾病的診斷具有較大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周璐,張兆琪,于薇,等.320排動態容積CT對冠狀動脈狹窄的診斷價值.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3,21(5):445-448.
[2]李希波,曾衛東,古育芳,等.低劑量全器官動態容積CT在胰腺組織灌注成像中的應用價值.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0): 133-134.
[3]馬曉璇,時惠平,于梅艷,等.640層容積CT低劑量胰腺全器官灌注成像技術探討.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4): 1033-1036.
[4]崔斌,趙長伶,賀建新,等.全胰腺CT灌注成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1,27(8):1629-1632.
[5]聶國軍,杜飛舟,李建浩,等.320排CT一站式成像技術在胰腺炎診斷中的應用初探.醫療衛生裝備,2012,33(11):57-59.
[6]童秋云,陳偉建,周潔潔,等.320排低劑量容積CT灌注成像對急性腦出血后繼發性腦缺血的應用研究.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7(14):6270-6275.
[7]戚躍勇,鄒利光,王爽,等.胸痛三聯一站式動態容積CT檢查的臨床價值及意義.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4,7(1): 44-46.
[8]彭晉,李亮,吳貴華,等.320排動態容積CT診斷冠狀動脈變異的臨床研究.東南國防醫藥,2013,15(3):212-2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090
2016-05-25]
523980 東莞市沙田醫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