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小清
循證護理在婦科腫瘤疾病患者中的應用研究
甘小清
目的觀察循證護理在婦科腫瘤疾病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50例接受手術治療的婦科腫瘤疾病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一般組,各25例。試驗組患者實施循證護理,一般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對比兩組的疼痛程度、心理狀態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試驗組患者術后3、5 d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低于一般組;護理后試驗組患者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低于一般組;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一般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循證護理應用于婦科腫瘤疾病患者術后護理中,能夠有效緩解患者機體痛苦,改善患者心理狀態,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可作為婦科腫瘤疾病患者首選術后護理模式。
婦科腫瘤;循證護理;疼痛;心理狀態;并發癥
婦科腫瘤疾病是一類嚴重威脅女性機體健康的疾病,包括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宮頸癌、卵巢癌等[1]。目前,手術是我國臨床治療婦科腫瘤患者的常用方法,但術后會給患者造成較為嚴重的痛苦,也存在發生并發癥的風險。一部分患者在術后會喪失器官,較易產生不良情緒,不利于術后康復[2]。針對上述現狀,提示臨床應重視婦科腫瘤疾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循證護理是近年來才被應用于婦科疾病臨床護理中的一種護理模式,本次研究對該護理模式在婦科腫瘤疾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探討,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月接受手術治療的50例婦科腫瘤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病理類型:宮頸癌13例、卵巢癌12例、子宮肌瘤21例、子宮內膜癌4例。本次臨床研究在獲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和同意的情況下開展。將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一般組,各25例。試驗組年齡32~45歲,平均年齡(39.2±1.9)歲。一般組年齡30~45歲,平均年齡(39.5±1.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一般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包括環境護理、飲食護理、健康教育等。對試驗組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具體包括:①組建循證護理小組,根據患者對臨床護理的需要提出循證問題。②確定查詢關鍵詞,查閱醫學文獻、應用網絡技術尋找循證支持。③評價納入支持文獻的準確性和客觀性,根據具有準確性和客觀性文獻的中心思想為患者制定護理計劃。④對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術后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定期清掃患者病房,為患者更換干凈的床單和病服。及時與出現不良心理情緒的患者進行溝通,根據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制定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案,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做好患者術后切口感染、壓瘡等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3、5 d的疼痛程度以及實施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和術后并發癥情況。疼痛程度采用VAS進行評價,畫一條長度為10cm的線段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1cm代表1分,0的一端為無痛,10的一端為最痛,要求患者在最能體現自己疼痛的刻度處做標記。心理狀態采用HAMD評價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該量表中共包括17個問題,量表總分值為54分,評分<7分表示患者無抑郁,評分7~17分表示患者可能有抑郁,評分18~24分表示患者肯定有抑郁,評分>24分表示患者有嚴重抑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疼痛程度 試驗組患者術后3、5 d VAS評分低于一般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s,分)
注:與一般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術后3 d 術后5 d試驗組 25 5.2±0.6a 1.9±0.3a一般組 25 6.9±0.5 2.9±0.6t9.734 6.667P0.000 0.000
2.2 心理狀態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試驗組患者的HAMD評分低于一般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D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D評分比較(±s,分)
注:與一般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試驗組 25 18.2±3.6a 7.1±1.2b一般組 25 18.1±2.9 11.9±1.5t0.097 11.175P0.923 0.000
2.3 并發癥 試驗組1例患者術后出現切口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4.0%,一般組3例患者術后出現切口感染,3例患者發生壓瘡,并發癥發生率為24.0%;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一般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36,P=0.041<0.05)。
婦科腫瘤患者在手術和化療的過程中由于手術的應激性和化療藥物的相互作用,較易發生并發癥,不利于術后康復,因此加強對婦科腫瘤疾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3]。早期,我國臨床多對婦科腫瘤疾病患者實施一般護理,但較長一段時間的臨床應用發現,該種護理模式存在較大的盲目性,難以獲得令人滿意的護理效果,且較易引發護患糾紛,影響醫院形象[4]。近年來,臨床護理學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多種護理模式被應用于臨床護理中,循證護理模式也是其中之一。循證護理模式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從患者對臨床護理的需求出發,尋找科學的護理理論,并根據科學的護理理論為患者制定護理計劃,對患者實施臨床護理[5]。已經報道的臨床研究均證實該種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提高臨床護理的有效性,促進護患關系和諧。
本院對該種護理模式在婦科腫瘤疾病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價值進行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術后3、5 d VAS評分低于一般組;護理后試驗組患者的HAMD評分低于一般組;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一般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應用于婦科腫瘤疾病患者臨床護理中,能夠有效緩解患者機體痛苦和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可作為婦科腫瘤疾病患者首選術后護理模式。
[1]劉小莉,嚴小芬,張睿,等.循證護理在婦科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7):89-90.
[2]張英.循證護理在婦科腫瘤中的應用分析.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3(5):566-569.
[3]黃朝平,劉艷娟,羅艷榮,等.循證護理在婦科腫瘤病人術后康復過程中的應用研究.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4):11-13.
[4]鄧小欽.循證護理在婦科腫瘤患者術后康復過程中的應用研究.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11(8):1093-1095.
[5]莊玉琳.有關循證護理在婦科腫瘤中的應用探析.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10):16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189
2016-03-29]
518028 深圳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