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沃聯 梁景強 黃琪述 陳錦華
尿激酶聯合抗結核藥胸腔內注入對結核性包裹性胸腔積液的治療效果
周沃聯 梁景強 黃琪述 陳錦華
目的探討對結核性包裹性胸腔積液患者采用尿激酶聯合抗結核藥胸腔內注入療法的臨床效果。方法86例結核性包裹性胸腔積液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2例)與治療組(44例)。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抗結核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行尿激酶聯合抗結核藥胸腔內注入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93.2%高于對照組73.8%,胸腔積液吸收時間和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抽液總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尿激酶聯合抗結核藥胸腔內注入治療結核性包裹性胸腔積液療效較好。
結核性包裹性胸腔積液;尿激酶;抗結核藥
肺結核是臨床引起胸腔積液的常見疾病,結核性胸腔積液是一種滲出性積液,如果臨床沒有及時采取有效干預措施或治療不佳,極易引起包裹性胸腔積液,甚至可誘發胸膜增厚粘連及肺膨脹受限[1]。尿激酶胸腔內注射是治療胸腔積液常用方法,本研究采取尿激酶聯合抗結核藥胸腔內注入的方式對結核性包裹性胸腔積液進行治療,旨在探討結核性包裹性胸腔積液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案,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結核性包裹性胸腔積液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42例)和治療組(44例)。男52例,女34例;年齡21~45歲,平均年齡(27.2±10.7)歲;病程7~90 d。結核診斷:根據患者臨床表現、細菌學、CT或X線等影像學檢測以及診斷性抗結核治療確診。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常規抗結核治療,并進行常規的營養支持、糾正電解質紊亂等治療。
1.2.1 對照組 患者行胸腔穿刺引流:超聲引導下行胸腔穿刺,行胸腔穿刺抽液引流處理,穿刺操作者為有經驗的高年資醫師,具體操作步驟參考文獻[2]。在穿刺及引流期間密切注意患者有無不適。
1.2.2 治療組 患者完成穿刺引流后,注入溶解利福平300mg、異煙肼 100mg 、尿激酶(10萬U)的50ml生理鹽水,患者可適當變化體位以使藥物充分接觸。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治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彩超檢查顯示無胸腔積液,無胸膜肥厚;有效: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胸水吸收> 80%或肋膈角少量積液,胸膜輕度增厚,存在胸膜粘連;無效:完成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改變或者有加重趨勢,胸腔積液無減少或加重,出現大量包裹性分隔;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②對比兩組患者抽液總量、液體吸收時間及住院時間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治愈18例,有效2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3.2%(41/44);對照組分別為13、18、11例,總有效率為73.8%(31/42)。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5<0.05)。
2.2 兩組抽液總量、胸腔積液吸收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治療組患者在胸腔積液吸收時間、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抽液總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85>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抽液總量、胸腔積液吸收時間、住院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抽液總量、胸腔積液吸收時間、住院時間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 例數 抽液總量(ml) 胸腔積液吸收時間(d) 住院時間(d)對照組 42 2729±381 23.2±4.1 24.3±5.6治療組 44 2836±428b 16.3±3.8a 16.8±4.5at1.783 4.212 4.197P0.085 0.020 0.021
結核性胸膜炎的發生與結核桿菌及其代謝產物對機體的刺激及患者處于高度變態反應狀態而對結核菌及其代謝產物的敏感性增高有一定關系[1]。如果患者早期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積液中大量纖維蛋白沉淀于胸膜發生“纖維素苔”,使胸膜形成網絡狀粘連,導致多房性胸腔積液生成從而形成包裹。結核性包裹性胸腔積液患者,除了按要求進行規律的抗結核治療外,通過胸腔穿刺引流導出積液也是不可忽視的治療手段,但是如何有效地阻斷并溶解胸腔內纖維分隔,消除腔內多房性是該病治療的難點[3]。尿激酶是臨床常用溶栓藥物,主要是通過激活纖溶酶原生成纖溶酶以有效降解胸腔中內纖維蛋白,降低胸腔積液粘連性、清除胸膜分隔,有利于胸水的吸收和充分引流,對患者引流量、胸膜厚度、肺功能等可以起到明顯改善的作用[4]。
本研究對結核性包裹性胸腔積液患者采用尿激酶聯合抗結核藥胸腔內注入的療法,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胸腔積液吸收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抽液總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也表明在胸腔內將尿激酶和抗結核藥物同時注入并不會加重積液粘稠度和胸膜粘連。
綜上所述,對結核性包裹性胸腔積液患者采用尿激酶聯合抗結核藥胸腔內注入的療法可以提高治療總有效率,降低住院時間,減輕患者負擔。
[1]Gu Y,Zhai K,Shi HZ.Clinical value of tumor markers for determining cause of pleural effusion.Chin Med J (Engl),2016,129(3):253-258.
[2]林明貴,黎曉林,張廣宇,等.超聲引導下胸腔穿刺抽液并注入尿激酶治療結核性包裹性胸腔積液.臨床肺科雜志,2009,14(4): 469-471.
[3]郝延紅,李婉寧,席俊峰.胸腔閉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療胸腔積液的療效.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2):5018-5019.
[4]楊俊勇,宋庭君.尿激酶治療無包裹性結核性胸腔積液的Meta分析.中華肺部雜志(電子版),2015,8(6):50-5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116
2016-03-22]
東莞市醫療衛生科技計劃一般項目支持(項目編號:2016105101267)
523200 東莞市望牛墩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