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春玲
慢性穩定性冠心病不同治療方法的預后比較
邢春玲
目的比較慢性穩定性冠心病不同治療方法的預后效果。方法84例慢性穩定性冠心病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2例。對照組予以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硝酸脂類等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尼可地爾治療。對所有患者隨訪6個月,比較兩組的預后情況。結果隨訪6個月后,對照組患者心絞痛發生率為28.57%、心血管事件發生率21.43%及支架內再狹窄發生率30.95%,觀察組心絞痛發生率為4.76%、心血管事件發生率2.38%及支架內再狹窄發生率9.52%,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常規藥物基礎上采用尼可地爾治療慢性穩定性冠心病,療效更佳,預后效果明顯。
慢性穩定性冠心病;尼可地爾;預后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以外的各種類型冠心病均稱為慢性穩定性冠心病,發病人群主要以勞力性心絞痛、陳舊性心肌梗死、無癥狀心肌供血不足以及血管重建后病情穩定的患者為主。在規范化的強化藥物治療下,仍有大部分患者會發生心絞痛及心力衰竭等癥狀,嚴重者還會誘發急性心肌梗死,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為緩解臨床癥狀,改善患者心功能,需進行冠狀動脈血運重建治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PCI)是患者血液循環重建的重要手段,優勢顯著,運用廣泛,但實施PCI術會造成機械損傷,加重局部炎癥反應,對患者預后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術后應加強管理,實施藥物干預[2]。本研究為找尋一種高效、合理的治療方案,進一步探討慢性穩定性冠心病不同治療方法的預后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4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慢性穩定性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確診為慢性穩定性冠心病;肝、腎功能無異常;3個月內未進行過外科手術;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參與本研究。按照不同的治療方法將患者分成觀察組(42例)與對照組(42例)。觀察組患者男24例,女18例;年齡58~76歲,平均年齡(64.37±5.63)歲。對照組患者男23例,女19例;年齡56~78歲,平均年齡(65.37±5.8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在PCI術前服用300mg氯吡格雷,PCI術后予以口服阿司匹林(山東仁和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2276),0.1 g/d;氯吡格雷(常州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153216),75mg/d;同時給予硝酸脂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藥物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尼可地爾(邯鄲市冀南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13023941)治療,5mg/次,3次/d。所有患者均持續治療6個月,參與研究期間每天需嚴格按照醫囑用藥,不可擅自更改藥量或者停藥。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由專門的隨訪人員對所有患者隨訪6個月,記錄治療期間患者心絞痛發生率、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及心肌梗死)發生情況以及支架內再狹窄情況,復查時支架置入段管腔內丟失>50%即可判定為支架內再狹窄。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隨訪6個月后,對照組患者心絞痛發生率、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及支架內再狹窄發生率均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n(%)]
冠心病的病理學特征為血管內皮炎癥性改變、功能受損,且貫穿于冠心病發生發展中的整個過程,血量重建對緩解心絞痛、改善心功能及預防心肌梗死等多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PCI是患者血液循環重建的重要手段,創傷小,療效顯著,臨床應用也越來越廣泛[3]。
PCI是通過球囊及金屬支架對狹窄的冠狀動脈進行機械性擴張,容易造成內膜受損導致內皮功能紊亂,引發多種炎癥發生,激活凝血機制,術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較高。為保護內皮功能減少炎癥發生,應予以抗炎綜合藥物治療,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存活率及預后情況[4]。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訪6個月后,對照組患者心絞痛發生率為28.57%、心血管事件發生率21.43%及支架內再狹窄發生率30.95%,觀察組心絞痛發生率為4.76%、心血管事件發生率2.38%及支架內再狹窄發生率9.52%,對照組患者心絞痛發生率、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及支架內再狹窄發生率均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尼可地爾用于防治慢性穩定性冠心病PCI術后并發癥效果顯著,能明顯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有效抑制炎癥反應及抗氧化反應,進而保護患者的心肌功能。尼可地爾具有開放鉀離子通道的作用,能促進細胞內鉀離子流出,縮短動作電位時限,使細胞內鈣離子水平明顯降低,阻斷舒張血管平滑肌,進而減少患者體內腺苷三磷酸(ATP)消耗。有研究顯示,尼可地爾不僅能改善患者心臟能量代謝,還可以促進心肌血液供應,減少心臟前后負荷,使外周動靜脈舒張,通過多種途徑緩解炎癥反應,達到心肌細胞不受缺血缺氧損害的作用[5,6]。
綜上所述,在常規藥物基礎上采用尼可地爾治療慢性穩定性冠心病,療效更佳,預后效果明顯。
[1]趙曉茜,駱雷鳴.紅細胞分布寬度對老年穩定性冠心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中國醫藥導報,2015,12(14):44-49.
[2]孫藝紅,胡大一,余金明.中國穩定性冠心病患者心率控制與β受體阻滯劑使用狀況分析.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6,19(1):19-26.
[3]楊美艷,韓博,田留洋,等.不同劑量氯吡格雷對高齡冠心病合并慢性腎病患者影響的研究.中華老年心血管病雜志,2016,18(2):136-138.
[4]彭紅玉,柳景華,呂志陽,等.血清內脂素水平與慢性穩定性冠心病的關系.中華動脈硬化雜志,2016,24(1):67-71.
[5]王未寒,王曉華,包麗芳,等.丹參飲合四妙勇安湯化裁對心血瘀阻證慢性穩定性心絞痛心肌缺血總負荷變化的臨床觀察.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8(5):581-583.
[6]趙傳海.慢性穩定性冠心病診治進展分析.求醫問藥(學術版),2011,9(3):4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134
2016-08-31]
450000 鄭州廣瑞醫院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