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志
氨茶堿聯合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臨床分析
付志
目的探討氨茶堿聯合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療效。方法10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僅給予二丙酸倍氯米松霧化吸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氨茶堿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后,對照組患者中臨床控制13例,顯效22例,好轉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6.0%;觀察組患者中臨床控制15例,顯效26例,好轉4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0.0%。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中出現咽干5例,聲嘶3例,惡心2例,咽部真菌感染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觀察組患者中出現惡心2例,咽干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氨茶堿聯合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治療支氣管哮喘能夠取得滿意療效,且不良反應少,值得推廣使用。
支氣管哮喘;氨茶堿;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
支氣管哮喘是由一系列細胞因子和炎性介質共同作用而導致氣道發生的彌漫性、反復發作性、變態反應性、炎癥性的疾病,臨床表現主要是反復發作性咳嗽、呼吸困難、喘息以及雙肺哮鳴音等[1]。近年來,本科采用氨茶堿聯合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治療該病,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科收治的10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36例,女14例;年齡18~71歲,平均年齡(43.5± 9.2)歲;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5±2.9)年。觀察組中男35例,女15例;年齡17~70歲,平均年齡(43.2±9.1)歲;病程1~17年,平均病程(6.6±3.5)年。兩組患者均為急性起病入院。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霧化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氣霧劑200 μg/次,3次/d,病情需要時可吸入沙丁胺醇氣霧劑,連續應用3個月。
1.2.2 觀察組 給予霧化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氣霧劑100 μg/次,且口服氨茶堿0.05~0.10 g/次,3次/d;病情需要時可吸入沙丁胺醇氣霧劑,連續應用3個月[2]。
1.3 療效評價標準[3]臨床控制:治療后患者的哮喘癥狀、肺部哮鳴音全部消失,最大峰值流速(PEF)≥預計值的80%;顯效:哮喘發作次數、肺部哮鳴音較治療前明顯減輕,PEF≥預計值的60%;好轉:哮喘癥狀、肺部哮鳴音較治療前有所減輕,PEF有所改善;無效:哮喘癥狀、肺部哮鳴音未見好轉或者加重。總有效率=(臨床控制+顯效+好轉)/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治療后,對照組患者中臨床控制13例,顯效22例,好轉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6.0%;觀察組患者中臨床控制15例,顯效26例,好轉4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0.0%。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不良反應 對照組患者中出現咽干5例,聲嘶3例,惡心2例,咽部真菌感染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觀察組患者中出現惡心2例,咽干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支氣管哮喘主要特征是氣道高反應性,病理基礎是氣道變應性炎癥,臨床上表現出反復發作性呼吸困難、喘息、胸悶、咳嗽等,清晨或夜間常加劇。目前,糖皮質激素是氣道非特異性炎癥的理想治療方法,早期吸入激素可產生明顯抗炎作用,作用機制主要是干擾機體花生四烯酸的代謝,減少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的合成,阻止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及活化,抑制體內細胞因子的合成,降低微血管的滲透性以及增加細胞膜β2-R合成等[4]。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能夠抑制嗜酸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的增加以及降低氣道高反應性,且與全身應用激素相比,對機體全身影響較小。吸入糖皮質激素的主要不良反應是聲音嘶啞及口咽部真菌感染,這與激素的吸入關系密切,故臨床上有必要減少糖皮質激素的使用量。
研究表明[5],氨茶堿除外舒張支氣管平滑肌作用,低劑量使用還起到抗炎、調節免疫的作用。氨茶堿能夠抑制體內細胞因子、炎癥介質的產生及釋放,降低過敏性的遲發反應發生率以及氣道反應性;低濃度的氨茶堿不僅可以增加外周血活化淋巴細胞的比例,抑制淋巴細胞自外周循環轉移至氣道,而且還可以促使嗜酸性粒細胞凋亡,從而發揮調節免疫的作用[5,6]。在治療支氣管哮喘中氨茶堿雖然與糖皮質激素的抗炎作用不同,但二者具有協調作用,聯合使用可以減少支氣管哮喘的發作次數、改善肺功能、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等,適合長期使用。本臨床研究中,治療后對照組患者中臨床控制13例,顯效22例,好轉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6.0%;觀察組患者中臨床控制15例,顯效26例,好轉4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0.0%。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中出現咽干5例,聲嘶3例,惡心2例,咽部真菌感染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觀察組患者中出現惡心2例,咽干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氨茶堿聯合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療效滿意,且減少了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值得在臨床上加強研究,進一步推廣使用。
[1]楊茂萱.布地奈德聯合特布他林吸入治療小兒哮喘35例療效觀察.中國當代醫藥,2010,17(7):41-42.
[2]田麗.小劑量吸入糖皮質激素結合小劑量氨茶堿治療輕中度哮喘的療效評價.中外醫療,2012,31(6):135.
[3]許章華.小劑量糖皮質激素吸入聯合小劑量氨茶堿治療輕中度哮喘的療效分析.醫學信息,2012,25(9):82-83.
[4]羅淑珊,何銳剛,林繼新.吸入糖皮質激素配合口服小劑量氨茶堿治療哮喘臨床觀察.現代醫藥衛生,2006,22(18):2790.
[5]曹雅靜.吸入糖皮質激素配合口服低劑量氨茶堿治療哮喘臨床觀察.實用藥物與臨床,2005,8(6):22-23.
[6]陳卓昌,丁娟娟,錢皓瑜,等.吸入性糖皮質激素聯合茶堿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的療效.中華醫學雜志,2013,93(14):1076-107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097
2016-09-01]
462000 漯河市中心醫院藥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