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清麗
初產婦產后盆底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
曹清麗
目的探討對初產婦產后實施盆底康復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200例初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觀察組給予盆底康復治療,對照組給予盆底康復訓練,比較兩組盆底肌力測定情況和康復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性生活滿意度(86%)、臨床療效(98.0%)均高于對照組(54%、75%),尿失禁次數[(3.2±1.1)次/24 h]和尿漏量[(22.1±13.2)mg/24 h]均低于對照組[(5.4±2.3)次/24 h、(37.4±18.4)mg/24 h](P<0.05)。結論盆底康復治療初產婦產婦盆底功能障礙,療效顯著,值得推廣及運用。
盆底康復治療;初產婦;療效觀察
盆底作為女性重要的器官組織之一,主要是由三層肌肉和筋膜構成,發揮著承托和支持盆腔臟器以及參與多項生理活動的功能。產婦妊娠后常伴有一定程度的盆底功能問題。據統計,我國已婚女性中,近45%女性伴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因而產后盆底肌力恢復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近年來,廣東省樂昌巿人民醫院婦產科針對產后產婦運用盆底康復治療,取得顯著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2014年1月~2015年6月廣東省樂昌巿人民醫院婦產科收治的200分娩的足月、單胎、順產初產婦的臨床資料,所有產婦均為產后42 d,惡露干凈。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24.6±4.5)歲,所有產婦均進行體格檢查,無心律失常史、無植入性心臟起博器、排除神經系統疾病、感官反應正常、無泌尿系統腫瘤、結石、畸形等器質性疾病,孕前無生殖道感染,無漏尿癥狀和盆底器官脫垂及其他嚴重的產后并發癥。將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給予盆底肌訓練,具體方法:產婦取站立、仰臥和坐位等體位進行,排空膀胱、雙膝并攏。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收縮盆底肌10 s,放松10 s,重復以上動作,持續15min為1次。根據常人1次呼吸時間為6 s左右,為方便鍛煉采用2次呼吸時間為1次盆底肌收縮的持續時間。觀察組產婦則給予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具體方法:采用pHENXUSB4低頻神經肌肉高級智能治療儀(法國)進行治療,將電極放入產婦陰道中,控制電流,使其從0 mA逐漸增強,直到產婦感覺盆底肌肉發生收縮但無明顯不適為止;與此同時并配合生物反饋開展練習,練習時指導產婦將大腿微微分開,保持自然呼吸狀態,2次/周治療,20~30min/次,提醒產婦注意加訓練部位的肌肉,進而建立對應的肌感,以此消除產婦緊張情緒,最后指導產婦有意識開展盆底肌肉訓練[1]。
1.3 觀察指標和療效判定標準 6個月后,設計性生活滿意調查問卷調查患者的性生活滿意度。運用24 h標準尿墊試驗測試患者的漏尿次數和漏尿量,統計兩組患者臨床總有療效。療效判定標準[2]:顯效:經治療,產婦盆底肌肉恢復至正常水平;有效:經治療,產婦盆底肌肉明顯改善;無效:經治療,產婦盆底肌肉無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性生活滿意度、尿失禁次數、漏尿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性生活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而尿失禁次數和尿漏量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性生活滿意度、尿失禁次數、漏尿量比較 [n(%),±s]

表1 兩組患者性生活滿意度、尿失禁次數、漏尿量比較 [n(%),±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性生活滿意度 尿失禁次數(次/24 h) 漏尿量(mg/24 h)觀察組 100 86(86)a 3.2±1.1a 22.1±13.2a對照組 100 54(54) 5.4±2.3 37.4±18.4 χ2/t 18.74 7.36 -6.76P<0.05 <0.05 <0.05
2.2 兩組產婦盆底康復療效比較 觀察組顯效64例、有效34例、無效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8%,對照組顯效35例、有效40例、無效25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5%,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當前,盆底肌肉松弛已經成為產婦產后常見問題,而產婦盆底肌肉松弛會導致其出現尿失禁、子宮脫落等癥狀,而導致產婦盆腔臟器脫落的高危因素為陰道分娩,產婦臨產后宮縮引起的壓力以及先露部位對盆底的壓迫是引起盆底支持組織受損的主要原因之一,能夠在不同程度上對盆底支持組織帶來損傷,如韌帶損傷、筋膜損傷、筋肉和神經損傷等都可能引起生殖器官脫垂。然而若產婦急產、分娩時間延長,特別是第二產程時間過長以及胎頭和胎肩徑線過大等均可能引起會陰裂傷或者過度伸展,引起盆腔內筋膜和提肛肌被撕裂,不僅如此,陰道分娩還可能會對產婦的盆底組織帶來直接的機械損傷,導致個別產婦出現神經損傷和神經萎縮等,提高了產后功能性障礙發生率。因此為了減少上述情況的產生,提高產婦產后的生活質量,在產婦產后便指導其開展盆底康復治療,具有重要作用[3]。截至到目前,臨床上盆底康復治療的主要方法有盆底訓練法、盆底康復器以及生物反饋電刺激等。然而傳統的盆底訓練法的治療效果并不顯著,而生物反饋電刺激主要是借助探頭產生的不同強度的電流信號來刺激產婦盆底發生被動運動,通過刺激盆底的神經提高盆底肌肉的強度和彈性,另外還可以提高盆底神經的反應能力,喚醒受損的神經元,促進神經細胞功能的早日恢復。
在本文研究中,作者對100例初產婦運用盆底康復方式進行治療,6個月后隨訪,患者的盆底肌力情況明顯優于運用盆底功能訓練的對照組,另外接受盆底康復治療的產婦的臨床總有效率也明顯高于單純康復訓練的產婦,由此說明了盆底康復治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產婦產后盆底肌肉松弛的癥狀,降低產婦出現尿失禁、子宮脫垂的發生率,有助于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4]。本文中的盆底康復治療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一為電刺激,主要運用低頻電流進行陰道刺激,促進盆底神經和肌肉的自主收縮,提高產婦盆底肌肉的強度和彈性,不僅點刺激還能抑制膀胱興奮,預防肌肉萎縮;而另一種治療方法為生物反饋治療,主要是利用生物的反饋將產婦的生理變化轉變成信號,然后根據生物反饋的結果幫助產婦自我調節。
綜上所述,對初產婦運用盆底康復治療有助于促進產婦盆底功能恢復,操作簡便,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及應用。
[1]李夏影.足月單胎順產初產婦產后盆底康復治療.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3):183-184.
[2]呂麗姝.產后盆底康復治療100例臨床療效觀察.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7):178.
[3]安紅.淺談對產婦進行產后盆底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及價值.當代醫藥論叢,2014,1(19):259-260.
[4]信小青.足月單胎順產初產婦產后盆底康復治療.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45):113-1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204
2016-04-06]
512200 廣東省樂昌巿人民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