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釗勇 陳斌 鄧志華
單側與雙側穿刺經皮椎體成形術在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治療中的比較
劉釗勇 陳斌 鄧志華
目的探討單側與雙側經椎弓根入路行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PVP)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OVCFs)的臨床療效及價值。方法55例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26例行單側椎弓根入路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作為單側組,29例行雙側椎弓根入路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治療作為雙側組,通過術后觀察疼痛緩解程度、骨髓泥分布滲透情況,并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骨水泥填充量、X線照射次數。結果兩組手術順利完成,單側組再手術時間(29.5±2.84)min和術中X線曝光次數(9.46±0.76)次少于雙側組的(49.7±1.03)min、(19.51±0.68)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出血量、注入骨水泥量及術后24 h 視覺模擬評分(VAS)上,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VP治療OVCFs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微創技術,單、雙側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均達到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前者在手術時間、安全性等方面更具優勢,而對于壓縮程度重、術中骨水泥彌散充盈不佳的病例則應選擇后者。
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經皮椎體成形術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見骨折之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1]。保守治療雖然對其有肯定的治療效果,但長期臥床引發的并發癥是最大的弊端,且保守治療過程較長,對患者還是家屬均造成生理和心理上巨大的負擔。PVP可以短時間內緩解患者疼痛,且創傷小,療效肯定,是目前廣大骨科醫師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的選擇。目前PVP術主要有兩種,分別為單側PVP術和雙側PVP術,但其療效仍存在爭議[2]。本次研究就二者在疼痛緩解程度、手術時間、骨水泥填充量、X線照射次數、下地行走時間及住院時間上進行比,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骨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5例老年椎體壓縮性骨折病例,26例行單側椎弓根入路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作為單側組,29例行雙側椎弓根入路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治療作為雙側組。單側組中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齡69.9歲,雙側組中男13例,女16例,平均年齡68.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患者有明確外傷史,腰背部疼痛癥狀明顯,體查局部壓痛明顯,無脊髓神經受壓癥狀體征;②X片提示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核磁共振成像(MRI)明確為新鮮椎體骨折且CT確定椎體后壁完整及椎弓根無骨折;③患者無嚴重心功能及凝血障礙。
1.3 手術方法及術后處理 患者均采用靜脈麻醉,取俯臥位。首先用克氏針在C臂機下行體表定位標記,常規皮膚消毒鋪巾,標記處2%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小尖刀開約3 mm小口,置入穿刺針并在C臂機反復透視下再次確定位置并緩慢進針,于側位透視下確認進針方向正確,進針至椎體前1/3后停止。配骨水泥,待其于拔絲狀態后取出內芯,將骨水泥緩慢推入椎體內,當其分布接近椎體后壁時停止注入,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記錄注入骨水泥劑量。在骨水泥完全凝固前取出手術器械,傷口止血覆蓋敷料。雙側組:操作基本同單側組,于雙側注入骨水泥。兩組患者術前均常規使用一次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后觀察生命體征及雙下肢活動情況,術后第1天下床活動;術后予復查X片觀察有無骨水泥漏。
1.4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手術的手術時間、骨水泥填充,X線曝光次數。于術后24 h采用VAS評分評價兩組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緩解情況,分數越高,疼痛越明顯。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手術順利完成,單側組再手術時間和術中X線曝光次數少于雙側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出血量、注入骨水泥量及術后24 h VAS評分上,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患者術后均復查X片,結果顯示椎體骨水泥充盈均勻,均無骨水泥滲漏。
表1 兩組觀察指標比較比較(±s)

表1 兩組觀察指標比較比較(±s)
注:與雙側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出血量(ml) 注入骨水泥量(ml) 術中X線曝光次數(次) 術后24 h VAS評分(分)單側組 26 29.5±2.84a 1.56±0.33 3.16±0.18 9.46±0.76a 3.77±0.58a雙側組 29 49.7±1.03 3.24±0.51 4.17±0.20 19.51±0.68 3.14±0.57P0.001 0.106 0.693 0.001 0.272
老年由于骨質疏松癥發病率高,發生椎體壓縮性骨折尤為常見,是老齡社會面臨的嚴峻挑戰。在美國,2005年OVCFs的醫療花費達到169億美元,預計在2025年將會增加到253億美元[3]。
對于OVCFs,PVP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微創手術方式,可以短時間內減輕患者疼痛,恢復椎體部分高度,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因此PVP目前在臨床上已得到廣泛應用。目前有研究[4,5]均認為單側和雙側椎體成形術對OVCFs均有肯定的療效,術后VAS評分較術前均有明顯改善,而在術后VAS評分兩組間差異并無顯著性意義,與本研究結果相符。但何種術式更具優勢,在患者身上選擇單側還是雙側入路尚存在爭議。
劉夏君等[6]認為在OVCFs中,骨水泥是否超過中線分布在臨床療效上并無差異,故在單側穿刺骨水泥無法過中線分布時應選擇行雙側穿刺。Chen等[7]研究也提出當對側充盈不理想是方才選擇雙側穿刺。本研究中單側穿刺即可達到滿意的骨水泥彌散。此外有研究認為,在單側穿刺中選擇合適的穿刺位置同樣可以取得滿意的療效,治療胸腰椎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可優先考慮單側PVP。Yang等[8]的研究分析結果指出,在椎體骨折壓縮程度較輕的患者身上單側椎體成形術更為合適,與雙側椎體成形術相比具有減少麻醉風險、出血、手術時間及費用的優勢。而對于有較嚴重的椎體高度壓縮伴有劇烈疼痛的患者,則更應該考慮雙側椎體成形術。
PVP治療OVCFs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微創技術,單、雙側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均達到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前者在手術時間、安全性等方面更具優勢,而對于壓縮程度重、術中骨水泥彌散充盈不佳的病例則應選擇后者。
[1]周劍.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脊柱骨折的療效.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5):3322-3323.
[2]Mcgirt CCW M J.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a review of current management and multimodal therapy.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Healthcare,2013,6(default):205-214.
[3]Chen H,Tang P,Zhao Y,et al.Unilateral versus bilateral balloon kyph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rthopedics,2014,37(9):e828-835.
[4]高駿.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單側與雙側椎弓根入路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效果比較.中國醫藥導報,2015,12(2):44-46.
[5]李健,沈文龍,常興華.單側與雙側椎弓根入路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臨床療效比較.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15,37(2):145-148.
[6]劉夏君,王新虎,左春光,等.骨水泥單側與雙側分布對椎體后凸成形術療效影響.臨床骨科雜志,2015,18(2):141-145.
[7]Chen LH,Lai PL,Chen WJ.Unipedicle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spinal intraosseous vacuum cleft.Clinical Orthopaedics & Related Research,2005,435(435):148-153.
[8]Yang LY,Wang XL,Zhou L,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unilateral versus bilateral kyphoplasty fo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Pain Physician,2013,16(4):277-29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4.044
2016-02-22]
廣東省自籌經費類科技計劃項目(項目編號:粵科規財字2015-110號)
515041 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骨科
劉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