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莎
腹腔鏡下卵巢打孔術對多囊卵巢綜合征合并不孕癥的治療效果探討
趙麗莎
目的探討腹腔鏡下卵巢打孔術對多囊卵巢綜合征合并不孕癥的治療效果。方法60例多囊卵巢綜合征合并不孕癥患者,進行腹腔鏡下卵巢打孔術治療,對比患者手術前后的性激素水平以及妊娠率。結果本組患者治療后的黃體生成素(LH)為(2.4±0.7)IU/L、基礎卵泡刺激素(FSH)為(9.9±1.0)IU/L、睪酮(T)為(0.7±0.3)ng/L、雌二醇(E2)為(59.2±2.7)pg/ml 均低于治療前的(2.4±0.7)、(9.9±1.0)IU/L、(0.7±0.3)ng/L、(59.2±2.7)pg/m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組60例患者中,妊娠者57例,未妊娠者3例,其妊娠率為95.00%。結論腹腔鏡下卵巢打孔術對多囊卵巢綜合征合并不孕癥的治療效果肯定,可明顯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并促進患者受孕。
腹腔鏡下卵巢打孔術;多囊卵巢綜合征合并不孕癥;性激素水平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一種好發于育齡期女性的內分泌系統疾病,可嚴重干擾女性分泌系統,導致其無法受孕,因此患兒往往合并不孕癥。本病以多毛、月經異常、不孕和肥胖為主要臨床表現,其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藥物療法可能使患者出現多胎妊娠等,而傳統手術療法易使患者并發盆腔粘連等病癥。伴隨腹腔鏡技術的持續發展,腹腔鏡下卵巢打孔術逐漸成為本病首選術式。本研究對60例多囊卵巢綜合征合并不孕癥患者實施腹腔鏡下卵巢打孔術治療,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多囊卵巢綜合征合并不孕癥患者,經B超檢查和病史詢問等明確診斷為多囊卵巢綜合征合并不孕癥,年齡23~33歲,平均年齡(27.48±3.57)歲;不孕年限2~7歲,平均不孕時間(4.98±1.03)歲;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4~33歲,平均年齡(27.49±3.56)歲;排除其他原因導致不孕癥者、手術禁忌證者、意識不清者,本組患者均已就本研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學委員會審批。
1.2 治療方法 患者均在腹腔鏡下行卵巢打孔術治療,即在患者月經后3~7 d,經B超和陰道分泌物等檢查排除盆腔異常、生殖道感染癥狀。予以全身麻醉,在建立氣腹后置入手術器械和輸卵管通液裝置。經美藍通液術確定患者輸卵管通暢情況,并于腹腔鏡下確定其多囊卵巢情況。根據患者卵巢大小、經單極電凝在每一側卵巢上打6~10個孔,其電凝功率40 W。術后徹底沖洗術區,確?;颊吲枨粌葻o卵巢壞死組織、血塊等殘留,切除少量卵巢組織送往病理檢測。
1.3 觀察指標 ①在患者術后6周內任意選取一天,抽取3~5ml外周靜脈血,以化學發光法檢測本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性激素水平,包括LH、FSH、T、E2;②隨訪8~17個月,統計患者妊娠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60例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性激素水平比較 本組患者治療后的LH為(2.4±0.7)IU/L、FSH(9.9±1.0)IU/L、T(0.7±0.3)ng/L、E2(59.2±2.7)pg/ml水平均低于治療前的(2.4±0.7)、(9.9±1.0) IU/L、(0.7±0.3)ng/L、(59.2±2.7)pg/m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60例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性激素水平比較(±s)

表1 60例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性激素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時間 LH(IU/L) FSH(IU/L) T(ng/L) E2(pg/ml)治療前 5.4±2.6 17.4±2.4 1.4±0.3 74.5±4.5治療后 2.4±0.7a 9.9±1.0a 0.7±0.3a 59.2±2.7a
2.2 60例患者妊娠率 本組60例患者中,妊娠者57例,未妊娠者3例,其妊娠率為95.00%。
多囊卵巢綜合征在婦科疾病中發病率相對較高,嚴重干擾患者身心健康,而不孕癥則為其最常見合并癥,臨床上通常同時治療兩種疾病。目前,臨床上尚未明確多囊卵巢綜合征合并不孕癥的致病機制[1],以藥物治療為主,其療效尚可,但容易使患者產生耐藥性,且有過分刺激患者卵巢的風險,可能引發胎兒畸形等不良事件;傳統開腹手術在藥物方案問世前,已經因為創傷嚴重、可能引發卵巢早衰和盆腔粘連等并發癥而被代替[2]。
伴隨微創手術于婦科領域上的廣泛應用,腹腔鏡下卵巢打孔術憑借其術野清晰、微創、診治結合等優點廣受臨床醫師好評[3]。該手術要求術者在腹腔鏡直視狀態下,使用激光或電凝在患者卵巢表面打上深度約2~10 mm、直徑約2~5 mm、數量不等的孔。而術中打孔操作的實質,是破壞患者盆腔內卵巢部分組織,以減少卵巢的雄激素分泌量,從而解除高雄激素對于卵泡發育造成的不良影響[4]。同時,雄激素的分泌量減少,可降低患者外周血液中自雄激素轉化而成的雌激素的濃度,從而減少對于垂體分泌黃體生成素正反饋,減少黃體生成素分泌量,進而協助患者重建下丘腦-垂體反饋機制,最終恢復患者的卵巢功能,提升其妊娠率。此外,腹腔鏡下卵巢打孔術有微創特點,一般無嚴重并發癥,可促使患者早期痊愈出院,具有較高安全性。然而,腹腔鏡下卵巢打孔術對于術者手術操作技能要求較高,若破壞患者卵巢組織的強度不足,很可能無法改善其臨床癥狀;若破壞強度過大,容易損傷患者卵巢功能,可能導致患者并發卵巢早衰病癥。因此,術者需嚴格把握卵巢組織破壞力度,在治療患者疾病的同時保證手術安全。
總之,腹腔鏡下卵巢打孔術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合并不孕癥的療效較為突出。
[1]馮月枝,張清學.PCOS患者卵巢打孔對卵巢儲備功能的影響.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6):425-426.
[2]趙曉東,王璦琳,陳炳香,等.腹腔鏡卵巢打孔術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所致不孕癥臨床研究.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2):177-178.
[3]王艷,李剛,佐滿珍.腹腔鏡下卵巢打孔術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合并不孕68例臨床觀察.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10): 791-792.
[4]劉小樂,黃海玉,范濤,等.腹腔鏡下卵巢打孔術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48例臨床分析.中國內鏡雜志,2011,17(3): 240-24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4.122
2016-04-20]
710032 第四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西京醫院婦產科